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当代文化研究
  • 2018/06/10
    台湾通俗音乐进入到现代形式与现代音乐工业产制历程将近百年,这期间不断的和外面的世界、外来的文化、外来的语言、外来的音乐表现形式发生关系。在离乱与变迁之中,许多交会与转变发生,也许正因为这样,「自己的歌」是什么始终是困扰人甚至相互攻讦的命题。又或者每过几年,流行音乐产业界与文化界突然赋予某一个时期的歌曲为一种新的音乐类型或重新命名类型,因此人们常常迷失于音乐时代感的原真性(authenticity)。
  • 2018/06/08
    中文版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2018年第1期 原版: South Atlantic Quarterly (2017) 116 (4): 669-706 即便在今天,区分这两种总结经验和教训的方式也是有意义的——共产主义除了作为哲学假设,还包含着仍然可以激活的丰富经验;对于21世纪社会主义的探索不仅应该而且需要对于俄国革命、中国革命和其他第三世界的人民革命进行总结,像当时的革命者们一样,不仅思考革命的原则,而且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做出历史的和理论的总结。
  • 2018/06/08
    2017年7月,恰逢此次研讨会前夕,电影《战狼2》横空出世。由动作明星吴京自编自导自演的这部电影,激起了一大波关于中国与非洲交往的公共讨论。电影中关于非洲的想像和再现既有其新颖的一面,也有其老套的一面。而它的走红也进而激发了对中国如何重构其全球南方地位所应进行的严肃讨论,尤其是这种重构是如何通过一系列性别化与性化的表征与影像来实现的。当我们意识到这些转变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更体现在文化层面时,这些对这部电影的严肃讨论就显得尤合时宜。
  • 2018/06/08
    通过对真实进行拷问,非虚构、纪实性的戏剧创作力图找到一条介入当下社会现实的通道。本文对若干国家的当代社区剧场实践个案进行了描述,通过这一描述我们不难看到,经由文献剧所发展起来剧场纪实创作方法让底层庶民获得了一个自我发声,敞开自我生活世界的有效途径。
  • 2018/06/08
    我认为美国的“美国〔大陆,the Americas〕化”(和中东与生俱有的、命运性的全球主义相比而言,美国大陆的全球主义是后天生成的、后天获得的)和以色列的“巴勒斯坦化”(巴勒斯坦人中有犹太教徒也有十字军的末裔)是必然的。包括日本在内的东北亚是复杂交织的区域(应该从n地域的角度来思考东北亚)。日本在东北亚应该寻找令人期待的、具有可行性的共同性。这才是日本应有的未来蓝图。为此,有必要在与全世界息息相关的东北亚内外积极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对话,将日本融入其中。
  • 2018/06/08
    从表象看,返乡书写是围绕社会敏感问题,学者、媒体、大众在新媒体语境下的一次交流和融汇。但从知识生产的角度看,则隐含了知识分子如何介入现实,个体经验如何和真实问题对接,写作者如何重建与现实的关联等命题,换言之,在知识和理论重重包裹的学术语境中,返乡书写,是写作主体在问题的刺激和唤醒下,脱下文字的华丽外装,与现实和刺心难题的一次短兵相接。
  • 2018/06/08
    作家的更替并未沿着新时期代际更换的步伐推进,而是到50后一代,产生了真实阻隔,60后、70后,甚至更为年轻的80后、90后,尽管也已登上文坛,甚至进入成熟期,却始终无法从整体上取代50后的庄主地位。这种现象,显然无法单纯从创作主体的才气层面获得解释,若从社会转型背后的复杂语境加以审视,则可发现,这一问题和日常生活合法化后创作实践的危机有关,如何理解创作主体和时代之间的关联,成为宏大叙事淡化后创作主体
  • 2018/06/08
    本文尝试回到历史脉络,在激进内部理解改良,在改良脉络中反思激进。通过对中国乡村建设脉络背景的梳理及当代乡村建设十五年来的总结反思,以“乡村”为角度,讨论“百年激进”、“百年乡村破坏”与“百年乡村建设”的复杂关系,进而呈现乡村建设内在于乡土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进程中,以及百年来不同阶段与形式之乡村建设的深层共性。在此基础上,对百年来的三波乡村建设进行初步勾勒与比较分析。
  • 2018/06/08
    文化研究有着强调“脉络”与“实践”的传统,面对当前大陆文化研究对本土性议题与思想资源关注不足、整体性视野和历史感缺失等现实困境。中国文化研究如何回到自身独特的历史与社会脉络,通过打开边界和纳入本土资源,在近代中国与城乡中国间寻找更多可能的批判资源与抵抗性力量,直面更为丰富且复杂的中国问题与中国经验。本文尝试回到笔者所长期从事的乡村建设“行动—书写”实践,以“实践—研究”者为视角,希望打开主流视野所遮蔽的多元空间,在中国历史脉络中寻找文化研究的本土资源与推进可能。
  • 2018/06/08
    张馨文,德里安贝卡大学(AUD)博士生。
  • 2013/02/17
    劳动文化是一种伸张劳动的价值和地位、伸张劳动者的尊严和权利的文化,是一种弘扬劳动者的经济政治主体、精神文化主体和社会历史主体地位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是一种与官僚文化、贵族文化、地主文化、资本文化等统治阶级文化相对立的劳动者和平民大众的文化。
  • 2013/02/12
    在20世纪,时代这个词神圣而又普通。我入学时18岁,而年长的同学的孩子已经十一、二岁了。干部、教师、工人、农民、职员、知青,或者还有其他的身份,在这个时刻都变成了大学生。在此后的岁月里,像这样将年龄、经历、背景如此不同的人组合在一起的方式再也没有出现过。因此,77级,还有78级,大学生这个词所包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是其他任何时代所不具备的。
  • 2013/02/07
    我請王曉明教授編一本選集,在台灣出版,他最後決定只選近十年的文章。這樣的選集雖然不能看出他思想轉變的歷程,卻能更清楚的看到他在最近幾年集中思考的問題。我一篇一篇的讀著這些文章,常常為他的真誠而感動。他毫不逃避的面對當今大陸所有其亂如麻的諸多問題,他不相信美國式的自由經濟和民主制度能解決這些問題,他也拒絕回到五O年代至七O年代的左傾路線。這樣,他就只好徹底擺脫既有的主義與思想,從沒有立足之地重新探索。他把自己的這種立場,借用魯迅的說法,形容為「橫站」。
  • 2013/02/07
    我再次用“横站”这个词,来概括最近十年的所思与所写。当然明白,在许多时候,我并不能做到这样,即便本书中那些注释臃肿的长文,简单粗暴之处也比比皆是。但是,我愿意用这个词来鞭策自己,就如同气喘吁吁在半山停步时,回望升升降降的来路,给自己打气说:“登顶之途,已经过半……”
  • 2013/02/03
    1990年代以来,国家的意识形态与文化战略不仅强化了对文学的文化要求,还积极倡导和支持“主旋律”的文学生产,建立了“党政领导一选题的规划立项一资金保障一深入生活一创作修改一组织协调一激励表彰一宣传评介一市场业绩一影视改编”这一“主旋律”文学的生产机制。
  • 2013/02/03
    「安息吧死難的同學/別再為祖國擔憂/你們的血照亮著路/我們會繼 續往前走/你們真值得驕傲/更令人惋惜悲傷/冬天有淒涼的風/卻是 春天的搖籃/安息吧死難的戰友/別再為祖國擔憂/現在是我們的責任 /去爭取民主自由」
  • 2013/02/03
    威廉斯《漫长的革命》无论在文化理论上还是在文化行动上,都为身处后福特主义、资本全球化时代的我们给出了指引。在作为“整体性”的文化领域里,依旧存在着建构性行动的空隙与可能性。将以有为也。
  • 2013/02/03
    此文目的:通过考察韩国的城市景观是如何转型的,来探究新自由主义在韩国当代时空经验中的支配地位。 讨论的焦点:“项目融资”的兴起,它对韩国当代空间构建的影响,尤其是新“景观”类型的出现。
  • 2013/02/03
    作者从当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不同主体(农户、农业合作社、企业、城镇居民等)出发,联系中国不同地区的农产品特征和农业生产方式特征,分析了中国农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采用不同发展路径的可能性。
  • 2013/01/31
    最近,秦玥飞开始遭遇“出名”的烦恼——“耶鲁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村官”,经历被报道后,他成为媒体热追的对象。绝大部分时间里,他只是贺家山村一名普通的村官。任职一年半,村民们为他打出了“成绩单”——以85%的得票率,当选为全县大学生村官中唯一的县人大代表。
  • 2013/01/28
    从一百多年的“抽选”——民主利器失传,到近三四十年探索“抽选”——失而复得的道路,很难不让人思考:抽选在20世纪末还只是激起一阵阵涟漪,现在已经扩展为一波波潮涌。未来,它有可能形成排山倒海的巨浪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 2013/01/28
    从罗炼出走事件来重新面对屌丝的出路问题,当然并非想要简单地批评屌丝精神的自我围困,赞同罗炼孤独的个人反抗姿态。毫无疑问,不管对于罗炼们还是屌丝们,首要的问题都是如何应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凝固,等级关系的束缚。离开这些问题的改善,所谓的出路都不过是一厢情愿的空谈。
  • 2013/01/27
    高手自在民间。此文揭示的逻辑,恐怕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吧。
  • 2013/01/23
    今天中国,一方面是称印度为“阿三”的蔑视,一方面是对于印度政治体制的羡慕,而这两种态度又往往纠缠在一起,构成了许多中国人对于这个古老邻邦难以说清,却又有些脸谱化的情感。作者通过在印度游历的亲身经历,从极为具体的见闻入手,生动地描绘了印度的几个侧面。而作者并不止于印度,更包含着对于不同文明如何共处这一问题的思考。
  • 2013/01/21
    在美国《外交政策》去年9/10月号题为“大规模城市杀伤性武器”的文章看来,中国的问题还在于它与汽车爱恋已发展为热恋。而且现在的中国就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城市中汽车数量爆炸性增长,中国正在犯美国在走向超级大国过程中犯过的错误,而且问题比当年的美国更严重。
  • 2013/01/21
    "雾都伦敦"因气象因素而多雾;18世纪的工业革命之后,空气污染严重,大气中的污染物细颗粒,主要包括PM2.5和PM10浓度大增。这些颗粒物裹上水汽,变成污染的雾,叫烟雾(smog),灰黄、厚重、混浊、发臭;18、19世纪,烟雾时不时就"拥抱"一下伦敦,推高呼吸道疾病病例和死亡率,让公交系统瘫痪。伦敦告别烟雾,1952年12月那场灾难性的"伦敦大烟雾"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 2013/01/18
    作者回顾了十五世纪后资本主义扩张下欧洲工业文化的发展过程及资本主义工业文化对农村的影响。根据对工业文化所存在弊端的分析,作者认为,工业文化最终将由工农业综合文化取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近二十年来出现的“反城市化”的新趋势即是明证。最后,作者从社会结构变革的角度展望了中国的前景,并指出中国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道路。
  • 2013/01/12
    以色列的公社最早成立于1909年,经历了百年探索。至今,以色列依然保持公社的经济体。与我国的人民公社相比,以色列公社有很多不同之处。它不仅探索穷人和富人的共存之路,也在探索信奉不同宗教的不同族群之间的共存之路,探索人与自然共存之路。它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还是非资本主义的不义聚集财富为目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样的公社对于我们反思曾经走过的道路和重新思考未来的路都有启发。
  • 2013/01/11
    新左翼代表了两个相关却又存在差异的传统的结合。第一个传统,由于缺少一个更好的名字,我把它称为共产主义的人道主义,主要以《新理性者》杂志和它的创始人约翰·萨维尔、爱德华·汤普森以及多萝西·汤普森为代表。第二种传统最好被描述为一种独立的社会主义传统,它的核心力量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的左翼学生,并与“政党”机构保持某种距离。1956年,在那些正统的瓦解中,正是来自这个阶层的人首先创立了《大学与左翼评论》。我就来源于第二个传统。
  • 2013/01/11
    《三体》过后,刘慈欣作为当代中国科幻文学的领军人物,已经“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拉到世界级水平”,其创作克服了中国一般科幻作家偏好描摹抽象人性、不接地气的通病,坚守真正的科学内核,并具备一种难能可贵的现实性,善于以普通人的视角反映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反观主流文学界,对中国真正社会现实的注意力则明显不足。知识分子阶层与社会现实的断裂早已不是一个新问题,如何克服和解决,依旧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