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来熙:韩国项目融资的兴起与新的城市景观(节译) - 文章 - 当代文化研究
文章 > 姜来熙:韩国项目融资的兴起与新的城市景观(节译)
姜来熙:韩国项目融资的兴起与新的城市景观(节译)
关键词:姜来熙 项目融资 城市景观
此文目的:通过考察韩国的城市景观是如何转型的,来探究新自由主义在韩国当代时空经验中的支配地位。 讨论的焦点:“项目融资”的兴起,它对韩国当代空间构建的影响,尤其是新“景观”类型的出现。
韩国项目融资的兴起与新的城市景观(节译)
 
姜来熙(韩国中央大学)
 

此文目的:通过考察韩国的城市景观是如何转型的,来探究新自由主义在韩国当代时空经验中的支配地位。
讨论的焦点:“项目融资”的兴起,它对韩国当代空间构建的影响,尤其是新“景观”类型的出现。

一,新的城市景观

    如果去韩国的首尔、仁川、釜山、大田,那么你会看到很多高楼大厦,成为城市的主要景观。这些近期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改变了这个国家的样貌。这些高楼大厦区别于前现代和早期现代时期的高楼,这个区别点在于:“景观”如今主导着这个国家的城市样貌。
    “景观”(경관, 景觀, Landschaft, landscape, paysage)区别于“风景”。“风景”这个概念传统始于四世纪的中国,这个传统一直在东亚圈里持续,指向对自然的欣赏,直到新的“景观”传统通过日本引进来。日本的植物学家Miyoshi Manabu在1902年的时候翻译德语landschaft,用“景观”一词作译。虽然两个词,德语源词和日语译词都表达了对于“景”的兴趣,但是,两者之间有个绝大的不同:源词表达的更是一种自然的景色,而译词则不然。日本俗语有云:“风景”是自然的产物,而“景观”则是文化的产物。
    在韩国,城市景观自九十年代末或二十世纪初开始,无论自然风景还是早期的(文化)“景观”都随之消失。韩国的项目融资是促成大规模房产项目的主要手段。
    韩国是多山多河的国度,首尔就是一个三面环山的盆地(西面无山)。汉江中贯首尔,河水大约有一公里宽。(原文例举了环绕首尔的大大小小的山。)从韩国的地理风貌可看出,成为城市显著特色的理应是这些山山水水——曾经是这样的。但是,从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变化也就开始了。“即便曾经代表首尔的北汉山,现在也成为了市中心地平线的附属品,几乎被高楼大厦挡住了。”
    高楼大厦成为城市景观这个趋势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工业发展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有:七十年代,三十一层楼高的Sam’il大厦的建造。一直到八十年代末期,这一发展,都是在原有城市范围的基础上进行的。卢泰愚政府时期,随着两百万住房单位建设的五年计划于1988年开始实施,新的趋势显现,即,城市区域开始扩张。这个住房建设计划最终迎来五个新卫星城:Bundan, Ilsan, Pyongchon, Jungdong, 和Sanbon。直到九十年代早期,韩国只有少数高楼大厦,之后,人们目睹了一个又一个高楼的崛起。(原文例举了几个大楼)自此,高楼大厦兴建,让人很难从市中心看到四周的山了。
1. 2006年,四十层楼以上的楼房,已经建造的,或者已经获批建造的,韩国是76栋,全世界当时是2056幢,韩国排名世界第四。
2. 2011年,韩国有62幢50层楼以上的楼房……
3. 6幢超级摩天楼(例举),近期,摩天高楼的几个房产计划遇到了困难,因为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但是,过去这些年,已经使得城市的样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已经成了主要景观。

二,韩国项目融资的兴起

    韩国2011-2012年间,3位储蓄银行高官自杀了。李明博的哥哥李相得等多位青瓦台总统府官员因银行贿赂案而被捕。2011年初期,六家储蓄银行被勒令停止业务,使得成千上万的储户面临损失。这六家银行的问题是:他们把资金投往所谓“项目融资”里,收回资金却面临困难。
项目融资是指一种金融方式,以特定项目的资产、预期收益或权益作为抵押而取得的一种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的融资或贷款。该融资方式一般应用于现金流量稳定的发电、道路、铁路、机场、石油、通信、化工、娱乐和资产(固定资产,尤其房产类)、农业林业、水利、污水处理等大型公共基础建设项目。2010年时,韩国对于娱乐和资产类的投入,已经占了7%,排列第四位,而电力是35%,运输25%,石油天然气13%。相对而言,此类融资,对于娱乐和资产的投入,还是小的。
但恰恰就是娱乐和资产类,更确切的说,就是房产类的融资出事儿了。根据韩国的一个报告,2010年,项目融资的借款,高达74兆又2万亿韩元。2011年的韩国GDP是1200兆韩元。韩国项目融资的投入虽不是每年都高,但是累积下来,数量可观,成为一个关键的经济技术,推动房产市场。(原文举例)
项目融资的第一个案例是1995年韩国发展银行融资建造新机场,因为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建筑业的经济重要性就在下滑,从原来占据GDP的10%下跌到二十一世纪时期大约7%,房产制造业已经失去了它引领国家经济发展的地位。一届又一届政府对房产还是用了或松或紧的政策,因房产依旧是一个调控经济的好手段。
可能更重要的是,房产市场最能让普通人都相信,他们可以在房产市场里赢得财富。房产市场是完全私有化的,项目融资兴起时正是1997年很多工人因外币危机找不到工作失业的当口。随着项目融资的兴起,几个政策随之而变:
1) 1997年外币危机之后,对外资开放市场,1998年6月开始允许外资进入,获得房产拥有权。
2) 1998年,以解决房产市场浪潮为名,房产清算合法化。伴随外资的进入,房产市场更加自由化,成为公开获取利益的领域。
3) 金大中政府松动住宅-商用混合建筑管理规定。
4) 降低利率:1997外币危机后,金大中政府2001年四次降低利率,从5%降低到4%,后来又在2009年-2010年之间降到2%,如今是3.25%

三,新的时空感受

 新的城市景观是在传统风景、富有历史的街区和小巷子的消失中创建起来的。韩国城市基本上无一例外,都是环山的。自然风光塑造了城市景观。直到八十年代才开始转型,“景观”开始处于支配地位。
“景观”替代了“风景”。当然,“景观”可以再次转变为“风景”。比如说,韩国的避马巷,可以吸引旅游的客人、居住者、和各类活动,这些,都可以渐渐形成新的自然而然的东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事物肯定发生了变化。加之,为了要再次使得某个空间转变为“风景”,一定时间段的保持和记忆是必须的:如果说山丘和河流蕴含的是成百上千万年的记忆,那么,像避马巷这样的巷子承载的是上百年的历史。而如今的“景观”,其中的自然和历史的记忆是如此的脆弱短暂,就像电脑存储器似的,一旦切掉电源,也就灰飞烟灭了。
 同时,当代的“景观”擦掉了所有的历史和记忆,甚至取消了当代“景观”转变为“风景”的可能性。这可能是由于通过“景观”而构建的空间,实质上是“抽象”的。列菲伏尔指出,“抽象空间”遵照资本积累的逻辑,支配了所有的事物。在当代,资本积累走上了新自由主义之路,几乎所有事物,不管社会意义如何,都被迫遵循私利。“景观”的支配性代表了这一转变的空间特征。
 (此处做了几个比喻。)高楼大厦的矗立,类似人类的崛起……高楼大厦成了城市的“颜面”……高楼大厦外观做成透明的,隐喻新自由主义经济自我粉饰的交易透明……而其实市场上的交易,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背后的“道道”依旧是搞不懂的。
对于“颜面”的强调与愈演愈烈的城市空间“景观化”相关。从语源上来说,“景观”一词是为了凸显某一区域的特点的……我们应记得,十六世纪西欧景观/风景画兴起的前提是,现代主体,画幅的拥有者,资产阶级。他们更是拥有画中土地的人。
 如果当代摩天大楼的崛起也是一种主体构建的话,对于城市“颜面”的强调,或者说,当代城市样貌的景观性制造可以被解释为,当代韩国,有一群这样的主体需要此类的注视。这一群体的这个需求来自于他们自己对新景观重要性的赋予,并且,按照他们的理解,这些景观和意义是属于他们的。德勒兹和伽塔里指出,“颜面”包含了“白墙”和“黑洞”,前者指向意义制造,后者比喻主体构建。当代韩国城市的“颜面”和“景观化”,可能代表了一种韩国主体建构的新方式。

四,负债经济和新主体的构建

对于城市“颜面”或者“景观”的需要是通过精密的社会技术而产生的,用来制造新的主体。我这里就说其中的几个。
韩国在过去的十五年里,已经深陷债务危机了。原本是经合组织成员里有盈余、会存钱的国家,如今变成了花钱的国家。这个变化对于很多国民来说已经是灾难性的了。比如,2003年,韩国经历了一次严重的信用卡危机。韩国如今面临的债务危机的深度,可以用每家每户的债务来测量。 在IMF介入进行所谓紧急财政援助之前,全国家庭债务是182兆韩元。当韩国被迫在IMF的督导下,加强新自由主义之后,结果,在金大中执政末期,2002年下半年,数字飙升到430兆。即便从IMF那里“毕了业”,情况也没好转,债务在卢武铉执政后期飙升到639兆。李明博时期达到1000兆。
如今的统计显示,全国一千六百七十多万户,每家每户共背负六千万韩元的债务。年轻人也逃不脱债务陷阱,全韩国的大学毕业生一毕业就将大约借款2千万韩元。这种情况下,自杀率极高,韩国是经合组织成员国中自杀率最高的国度之一,2010年每十万人中就有31.2个自杀的。
这也使得人们的金钱观和财富观发生变化,银行利率下调成了一种工具手段,致使大家疯狂借贷,买房产,再借贷,再买房产,最后2008年,很多人变成了有房子的穷光蛋,因为在经济危机中,房价大幅度下跌。
 在IMF带来的危机之后,项目融资成了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后继者,依赖大规模的建设项目。如上所说,国内市场向外国资本开放,新自由主义加强,几乎所有东西都成为增值对象。最初房产被禁止,但随着房产商品清算被合法化,对民用居住和商用混合的高楼大厦的建设批复规定的放松,事情发生了变化。家庭负债的迅速上升,与国家的新自由主义强化相吻合。讽刺的是,国家的所谓“民主化”也做了帮凶。“公私合作(PPP)”下的项目融资背后有政治背景。军政府结束后,从1993年开始,地方政府的自治得到加强,地方政府相对于中央政府而言有了更多的自治空间,这也意味着,他们互相之间对于资本投入、公用开支、税收等展开竞争。对于项目融资的突然青睐,正是这种竞争的表现之一。
除了通过以上手段让韩国人陷入债务之外,还有其他手段,比如,主体建构,将韩国人塑造成“投机的主体”。让人相信,每个人都能成为企业家,主宰自己的生活,等等。……投机的个体,不仅仅指投机在房产上,也指通过教育产业、大众传媒产业等等,人们投机自己的资历、各种类型的文凭、职称,等等。这些韩国投机主体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投入,来塑造一个所谓更好的自己。即便到达了无法承受的限度,也不停止,每个人都生活在借贷的体系里。
最近兴起的项目融资是一种重要的金融手段,用以圈钱,投入大型房产项目。这可放在负债经济和新自由主义投机主体的形成,这个经济体系里去理解。各类难以置信的金融衍生品已经坐实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金融化。项目融资也正是金融衍生品的一种。这种新趋势表明,资本主义已经采取了新的积累方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剥夺,而非剥削。在这个语境下,我们说,投机个体已经被召唤,成为与此类经济模式相适应的主体了。
如果说项目融资是金融工具发展负债经济的必要手段,那么,新城市景观的“颜面”就是文化工具,让人们自己参与到了自己主体塑造的过程中。景观,城市的新面孔,提供了一面奇异的镜子,城市居民可以看到镜中的自己。镜中的镜像,用来塑造他们生活的意义和主体性。失却了这些镜像,失却了这些楼房公寓,他们就什么都不是了。

五,结论
一千户被驱赶的居民组织起来,抵抗对他们的强行驱赶(赶出Yongsan国际商业区,为了该区建成商业区,驱赶住户)。新城市景观的建造导致了“双重城市”的条件和结果。据统计,只有15%-17%的居民能保住原来的住处。贫穷者是被驱逐,而不是被排除了,他们必须被包含在内,因为他们是被强征暴敛的对象。
项目融资作为吸纳大笔资金用于大规模建设的技术手段,是1997年后近期开始的。这个手段与新自由主义的把控相关。新自由主义巩固了资本的阶级权力。在嵌入式自由主义时期,资本、政府和劳工之间,还有一定的合作,但是这个方式在七十年代早期,就已显示出无效。将公共领域私有化,使劳工更加灵活流动,社会重构,这些都是资本和国家用来削弱工人阶级的手段。在这一过程中,资本主义变得越来越脱离工业化,走向金融化。这意味着,在新自由主义时代,资本积累更多地依靠剥夺。剥夺和剥削之间有个显著区别:剥削指在直接生产的过程中,剥削其过程中产生的剩余价值,而剥夺则是通过其他方式,赤裸裸地抢夺人们的拥有。这样的自由主义和剥夺方式能持续么?现在已经处于危机了。还有怎样的另类发展方式?人们希望不要再有其他形式的自由主义了,自由主义已经支配了我们的空间和时间。 
 
本文版权为文章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本网站链接:http://www.cul-studies.com
分享到:

相关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