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当代文化研究
  • 2018/06/10
    台湾通俗音乐进入到现代形式与现代音乐工业产制历程将近百年,这期间不断的和外面的世界、外来的文化、外来的语言、外来的音乐表现形式发生关系。在离乱与变迁之中,许多交会与转变发生,也许正因为这样,「自己的歌」是什么始终是困扰人甚至相互攻讦的命题。又或者每过几年,流行音乐产业界与文化界突然赋予某一个时期的歌曲为一种新的音乐类型或重新命名类型,因此人们常常迷失于音乐时代感的原真性(authenticity)。
  • 2018/06/08
    中文版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2018年第1期 原版: South Atlantic Quarterly (2017) 116 (4): 669-706 即便在今天,区分这两种总结经验和教训的方式也是有意义的——共产主义除了作为哲学假设,还包含着仍然可以激活的丰富经验;对于21世纪社会主义的探索不仅应该而且需要对于俄国革命、中国革命和其他第三世界的人民革命进行总结,像当时的革命者们一样,不仅思考革命的原则,而且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做出历史的和理论的总结。
  • 2018/06/08
    2017年7月,恰逢此次研讨会前夕,电影《战狼2》横空出世。由动作明星吴京自编自导自演的这部电影,激起了一大波关于中国与非洲交往的公共讨论。电影中关于非洲的想像和再现既有其新颖的一面,也有其老套的一面。而它的走红也进而激发了对中国如何重构其全球南方地位所应进行的严肃讨论,尤其是这种重构是如何通过一系列性别化与性化的表征与影像来实现的。当我们意识到这些转变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更体现在文化层面时,这些对这部电影的严肃讨论就显得尤合时宜。
  • 2018/06/08
    通过对真实进行拷问,非虚构、纪实性的戏剧创作力图找到一条介入当下社会现实的通道。本文对若干国家的当代社区剧场实践个案进行了描述,通过这一描述我们不难看到,经由文献剧所发展起来剧场纪实创作方法让底层庶民获得了一个自我发声,敞开自我生活世界的有效途径。
  • 2018/06/08
    我认为美国的“美国〔大陆,the Americas〕化”(和中东与生俱有的、命运性的全球主义相比而言,美国大陆的全球主义是后天生成的、后天获得的)和以色列的“巴勒斯坦化”(巴勒斯坦人中有犹太教徒也有十字军的末裔)是必然的。包括日本在内的东北亚是复杂交织的区域(应该从n地域的角度来思考东北亚)。日本在东北亚应该寻找令人期待的、具有可行性的共同性。这才是日本应有的未来蓝图。为此,有必要在与全世界息息相关的东北亚内外积极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对话,将日本融入其中。
  • 2018/06/08
    从表象看,返乡书写是围绕社会敏感问题,学者、媒体、大众在新媒体语境下的一次交流和融汇。但从知识生产的角度看,则隐含了知识分子如何介入现实,个体经验如何和真实问题对接,写作者如何重建与现实的关联等命题,换言之,在知识和理论重重包裹的学术语境中,返乡书写,是写作主体在问题的刺激和唤醒下,脱下文字的华丽外装,与现实和刺心难题的一次短兵相接。
  • 2018/06/08
    作家的更替并未沿着新时期代际更换的步伐推进,而是到50后一代,产生了真实阻隔,60后、70后,甚至更为年轻的80后、90后,尽管也已登上文坛,甚至进入成熟期,却始终无法从整体上取代50后的庄主地位。这种现象,显然无法单纯从创作主体的才气层面获得解释,若从社会转型背后的复杂语境加以审视,则可发现,这一问题和日常生活合法化后创作实践的危机有关,如何理解创作主体和时代之间的关联,成为宏大叙事淡化后创作主体
  • 2018/06/08
    本文尝试回到历史脉络,在激进内部理解改良,在改良脉络中反思激进。通过对中国乡村建设脉络背景的梳理及当代乡村建设十五年来的总结反思,以“乡村”为角度,讨论“百年激进”、“百年乡村破坏”与“百年乡村建设”的复杂关系,进而呈现乡村建设内在于乡土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进程中,以及百年来不同阶段与形式之乡村建设的深层共性。在此基础上,对百年来的三波乡村建设进行初步勾勒与比较分析。
  • 2018/06/08
    文化研究有着强调“脉络”与“实践”的传统,面对当前大陆文化研究对本土性议题与思想资源关注不足、整体性视野和历史感缺失等现实困境。中国文化研究如何回到自身独特的历史与社会脉络,通过打开边界和纳入本土资源,在近代中国与城乡中国间寻找更多可能的批判资源与抵抗性力量,直面更为丰富且复杂的中国问题与中国经验。本文尝试回到笔者所长期从事的乡村建设“行动—书写”实践,以“实践—研究”者为视角,希望打开主流视野所遮蔽的多元空间,在中国历史脉络中寻找文化研究的本土资源与推进可能。
  • 2018/06/08
    张馨文,德里安贝卡大学(AUD)博士生。
  • 2012/09/13
    《蜗居》时时刻刻提醒观众,大城市的生活,四处漂浮着不合理的欲望,并不能带来实际的人生价值的实现;质朴、单纯的生活,才是人生真谛。
  • 2012/09/13
    人们曾经需要被多次劝说才会在中国投资,现在人们排队等待给出他们手中的资金。我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 2012/09/12
    编者按:“农民工生产体制”包括两个基本层面:“拆分型劳动力再生产制度”与“工厂专制政体”。还可以再加一个层面:都市文化的内化。新一代农民工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身份认同、职业追求、以及个人发展追求,已经越来越城市化;对农村生活生产的疏离已经产生。同时,新一代农民工的行动力也更强,利益诉求和争取公民权的行动越来越明朗。“企业公民”,“社区公民”是未来可取的方向。
  • 2012/09/10
    洞澈力意味着世界主义的认定与归属,世界主义不同于当今实存的全球化。旧时代的世界主义(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以及其他)曾经伴随着部族帝国主义而存在,这与我们现在强调的世界主义也大相迳庭。我们的世界主义是现代的(人创造历史),也是社会主义的(人类的进步必须建立在合作和团结之上,而不是竞争)。
  • 2012/09/09
    德国是极端组织关注的国家之一。德国情报机构掌握的情况显示,极端组织喜欢招募那些刚刚踏入社会、人生目标不明确的年轻人。汉堡市的贾马尔和博拉曾是这样的年轻人,被“洗脑”后加入了极端组织。贾马尔还成为极端组织招募“圣战士”的“猎手”,搜寻那些容易捕获的“猎物”。
  • 2012/09/09
    元旦刚过,哈佛就爆出一条不大不小的新闻:全校图书馆重组。之前有小道消息在传,现在不幸证实了。图书馆职工都接到了一封邀请,提交履历表...
  • 2012/09/09
    《读书》去年六月号有篇文章挺好,《新约圣经:绝对神授还是历史产物》,介绍艾尔曼先生的《误引耶稣》(Misquoting Jesus, 2007)。艾氏...
  • 2012/09/06
    编者按:选这篇深度采访,是因为它凸显了多个议题。首先是文学的议题,《中国在梁庄》被归为新的分类“非虚构”的文学作品,这是否意味着文学将以新的形式,通过“多义呈现”,重新担负起震荡心灵的建设性责任?第二是“城市与乡村”的双重拉锯,在身体与心灵之间变成一种哪里都回不去的悬置状态,无解,疑惑。第三个议题是“行动力”的鞭笞,知识分子还剩下多少勇气?!第四个议题是“田野的调查方法”,牵扯出“学术”与“自我”的反复进出,反复拷问。
  • 2012/09/06
    对性别歧视的高校招生政策说不,自从多家高校提前录取实行分性别划线的现象于7月8日首被曝光,抗议一直在继续,相关的公益行动包括:7月10日,女声编辑以个人名义向教育部申请公布:批准哪些高校录取中设性别比及其理由;7月13日,北京千千律师事务所发布并向教育部递交《关于督请纠正部分高校部分专业高考性别歧视的法律意见书》;8月1日,北京、广东、江苏五位女律师声明为因录取性别歧视而失去教育机会的考生提供义务法律援助,至8月8日,此公益律师团扩大到12省市25位律师。
  • 2012/09/05
    根据发表在科学权威杂志《自然》上的报告,在蝴蝶身上发现的变异非常可怕。受感染的蝴蝶第一代发生基因变异是12%,第二代增长到18%,第三代就变成了34%了。另外科学家们还研究了,福岛附近的植物和蔬菜啥的,对蝴蝶的内部系统的影响。也许现在就号称福岛事故已经平安收场,是一种危险的假设。对人类的影响,恐怕要有更多的时间才可以验证。
  • 2012/09/05
    无论是“眼球经济”、“创意产业”,还是“文化变成经济、经济变成文化”,都意味着资本如果要实现其本性,就必须动用一切力量再生产出人们的日常生活、情感结构、想象方式乃至最隐秘的欲望需求,因为正是这些领域重新打开了一个新的利润转换的空间。“
  • 2012/09/04
    乔莉对“地方国企”的温情而浪漫想象,忽略了国企作为一种国家资本主义的身份,也无法真正体认“华丽”转身后的国企正是建立在对工人阶级/劳动者的脱钩之上,在这一点上,外企对于一线白领的“压迫”与国企对于劳动者的放弃都遵循着资本利益最大化的逻辑。
  • 2012/09/04
    本文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传统中机器、资本与劳动三者之间的关系,辨析了技术发展与劳动过程变迁之间的关联,把马克思主义的技术批判还原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语境中。本文阐明了,技术体系之内是一个“充满斗争的领域”,任何向机器的共产主义应用的可能转变,都将取决于劳动对资本的斗争。
  • 2012/09/02
    此刻,我們懷著戒慎警懼的心情,企圖承繼這一個從魯迅到陳映真以來的極重要但卻又被高度壓抑的在地左翼傳統。《人間思想》的自我期許是一個中文的國際刊物,在深耕在地的同時,把自身更緊密地鑲嵌在亞洲與第三世界的內在。我們要重新連繫上並挖掘出區域中具有批判性的思想資源、開出更廣闊的人間視野、對這個危機滿布的世界提出更貼近歷史的解釋,並尋找介入現實與開創歷史的新契機。
  • 2012/09/02
    本文嚐試整理與分析一九九O年代以降的保釣運動:一方面描述釣運與釣魚台問題在兩岸三地的具體狀況,另一方面試圖對三地不同的反應與作法提出解釋與分析。最後,面對今年三月東日本大地震與南海主權爭議浮現的新情勢,本文嚐試從一個批判區域主義(critical regionalism)──而非民族主義的觀點──來思考保釣運動的意義與未來。
  • 2012/08/31
    殖民主义的毒素远远没有得到清算。几百年来,印第安人一直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据秘鲁官方资料,该国贫困和赤贫阶层集中在在印第安人居住边远村落;大约79%的印第安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79.8%的印第安人仍然是文盲。
  • 2012/08/30
    考虑到山寨行为多是人们自主选择的结果,因此,要杜绝和制止山寨就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既要彻底落实权利人的利益,阻止侵权人的行为,又要逐步改变人们的山寨思维,建立起一种不盲从的创新型思维方式。这其中,教育尤其是年少时期的启蒙教育,其作用和地位都是第一位的。
  • 2012/08/30
    中国戏曲能否在危机中重振士气,把握发展契机,关键还得看全社会有无超越功利、脚踏实地的文化理想。
  • 2012/08/21
    这是去年《破报》报道在世新大学举行的保钓运动四十周年大会的文章。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台湾整个保钓运动的脉络,还提出了保钓和今日社会的关系问题,值得重读。“正如鄭鴻生所言,保釣留下的三項資產:青年運動的理想性格、歷史社會的重新認識以及第三世界的覺醒場域,是與當代台灣社會連結的最大可能所在。”
  • 2012/08/17
    我们这半个多世纪其实是一个如何把多样化的人,把他要素化,就是你必须经过知识教育把你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培养起,让你知识完全标准化,那就叫做知识教育,知识教育很大程度上和产业资本阶段的资本需求是一致的,产业资本要求把人标准化,其中最重要的是把人的知识标准化,这样才便于产业资本把人变成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