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当代文化研究
  • 2018/06/10
    台湾通俗音乐进入到现代形式与现代音乐工业产制历程将近百年,这期间不断的和外面的世界、外来的文化、外来的语言、外来的音乐表现形式发生关系。在离乱与变迁之中,许多交会与转变发生,也许正因为这样,「自己的歌」是什么始终是困扰人甚至相互攻讦的命题。又或者每过几年,流行音乐产业界与文化界突然赋予某一个时期的歌曲为一种新的音乐类型或重新命名类型,因此人们常常迷失于音乐时代感的原真性(authenticity)。
  • 2018/06/08
    中文版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2018年第1期 原版: South Atlantic Quarterly (2017) 116 (4): 669-706 即便在今天,区分这两种总结经验和教训的方式也是有意义的——共产主义除了作为哲学假设,还包含着仍然可以激活的丰富经验;对于21世纪社会主义的探索不仅应该而且需要对于俄国革命、中国革命和其他第三世界的人民革命进行总结,像当时的革命者们一样,不仅思考革命的原则,而且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做出历史的和理论的总结。
  • 2018/06/08
    2017年7月,恰逢此次研讨会前夕,电影《战狼2》横空出世。由动作明星吴京自编自导自演的这部电影,激起了一大波关于中国与非洲交往的公共讨论。电影中关于非洲的想像和再现既有其新颖的一面,也有其老套的一面。而它的走红也进而激发了对中国如何重构其全球南方地位所应进行的严肃讨论,尤其是这种重构是如何通过一系列性别化与性化的表征与影像来实现的。当我们意识到这些转变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更体现在文化层面时,这些对这部电影的严肃讨论就显得尤合时宜。
  • 2018/06/08
    通过对真实进行拷问,非虚构、纪实性的戏剧创作力图找到一条介入当下社会现实的通道。本文对若干国家的当代社区剧场实践个案进行了描述,通过这一描述我们不难看到,经由文献剧所发展起来剧场纪实创作方法让底层庶民获得了一个自我发声,敞开自我生活世界的有效途径。
  • 2018/06/08
    我认为美国的“美国〔大陆,the Americas〕化”(和中东与生俱有的、命运性的全球主义相比而言,美国大陆的全球主义是后天生成的、后天获得的)和以色列的“巴勒斯坦化”(巴勒斯坦人中有犹太教徒也有十字军的末裔)是必然的。包括日本在内的东北亚是复杂交织的区域(应该从n地域的角度来思考东北亚)。日本在东北亚应该寻找令人期待的、具有可行性的共同性。这才是日本应有的未来蓝图。为此,有必要在与全世界息息相关的东北亚内外积极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对话,将日本融入其中。
  • 2018/06/08
    从表象看,返乡书写是围绕社会敏感问题,学者、媒体、大众在新媒体语境下的一次交流和融汇。但从知识生产的角度看,则隐含了知识分子如何介入现实,个体经验如何和真实问题对接,写作者如何重建与现实的关联等命题,换言之,在知识和理论重重包裹的学术语境中,返乡书写,是写作主体在问题的刺激和唤醒下,脱下文字的华丽外装,与现实和刺心难题的一次短兵相接。
  • 2018/06/08
    作家的更替并未沿着新时期代际更换的步伐推进,而是到50后一代,产生了真实阻隔,60后、70后,甚至更为年轻的80后、90后,尽管也已登上文坛,甚至进入成熟期,却始终无法从整体上取代50后的庄主地位。这种现象,显然无法单纯从创作主体的才气层面获得解释,若从社会转型背后的复杂语境加以审视,则可发现,这一问题和日常生活合法化后创作实践的危机有关,如何理解创作主体和时代之间的关联,成为宏大叙事淡化后创作主体
  • 2018/06/08
    本文尝试回到历史脉络,在激进内部理解改良,在改良脉络中反思激进。通过对中国乡村建设脉络背景的梳理及当代乡村建设十五年来的总结反思,以“乡村”为角度,讨论“百年激进”、“百年乡村破坏”与“百年乡村建设”的复杂关系,进而呈现乡村建设内在于乡土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进程中,以及百年来不同阶段与形式之乡村建设的深层共性。在此基础上,对百年来的三波乡村建设进行初步勾勒与比较分析。
  • 2018/06/08
    文化研究有着强调“脉络”与“实践”的传统,面对当前大陆文化研究对本土性议题与思想资源关注不足、整体性视野和历史感缺失等现实困境。中国文化研究如何回到自身独特的历史与社会脉络,通过打开边界和纳入本土资源,在近代中国与城乡中国间寻找更多可能的批判资源与抵抗性力量,直面更为丰富且复杂的中国问题与中国经验。本文尝试回到笔者所长期从事的乡村建设“行动—书写”实践,以“实践—研究”者为视角,希望打开主流视野所遮蔽的多元空间,在中国历史脉络中寻找文化研究的本土资源与推进可能。
  • 2018/06/08
    张馨文,德里安贝卡大学(AUD)博士生。
  • 2016/04/25
    我这次回北京看了个电影《星际穿越》,讲到环境问题带来的粮食危机和健康危机下,地球濒于毁灭前人类自我拯救的故事。这个电影有对现代化的反思,可是遗憾的是反思里看到的仍然只是人类自己,其他生物的被灭绝并不在其反思之列。最近关于「食狗肉者」、「食鲸」等的争论一直都是热门的话题。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人与食物的伦理关系呢?
  • 2016/04/25
    这两天,空气里好像都弥漫着一股“谈论读书”的浓烈味道——主流媒体和朋友圈都在关注“世界读书日”。此之于设立世界图书日的原始初衷来讲,这样的讨论或许并无不妥,但一旦我们将观察的视角置于平日的大背景下,又忽然觉得这过分的热情是那么的突兀与刺眼。 据官方数据,2015年国民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持续上升。然而透过这些宏观数据,我们还无法感知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阅读率的差异。而这对于理解城乡差距,补齐短板才有现实意义。
  • 2016/04/24
    童工恐怕还与目前的农民工制度有关。农村大量人口外出务工,造成了严重的留守儿童问题。去年,发生毕节留守儿童服毒自杀的事件,令人震惊。这些孩子,留在老家无人照看;跟着父母外出,却也往往无学可上。这种情况下,十五六岁去打工,实在是正常的很。
  • 2016/04/22
    本文以網路電子佈告欄的減肥社群與胖妹家族作為田野觀察對象,試圖從女性塑身行動中併發的厭食症現象、與以「性感胖妹」為其認同集結的討論版,探詢女性主義歷史中女性主體與客體化身體的古老命題。文中欲處裡兩個女性主義路線的典型衝突:一是情色女體的主動性與客體化問題、二是女性關照自己身體的獨特感官與多元行動/解放策略。
  • 2016/04/22
    编者按文化研究的奠基者威廉斯曾反复使用感觉结构来描述每一时代生活经验中的共同性,这一概念为文化研究者从理论到实践打开了一条通路,而
  • 2016/04/22
    编者按:文化研究的奠基者威廉斯曾反复使用感觉结构来描述每一时代生活经验中的共同性,这一概念为文化研究者从理论到实践打开了一条通路,
  • 2016/04/21
    黑手那卡西─工人乐队成立于1996年,这是一支由工人及工会组织者所成立的工人乐队。在以音乐介入社会运动,以旋律诠释社运价值20年后,2016年年初,黑手乐队正式宣布解散。 即使黑手解散了,也并不妨碍他们曾经用音乐表达的“就这么办”式的抗争力量持续发酵。进一步说,解散不一定就是坏事,放弃已成形的身体并不可惜。拒绝这个被政治社会构造的身体,崩解成可以自我增殖的生命政治(bio-politics)之实践 ,不正是回归公众,不正是一种抗争吗?    
  • 2016/04/21
    日常消费生活领域充斥着“虚无之物”;经济生活的“沃尔玛化”剥夺了“消费个性”,甚至休闲也被作为一种产业过度商业化,民众的旅游也遭致麦当劳化。“好生活”的标准竟然是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在物欲横流的城市里,人们更多地体味到“失乐园”。
  • 2016/04/20
    《五环之歌》用无聊解构意义,用看似无厘头的废话来对抗主流话语体系,这种无风险和低姿态的方式,迎合了人们潜意识里的对抗情绪。就像歌词的最后一句“修到七环怎么办”,也只能回答“你比五环多两环”,这种表达正是对社会现实的无能无力。
  • 2016/04/19
    从记住亲友的生日到面带微笑地提供服务,生活中人们总认为女性理所应当做到这些。“情感劳动”,这一社会学家在三十年前提出的概念,至今仍是无数女性面对的日常。是不是已经到了我们也应该忘记所有的生日的时候,到了停止伪装尖叫的高潮的时候,到了为工作场合中的情感劳动索取应得报酬的时候了?这对女人来说,或许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一步。
  • 2016/04/18
  • 2016/04/18
  • 2016/04/18
    徐訏式浪漫与“五四”浪漫主义的区别体现为作为逃逸的内面,而《鬼恋》这个开启徐訏成熟风格的小说,同时也是解读这一特殊内面的重要文本。通过对“革命加恋爱”小说的逆写,《鬼恋》叙述了作为逃逸之内面的忧郁的产生,正是这一特殊内面构造了小说中循环往复的“鬼域”。作为现实中告别革命的产物,《鬼恋》绝不仅仅是讲述忧郁的文本,也是将自身呈现为忧郁的文本。
  • 2016/04/17
    本文透视了金融化资本主义时代的 "毛主义运动 ",即20世纪90年代以降 "毛主义运动 "在南美、西亚、东南亚和南亚的重新崛起。作者结合与普拉昌达的对话以及探访南亚毛主义者的实践,在探讨 "人民民主 "是否可能的同时,深入分析了 "低烈度战争 "条件下21世纪 "毛主义运动 "的政治探索。
  • 2016/04/17
  • 2016/04/17
    科比的最后一场比赛,让中国的许许多多“科蜜”们为之心伤。多年以来,大家为了科比请假、买球鞋、贴海报,还树立了一个个梦想,似乎都结束了……其实根本不是!科比的形象塑造,本就是把美国价值观打造成普世价值的工具。美国的新自由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就是伴随着主旋律、新媒体、明星形象、成功学鸡汤的炮制建立起来的。退役后的科比也表示:愿意经商,并且主要市场在中国。文化和资本的殖入目的,表露无遗。
  • 2016/04/17
  • 2016/04/16
    2013年6月到12月,笔者进入地处中国西部一个偏远的农业县芥县(化名)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云乡(化名)学校,进行为期六个月的驻村研究,2015年8月又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后续跟踪。在与英国学者保罗•威利斯、中国学者周潇各自研究成果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本研究尝试发现和揭示中国底层村落农家子弟们尴尬的底层再生产微观运转机制和日常行动逻辑。
  • 2016/04/16
    在短期来看,新的机器有益于资本家,他们可以解雇昂贵、多余的工人,让他们到劳动力市场自生自灭。但是长期来看,自动化也孵育了一个劳动者没有多少活干的无工作(或者少了许多工作的)世界的幽灵。自动化技术不会解放工人,只会让资本家更好地控制工人。
  • 2016/04/16
    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运作下,医疗需求层面反映为民众与它的关联,我们发现,即便民众与西医医疗霸权之间存在博弈、冲突、妥协、部分采纳等复杂的过程,但“抑郁症”仍是被广泛使用的病名。这个病名也带来了新的医疗秩序,病患依此产生主动医疗的意愿及行动(如私下购买抗抑郁药品或接触宗教等),这反过来更加巩固了“抑郁症”这个病名的运作。医疗供给层面则反映为当地的制度、文化对抑郁症的适应与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