文章 - 当代文化研究
  • 2018/06/10
    台湾通俗音乐进入到现代形式与现代音乐工业产制历程将近百年,这期间不断的和外面的世界、外来的文化、外来的语言、外来的音乐表现形式发生关系。在离乱与变迁之中,许多交会与转变发生,也许正因为这样,「自己的歌」是什么始终是困扰人甚至相互攻讦的命题。又或者每过几年,流行音乐产业界与文化界突然赋予某一个时期的歌曲为一种新的音乐类型或重新命名类型,因此人们常常迷失于音乐时代感的原真性(authenticity)。
  • 2018/06/08
    中文版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2018年第1期 原版: South Atlantic Quarterly (2017) 116 (4): 669-706 即便在今天,区分这两种总结经验和教训的方式也是有意义的——共产主义除了作为哲学假设,还包含着仍然可以激活的丰富经验;对于21世纪社会主义的探索不仅应该而且需要对于俄国革命、中国革命和其他第三世界的人民革命进行总结,像当时的革命者们一样,不仅思考革命的原则,而且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做出历史的和理论的总结。
  • 2018/06/08
    2017年7月,恰逢此次研讨会前夕,电影《战狼2》横空出世。由动作明星吴京自编自导自演的这部电影,激起了一大波关于中国与非洲交往的公共讨论。电影中关于非洲的想像和再现既有其新颖的一面,也有其老套的一面。而它的走红也进而激发了对中国如何重构其全球南方地位所应进行的严肃讨论,尤其是这种重构是如何通过一系列性别化与性化的表征与影像来实现的。当我们意识到这些转变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更体现在文化层面时,这些对这部电影的严肃讨论就显得尤合时宜。
  • 2018/06/08
    通过对真实进行拷问,非虚构、纪实性的戏剧创作力图找到一条介入当下社会现实的通道。本文对若干国家的当代社区剧场实践个案进行了描述,通过这一描述我们不难看到,经由文献剧所发展起来剧场纪实创作方法让底层庶民获得了一个自我发声,敞开自我生活世界的有效途径。
  • 2018/06/08
    我认为美国的“美国〔大陆,the Americas〕化”(和中东与生俱有的、命运性的全球主义相比而言,美国大陆的全球主义是后天生成的、后天获得的)和以色列的“巴勒斯坦化”(巴勒斯坦人中有犹太教徒也有十字军的末裔)是必然的。包括日本在内的东北亚是复杂交织的区域(应该从n地域的角度来思考东北亚)。日本在东北亚应该寻找令人期待的、具有可行性的共同性。这才是日本应有的未来蓝图。为此,有必要在与全世界息息相关的东北亚内外积极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对话,将日本融入其中。
  • 2018/06/08
    从表象看,返乡书写是围绕社会敏感问题,学者、媒体、大众在新媒体语境下的一次交流和融汇。但从知识生产的角度看,则隐含了知识分子如何介入现实,个体经验如何和真实问题对接,写作者如何重建与现实的关联等命题,换言之,在知识和理论重重包裹的学术语境中,返乡书写,是写作主体在问题的刺激和唤醒下,脱下文字的华丽外装,与现实和刺心难题的一次短兵相接。
  • 2018/06/08
    作家的更替并未沿着新时期代际更换的步伐推进,而是到50后一代,产生了真实阻隔,60后、70后,甚至更为年轻的80后、90后,尽管也已登上文坛,甚至进入成熟期,却始终无法从整体上取代50后的庄主地位。这种现象,显然无法单纯从创作主体的才气层面获得解释,若从社会转型背后的复杂语境加以审视,则可发现,这一问题和日常生活合法化后创作实践的危机有关,如何理解创作主体和时代之间的关联,成为宏大叙事淡化后创作主体
  • 2018/06/08
    本文尝试回到历史脉络,在激进内部理解改良,在改良脉络中反思激进。通过对中国乡村建设脉络背景的梳理及当代乡村建设十五年来的总结反思,以“乡村”为角度,讨论“百年激进”、“百年乡村破坏”与“百年乡村建设”的复杂关系,进而呈现乡村建设内在于乡土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进程中,以及百年来不同阶段与形式之乡村建设的深层共性。在此基础上,对百年来的三波乡村建设进行初步勾勒与比较分析。
  • 2018/06/08
    文化研究有着强调“脉络”与“实践”的传统,面对当前大陆文化研究对本土性议题与思想资源关注不足、整体性视野和历史感缺失等现实困境。中国文化研究如何回到自身独特的历史与社会脉络,通过打开边界和纳入本土资源,在近代中国与城乡中国间寻找更多可能的批判资源与抵抗性力量,直面更为丰富且复杂的中国问题与中国经验。本文尝试回到笔者所长期从事的乡村建设“行动—书写”实践,以“实践—研究”者为视角,希望打开主流视野所遮蔽的多元空间,在中国历史脉络中寻找文化研究的本土资源与推进可能。
  • 2018/06/08
    张馨文,德里安贝卡大学(AUD)博士生。
  • 2013/07/02
    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政治口号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目标,二是路径与方法。它们呈现两个特点:一是意识形态色彩越发淡化;二是口号的内涵与外延越发不清晰,具体指导性减弱。
  • 2013/06/30
    日本共产党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最大的共产党。二战期间,许多领袖和党员被捕入狱,还有不少党员投身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的正义战争中。日共在其九十年的斗争历史中,一直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日本的客观实际相结合,坚持独立自主。一方面,日共不愿受苏共和中共控制。另一方面,日共对于国内形势的判断也较为准确,没有因为身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左倾。明确提出当前斗争的目标是实现“民主主义”,建立民族民主统一战线政府,并逐步将它发展为“革命政府”。
  • 2013/06/28
    本文原载于美国 《星丛》 ( Constella-tions) 杂志 2007 年第 2 期 ( 第 14 卷) ,作者劳雷尔·韦尔登 ( S. Laurel Weldon) 是美国普渡大学政治学副教授。她以全球视域探究政治变化及公共政策,涉及民主和女权理 论的许多观点与问题,并对一些地区和国家的妇女权利问题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案例研究。韦尔登在本文中探讨了美国著名女性主义理论家艾利斯·扬对性别概念的发展及贡献。扬认为,最好将性别理解为 “生命感受体”( lived body) 相对于他人在社会关系之中确定其位置的特定方式。
  • 2013/06/27
    关键不是别人怎么看我们,而是我们怎么看世界。究竟三个世界的理论是不是科学、是不是在学理上足够精细,是另外一回事,它至少提供了一个对世界的新的想象。即世界不是完全外在的实体,不会稳定地、自动地迈向历史的必然,而是要把世界想象成为一个要主动争取的对象,相信自己能在世界里扮演重要的角色。
  • 2013/06/27
    今天,“宪政”已成为最热门的公共议题之一。一边是宪政是资产阶级法权的一部分,必须大批特批;另一边是无宪政乃万恶之源。然而,对于“宪政”及其历史较为复杂的讨论,甚至基本的介绍其实乏善可陈。我们怎么理解新中国的四部宪法的订立与修改的历史意义?又怎么理解神圣的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及当代中国政治状况的关系?
  • 2013/05/08
    经历两次四川地震,灾后救援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很多讨论。普遍共识是,NGO团体尤其是当地NGO团体的救助十分有效,理应获得更大的空间。而LGBT团体如何看待和介入灾后救援,日本的这篇文章给我们很大启发,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的困境,会在面临灾难的情况下加剧”。LGBT团体的关怀,并非像许多人想象中那样“私人”和“琐碎”,我们的日常工作和救灾工作也是紧密相连的,不应在灾难面前失声。
  • 2013/05/08
    第一,性/别平等是一个基本的立场,无论在什么阵营,LGBT也好,女权也好,性权也好,这是合作与共生的基础。投公众所好,“让一部分人先平等起来”,这是不是有效的策略我不知道,但至少我认为这是一个有害的运动理念。是这样的理念创造出真正的压迫和分离,是让一部分人为另一部分人让路,巩固已有的、并形成新的既得利益。第二,运动的合作和结合是重要的,但是主体的差异性诉求也应当被时时强调。LGBT的诉求不同,女权的诉求和拉拉的诉求也不同,女性内部的诉求也不同。
  • 2013/05/04
    奶粉有税,自不必说;这个能够独立自主载人航天的国家,不能生产出让人放心的奶粉,也不能怪“不是我军无能,而是敌人太狡猾”;更重要的,奶粉贵还是便宜,还是取决于是否有政府补贴。
  • 2013/05/04
    现代灾难不仅只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各种危害人类身体或者威胁自然生态的灾难,还是各种对思想和教育的摧残。现在的中国正在经历现代灾难。在教育领域,近三十年来逆向种族主义者的谬论很有市场,在很大程度上误导着老百姓和政府官员。如果我们听从于他们的误导,改为向所谓的西方先进模式——如所谓的素质教育——靠拢的话,那么中国经济在全球竞争中将失去高素质劳动力这一最强大的、或许是唯一的优势,中华民族正在重新萌发的文化自信也将惨遭夭折。
  • 2013/05/04
    在《摩登时代》戏谑滑稽的表象下,隐藏着卓别林对现代都市以及现代性的深刻观察与批判。大时代中的小人物在现代空间来回穿梭,在他的眼中,无论是摩登都市、摩登工厂还是摩登监狱,都渐渐剥去了其现代的外壳,展现出荒诞、讽刺的一面。我们的生活似乎已经远离了那个时代,然而那个时代所遗留下的问题却仿佛从未解决。
  • 2013/05/03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才是大学应有的本原面貌。如果大学缺乏独立思想和多元标准,丧失人文情怀和时代使命,那么在一定意义上,一个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就失去了支撑的基础。
  • 2013/05/02
    查韦斯之所以具有如此重大的影响,首先在于他是一位政治家,他不仅改变了委内瑞拉的面目,而且改变了拉丁美洲的地缘政治格局,进而改变了世界政治的整体格局;其次在于他是一位革命者,查韦斯始终站在底层民众的立场上,不仅打破了新自由主义的迷梦,而且让传统的社会主义理想焕发出了新的光彩;再次则在于查韦斯所具有的个人魅力,使得他具备一种super star的气质。
  • 2013/04/28
    欧洲和美国愈演愈烈的经济危机引起了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截然迥异的社会政治反应。在欧洲,尤其是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地中海国家,失业青年、工人和中产阶级下层公职人员组织了一系列的总罢工、占领公共广场及其他形式的直接行动。而中产阶级、私营企业雇员和小商贩等则转向强硬右派,选举出或即将选举反动派首相。换言之,经济危机的加剧使南欧形成分化的局面:一方面强硬右派的制度性权力得到巩固,另一方面非议会左派动员“街头力量”的能力也得到提升。
  • 2013/04/25
    在《求索》之後,趙剛即將出版他的第二本論陳映真的專著《橙紅的早星》。將這兩本書合讀,就可以看出趙剛對陳映真研究的巨大貢獻。在為《求索》寫序時,我是以隨感的方式簡略的談談趙剛細讀陳映真所得到的某些「洞見」,以及他閱讀陳映真的極為少見的熱情。現在再加上這本書,我認為就可以談論趙剛陳映真研究的具體貢獻,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足,以便將來的進一步研究作為參考。
  • 2013/04/25
    回顧戰後以來台灣的文學界,陳映真佔據了一個非常重要且獨特的位置,他意向明確且執著向前地將文學創作持續不斷地置放於大的歷史脈絡之下,疼痛地碰撞著時代的大問題,不懈地求索文學與歷史之間深刻的內在關係。在一種特定於第三世界語境下的「思想」意義之下,文學家陳映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思想者,提供了一個人道的、平等的、正義的、民眾的、解放的,與第三世界的「左眼」。真誠,是陳映真文學之所以能感動那麼多人的最重要緣故。這個真誠既展現在歷史與傳記的再現,也展現在思想的顛躓摸索。
  • 2013/04/24
    由于我们惧怕了没有自由,所以我们就不顾一切地拥抱自由,而失去了对什么是真正的自由的判断力。因为对中国现状的不满,所以我们中国人,从大学生到打工者都在做美国梦。这样的毒害是:我们不是立足现实,而只是追逐蜃楼。
  • 2013/04/17
    今次码头工人的罢工,一方面吸引了社会团体和大学生的关注;另一方面,却引来很多的质疑。恰好,这一状况引起我们的思考:那就是,香港的民主运动究竟要不要处理基层市民的社会经济问题?政治民主与经济民主有没有关系?为什麼经济民主一直不能够提上议程?
  • 2013/04/04
    托克维尔所描述的200多年前法国大革命前夜,与今天的中国何等相似啊!
  • 2013/04/01
    本文是阿尔都塞重要遗著《论再生产》一书的附录,是阿尔都塞批判“技术官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文本之一。阿尔都塞认为,列宁和毛泽东领导的革命实践本身,就是对这个论点的有力证明。而全部革命的合理性,也必然是以这个论点为前提的。不承认这个论点,就必定会陷入“生产力决定论”,也就是陷入历史“宿命论”,必然会使“革命”成为多余。以此出发,阿尔都塞还详细分析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的经典表述,指出了其中无意识地所包含的黑格尔唯心思想。
  • 2013/03/30
    我們當時的心境是有些類似的,我們都嚮往民主、開放的社會,對國民黨長期的禁錮與封閉深惡痛絕;同時,作為臺籍知識分子,我們也希望「臺灣人」早日獲得他們理應擁有的參政權,不再由「外省人」「獨霸」。正是在這種「熱愛臺灣」,希望臺灣明天會更好的期盼下,我們寧願放棄古典文學,走向臺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