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当代文化研究
  • 2018/06/10
    台湾通俗音乐进入到现代形式与现代音乐工业产制历程将近百年,这期间不断的和外面的世界、外来的文化、外来的语言、外来的音乐表现形式发生关系。在离乱与变迁之中,许多交会与转变发生,也许正因为这样,「自己的歌」是什么始终是困扰人甚至相互攻讦的命题。又或者每过几年,流行音乐产业界与文化界突然赋予某一个时期的歌曲为一种新的音乐类型或重新命名类型,因此人们常常迷失于音乐时代感的原真性(authenticity)。
  • 2018/06/08
    中文版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2018年第1期 原版: South Atlantic Quarterly (2017) 116 (4): 669-706 即便在今天,区分这两种总结经验和教训的方式也是有意义的——共产主义除了作为哲学假设,还包含着仍然可以激活的丰富经验;对于21世纪社会主义的探索不仅应该而且需要对于俄国革命、中国革命和其他第三世界的人民革命进行总结,像当时的革命者们一样,不仅思考革命的原则,而且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做出历史的和理论的总结。
  • 2018/06/08
    2017年7月,恰逢此次研讨会前夕,电影《战狼2》横空出世。由动作明星吴京自编自导自演的这部电影,激起了一大波关于中国与非洲交往的公共讨论。电影中关于非洲的想像和再现既有其新颖的一面,也有其老套的一面。而它的走红也进而激发了对中国如何重构其全球南方地位所应进行的严肃讨论,尤其是这种重构是如何通过一系列性别化与性化的表征与影像来实现的。当我们意识到这些转变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更体现在文化层面时,这些对这部电影的严肃讨论就显得尤合时宜。
  • 2018/06/08
    通过对真实进行拷问,非虚构、纪实性的戏剧创作力图找到一条介入当下社会现实的通道。本文对若干国家的当代社区剧场实践个案进行了描述,通过这一描述我们不难看到,经由文献剧所发展起来剧场纪实创作方法让底层庶民获得了一个自我发声,敞开自我生活世界的有效途径。
  • 2018/06/08
    我认为美国的“美国〔大陆,the Americas〕化”(和中东与生俱有的、命运性的全球主义相比而言,美国大陆的全球主义是后天生成的、后天获得的)和以色列的“巴勒斯坦化”(巴勒斯坦人中有犹太教徒也有十字军的末裔)是必然的。包括日本在内的东北亚是复杂交织的区域(应该从n地域的角度来思考东北亚)。日本在东北亚应该寻找令人期待的、具有可行性的共同性。这才是日本应有的未来蓝图。为此,有必要在与全世界息息相关的东北亚内外积极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对话,将日本融入其中。
  • 2018/06/08
    从表象看,返乡书写是围绕社会敏感问题,学者、媒体、大众在新媒体语境下的一次交流和融汇。但从知识生产的角度看,则隐含了知识分子如何介入现实,个体经验如何和真实问题对接,写作者如何重建与现实的关联等命题,换言之,在知识和理论重重包裹的学术语境中,返乡书写,是写作主体在问题的刺激和唤醒下,脱下文字的华丽外装,与现实和刺心难题的一次短兵相接。
  • 2018/06/08
    作家的更替并未沿着新时期代际更换的步伐推进,而是到50后一代,产生了真实阻隔,60后、70后,甚至更为年轻的80后、90后,尽管也已登上文坛,甚至进入成熟期,却始终无法从整体上取代50后的庄主地位。这种现象,显然无法单纯从创作主体的才气层面获得解释,若从社会转型背后的复杂语境加以审视,则可发现,这一问题和日常生活合法化后创作实践的危机有关,如何理解创作主体和时代之间的关联,成为宏大叙事淡化后创作主体
  • 2018/06/08
    本文尝试回到历史脉络,在激进内部理解改良,在改良脉络中反思激进。通过对中国乡村建设脉络背景的梳理及当代乡村建设十五年来的总结反思,以“乡村”为角度,讨论“百年激进”、“百年乡村破坏”与“百年乡村建设”的复杂关系,进而呈现乡村建设内在于乡土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进程中,以及百年来不同阶段与形式之乡村建设的深层共性。在此基础上,对百年来的三波乡村建设进行初步勾勒与比较分析。
  • 2018/06/08
    文化研究有着强调“脉络”与“实践”的传统,面对当前大陆文化研究对本土性议题与思想资源关注不足、整体性视野和历史感缺失等现实困境。中国文化研究如何回到自身独特的历史与社会脉络,通过打开边界和纳入本土资源,在近代中国与城乡中国间寻找更多可能的批判资源与抵抗性力量,直面更为丰富且复杂的中国问题与中国经验。本文尝试回到笔者所长期从事的乡村建设“行动—书写”实践,以“实践—研究”者为视角,希望打开主流视野所遮蔽的多元空间,在中国历史脉络中寻找文化研究的本土资源与推进可能。
  • 2018/06/08
    张馨文,德里安贝卡大学(AUD)博士生。
  • 2012/08/15
    「青年」作為一個歷史中誕生的文化概念,但是在它逐漸退潮的同時,另一個新的年輕群體卻在台灣逐步浮現,而且持續被法律明確定義,形成需要全民高度關注的對象,那就是「少年/兒少」。
  • 2012/08/13
    本站特稿 北岛是1974年10月前后动笔写作《波动》,并于十一月下旬某个清晨完成了初稿。这在他的一篇回忆文字《断章》里说得很清楚。我觉得了...
  • 2012/08/02
    作为毛泽东时代“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样板,户县农民画鲜明地凸现了那个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实践的基本面貌。这场雄心勃勃的文化革命,目标在于创造一种与封建传统文化和资产阶级文化都迥然不同的崭新的文化形态,它召唤“工农兵群众”,希望这个长久以来被认为卑贱的社会群体能够独立地担当起创造新的文化、新的历史的重任。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场极其激进的文化实践最终还是失败了。
  • 2012/08/01
    三个发言里面都提到电视剧似乎是在重塑意识形态,重塑历史观,重塑整个从历史到未来的想象。它好像是一个功能,这个功能渗入到所有的类型里面。在这个里面产生出来两个不同的判断,或者是相互纠缠的判断。一个是它创造这个主流的同时也帮助人们逃离现实,它重构历史的场景,我们感同身受,使得我们找到了逃离的方式。但另一方面,这个逃离似乎又不是简单的逃离,它又有它的建设性,有另外一方面的功能,这个功能就是戴锦华教授谈到的全球华人的共识和想象。
  • 2012/08/01
    这一场的主题是“‘社会主义’回来了?”,将比较集中讨论以社会主义理念,社会主义历史作为背景的电视剧。对这些在市场化机制的运作中出现的革命历史剧,我们怎么样理解?如何分析?我们分析和理解的背后的依据又是什么?
  • 2012/07/31
    为什么说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更为基础?这是因为,概言之,信访制度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有效解决现有信访问题,二是预防新的信访问题。
  • 2012/07/31
    该书为文集,收作者1970年代至21世纪文章,选读首章《新技术和家庭劳动》。
  • 2012/07/30
    三个理由呼吁保留同心小学。第一,遵循儿童最大利益原则。教育部遏止盲目撤点并校现象的意见:“凡是要撤并学校的,必须要征求群众意见,特别是农民群众,家长的意见。”第二,同心实验学校不仅是一所小学,它还是流动工人聚集社区存在的核心条件。这里已成为打工子弟及其家长和许许多多志愿者的精神家园!第三,请给予打工青年以希望。请不要切断他们与他们所创造的新生活的联系,请不要扼杀他们对未来的期望。请不要用“关停”来告诉他们,这里不是你们的土地,你们所有的投入和创造都是没有未来的。
  • 2012/07/27
    比较视野的中国电视剧研究怎么做?学者们提出了东亚文化融合的视角,东亚作为政治化的概念的视角,以及技术、市场、观众群细分的视角。
  • 2012/07/26
    历经近三十年的发展之后,中国已显得“富有而强大”,以至现在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并借助“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举办了史上最为炫目的奥运会,庆祝它重新融入全球秩序之中。现在,这句口号成了一个反讽,而这更进一步印证了全球化意味着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的衰落这一论断只是一个虚假命题(Desai, 2008: 397)。在新自由主义在全球各地扩大阶级分野的时代,将阶级概念重新纳入全球分野的分析之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
  • 2012/07/26
    自古以来中国就不是一个阶级分化和对抗特别激烈的国家。即使是到了20世纪,以阶级来动员民众、并为自己命名的中国革命究竟在多大程度是阶级...
  • 2012/07/26
    一位熟悉北京地下基础建设、不愿具名的城市排水专家也认为,北京等大型城市的排水系统在建设时标准偏低。但他认为目前限制北京这样的城市地下排水设施建设的主要因素并不是资金压力,而是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地下空间更多的留给了电力、电信、以及地铁等直接关系到GDP的公共设施,留给下水道的空间很小。
  • 2012/07/26
    2012年,一个新词在网络流行:屌丝。普通网友自称屌丝,IT精英也自称屌丝。白领之间互称屌丝,文化名流也戏说屌丝。它更多是一种自嘲,在自我精神的维度放下精英姿态与体面身段,谦恭得甚至到了自我矮化的层面。
  • 2012/07/24
    电视剧已经替代文学成为当下展开社会公共讨论的媒介了么?革命历史叙述,已经从“革命即叙述”转移到当代多元化革命叙述了么?我们如何将自己代入到革命历史叙述中去?如何因着对未来的把握来对当下的现实问题做到把握和分析?现实日常生活与电视剧表述之间的张力,能引导我们走向更深刻的内省么?即使在重重的限制之下,不可否认,这些年依然有众多百姓交口称赞的好电视剧产生,我们如何挖掘文化自身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 2012/07/23
    知识产权侵权泛滥的背景,是思想表达、技术方案、标志头衔乃至人格的物化或财产化的泛滥。因物化而攫取,而排斥竞争,而占有市场资源,而张扬特权,而腐败:这是垄断性特权的一般逻辑
  • 2012/07/23
    确实,时尚的秘密也就是资本的秘密,它就像爱伦坡描写的“被窃信件”那样,以完全暴露秘密的方式来隐藏这个秘密。那么,在千变万化的商品世界中,又有多少秘密既暴露在表面又隐藏在深层:“为什么自动化没有导致大规模的失业?为什么知识经济或失重经济与能源和原材料消费的增长有关?为什么节省劳动的机器没有带来更多的闲暇?”……我想胡斯说得对,上面这些问题也许我们熟视无睹,早就不成其为问题,因此,关键不在于马上给出正确答案,而在于提问本身是否能够发人深思。
  • 2012/07/22
    这种“泛性欲化”意识形态,在逻辑上有一种潜在的危险,容易使人们对公共场合的认识做一种“泛性欲化”的理解,好像所有的男性都是潜在的骚扰者,而所有的女性都是被骚扰者,这会造成男性与女性人为的对立。实际上,在公共场合,得体(自重)是更高价值,与性别无关,是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应当遵守的一种道德标准。
  • 2012/07/22
    一般来讲,政府采取强制拆迁,其中必有利益博弈在其中。一方面,农民要更高的拆迁补偿,一方面政府希望按规定补偿完成拆迁任务。农民越是经历拆迁,越是有与政府打交道的经验,越是能团结起来要更高的拆迁补偿,也就越是可能经历强拆。反过来,一般情况下,有强制拆迁的地方,农民所获拆迁补偿和征地补偿会越高。若有更细致的调查数据,我们应可以看到这种更多强拆与更高拆迁补偿和征地补偿的正相关关系。
  • 2012/07/20
    从这两天的会来看,看懂电视剧很难,看懂电视剧热也很难。有几个难度:一个是把电视剧当成一个小说文本来读,这种情况比较多,但这个电视剧与背后的生产机制之间是什么关系,谈得比较少。一个是到目前为止的讨论,发散的比较多,形成聚焦少。要真正看透是不容易的。各种因素,资本、审查、技术等问题结合在一起,要说清楚非常困难。怎么能够把电视剧背后的整个机制有初步了解,然后展开分析,这是我们的会凸显出的重要任务。
  • 2012/07/20
    在新的文化生产机制中,电视剧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