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当代文化研究
  • 2018/06/10
    台湾通俗音乐进入到现代形式与现代音乐工业产制历程将近百年,这期间不断的和外面的世界、外来的文化、外来的语言、外来的音乐表现形式发生关系。在离乱与变迁之中,许多交会与转变发生,也许正因为这样,「自己的歌」是什么始终是困扰人甚至相互攻讦的命题。又或者每过几年,流行音乐产业界与文化界突然赋予某一个时期的歌曲为一种新的音乐类型或重新命名类型,因此人们常常迷失于音乐时代感的原真性(authenticity)。
  • 2018/06/08
    中文版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2018年第1期 原版: South Atlantic Quarterly (2017) 116 (4): 669-706 即便在今天,区分这两种总结经验和教训的方式也是有意义的——共产主义除了作为哲学假设,还包含着仍然可以激活的丰富经验;对于21世纪社会主义的探索不仅应该而且需要对于俄国革命、中国革命和其他第三世界的人民革命进行总结,像当时的革命者们一样,不仅思考革命的原则,而且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做出历史的和理论的总结。
  • 2018/06/08
    2017年7月,恰逢此次研讨会前夕,电影《战狼2》横空出世。由动作明星吴京自编自导自演的这部电影,激起了一大波关于中国与非洲交往的公共讨论。电影中关于非洲的想像和再现既有其新颖的一面,也有其老套的一面。而它的走红也进而激发了对中国如何重构其全球南方地位所应进行的严肃讨论,尤其是这种重构是如何通过一系列性别化与性化的表征与影像来实现的。当我们意识到这些转变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更体现在文化层面时,这些对这部电影的严肃讨论就显得尤合时宜。
  • 2018/06/08
    通过对真实进行拷问,非虚构、纪实性的戏剧创作力图找到一条介入当下社会现实的通道。本文对若干国家的当代社区剧场实践个案进行了描述,通过这一描述我们不难看到,经由文献剧所发展起来剧场纪实创作方法让底层庶民获得了一个自我发声,敞开自我生活世界的有效途径。
  • 2018/06/08
    我认为美国的“美国〔大陆,the Americas〕化”(和中东与生俱有的、命运性的全球主义相比而言,美国大陆的全球主义是后天生成的、后天获得的)和以色列的“巴勒斯坦化”(巴勒斯坦人中有犹太教徒也有十字军的末裔)是必然的。包括日本在内的东北亚是复杂交织的区域(应该从n地域的角度来思考东北亚)。日本在东北亚应该寻找令人期待的、具有可行性的共同性。这才是日本应有的未来蓝图。为此,有必要在与全世界息息相关的东北亚内外积极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对话,将日本融入其中。
  • 2018/06/08
    从表象看,返乡书写是围绕社会敏感问题,学者、媒体、大众在新媒体语境下的一次交流和融汇。但从知识生产的角度看,则隐含了知识分子如何介入现实,个体经验如何和真实问题对接,写作者如何重建与现实的关联等命题,换言之,在知识和理论重重包裹的学术语境中,返乡书写,是写作主体在问题的刺激和唤醒下,脱下文字的华丽外装,与现实和刺心难题的一次短兵相接。
  • 2018/06/08
    作家的更替并未沿着新时期代际更换的步伐推进,而是到50后一代,产生了真实阻隔,60后、70后,甚至更为年轻的80后、90后,尽管也已登上文坛,甚至进入成熟期,却始终无法从整体上取代50后的庄主地位。这种现象,显然无法单纯从创作主体的才气层面获得解释,若从社会转型背后的复杂语境加以审视,则可发现,这一问题和日常生活合法化后创作实践的危机有关,如何理解创作主体和时代之间的关联,成为宏大叙事淡化后创作主体
  • 2018/06/08
    本文尝试回到历史脉络,在激进内部理解改良,在改良脉络中反思激进。通过对中国乡村建设脉络背景的梳理及当代乡村建设十五年来的总结反思,以“乡村”为角度,讨论“百年激进”、“百年乡村破坏”与“百年乡村建设”的复杂关系,进而呈现乡村建设内在于乡土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进程中,以及百年来不同阶段与形式之乡村建设的深层共性。在此基础上,对百年来的三波乡村建设进行初步勾勒与比较分析。
  • 2018/06/08
    文化研究有着强调“脉络”与“实践”的传统,面对当前大陆文化研究对本土性议题与思想资源关注不足、整体性视野和历史感缺失等现实困境。中国文化研究如何回到自身独特的历史与社会脉络,通过打开边界和纳入本土资源,在近代中国与城乡中国间寻找更多可能的批判资源与抵抗性力量,直面更为丰富且复杂的中国问题与中国经验。本文尝试回到笔者所长期从事的乡村建设“行动—书写”实践,以“实践—研究”者为视角,希望打开主流视野所遮蔽的多元空间,在中国历史脉络中寻找文化研究的本土资源与推进可能。
  • 2018/06/08
    张馨文,德里安贝卡大学(AUD)博士生。
  • 2016/07/09
    作为西方国家极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雷蒙·威廉斯创立的文化唯物主 义是种新型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他依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立场,发展了自己的文 化唯物论; 特别是在构建文化唯物主义理论核心范畴中,用别样的视角,原创性地阐述了文化 观、重新评介和阐发了对“基础———上层建筑”的解读。理解和理清这两个核心问题是认识文化唯物主义的关键。
  • 2016/06/27
    自从人民公社解体、分田到户政策执行后,广大的农村地区退变成政治边缘地带,农民们关心的对象也从国家与集体的大事转移到了个体利益之上。仅仅是村里修路这件小事,便能引发村民之间的争吵甚至打斗。
  • 2016/06/27
    英国脱欧公投闹得沸沸扬扬,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纠缠不清,民族资本家和跨国资本家演绎了一出大戏,但是工人阶级在哪里?他们的利益与力量到底能够承担什么样的作用?却鲜有人谈及。自古以来,在历次事件中,工人阶级的力量都不是靠着别人赐予的,更是要靠一个稳定的组织去争取。这次事件也是如此。公投看似一人一票,但希望听到更多的工人声音,还是需要工人自身组织力量的建设。
  • 2016/06/27
    关于佛罗里达奥兰多夜店屠杀事件中的枪击者奥马尔·马廷,最初公众所了解的几样信息中,包括他前妻这样的说法:她曾经遭受严重的家暴,直至2009年两人分手。大规模枪击事件中的行凶者通常有家暴史,这是一种耳熟能详的说法,事实也的确如此。
  • 2016/06/26
    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Sandel),美国哈佛大学政府系讲座教授,美国人文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当代西方社群主义最著名的理论代表人物,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讲席教授”之一。本文由吴万伟译自Michael Sandel: “The energy of the Brexiteers and Trump is born of the failure of elites” BY JASON COWLEY。译者为爱思想网特约作者。
  • 2016/06/26
    十年以前,有一位纽约来的资深文化人,满怀对上海的各种想像,来这座城市寻找东方的纽约。最后他失望地离开了。上飞机之前,他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中国只有巴黎,而没有纽约?我理解他的疑惑是:中国有政治中心与文化中心合二为一的北京,为什么当今的上海仅仅是一个经济中心,而不复是曾经的文化大都会?
  • 2016/06/22
    最近这则来自减肥品牌的广告在英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指责广告中对女性“完美身材”的规定和展示是对女性身体的规训甚至羞辱。女权主义的批判我们已耳熟能详,但它仍然无法解释人们在面对此类“完美身材”时复杂而微妙的心理。在人们抗议这则广告的同时减肥品牌及广告公司却认为人们把对身体的焦虑转嫁给了商业机制;而这则广告的商家随后还得意洋洋地指出,虽然看起来是一片讨伐声但他们减肥产品的销售额却涨了三倍。如何理解“完美身材”带来的焦虑?这恐怕还不是单靠女权批判和政治正确能解释
  • 2016/06/22
    二、无产者和共产党人共产党人同全体无产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
  • 2016/06/22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
  • 2016/06/22
    集体化时代,尤其是“文革”中,民众失去了接本的自由,整个社会被建构为一个“大监狱”。在这样的场域中,做为个体的民众承受着身体之苦、心灵之痛。然而,在田野调查中,我们却发现大寨妇女对于集体化时代却充满了留恋之情。
  • 2016/06/22
    今天办公室有人说《海底总动员》第二部上映了,我还没看。但十几年前的第一部《海底总动员》在当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个父亲寻找
  • 2016/06/19
    你以为做研究都是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吗?想太多了。一些执念的社科学者对待研究的态度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就是这么简单粗暴,不信你看。
  • 2016/06/16
    认为数字技术和互联网能够消除物理世界的不公平,与认为完全自由的市场可以带来人的自由发展一样图样图森破。无奈的是,我们正活在这样一个市场和技术都被高度崇拜的世界。
  • 2016/06/16
    编者按当代文化研究网今天推送重庆大学潘家恩和张振两位老师的文章《文化研究的城乡实践——第三届热风学术青年论坛述评》。该文整理自2015
  • 2016/05/21
    智利建筑师Alejandro Aravena亚历杭德罗 阿拉维纳TED演讲视频:《良心是建筑设计最需要的才华》链接:http: www archcollege com archcol
  • 2016/05/21
    近两年来,世界经济复苏显著,中国经济却表现乏力并连连暴露出严重问题。中国模式失灵了吗?
  • 2016/05/21
    基层的新特点正呼吁新的研究框架,而新的方法应该不仅关心国家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同时也关心二者内部结构变化,并且对于这当中各种利益团体的行为也应充分给予关注。
  • 2016/05/21
    很多NGO的目标相当崇高而远大,秉持着诸如“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理念。但是,NGO一定能实现这些理想吗?Agustin Velloso de Santisteban多年前的一篇论文,对NGO的这种热情泼了一盆冷水。在作者看来,NGO需要好好反思自己的行为与策略,否则,可能会与自己所奋斗的目标背道而驰。
  • 2016/05/18
    民不聊生的抗日战争时期,在大西北偏远的郊县村落中(陕西凤县 甘肃山丹)曾经活跃着一所特殊的学校——培黎工艺学校,专门招收当地农村子弟或流落的难民青年,给予理论联系实际的半工半读式教育,在物质条件最为艰苦,政治环境动荡不安的年代里,依靠当地的人力和地产资源逐渐发展出包括纺织、机电、化工、制陶、采矿、农牧、医疗等多门类的小型生产建设基地。学校不仅支援了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也培养出一批在思想、知识和工艺技术上都取得巨大进步的农村青年。
  • 2016/05/18
    经济学家迷信数学模型,把经济学变成高薪的伪科学。虽然经济学被叫做最科学的社会科学学科——数学公式表面上有实证的权威以及受公众的信心——但经济学家没能预测到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经济学家们就像占星学家,他们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数学解释,但他们的预言得不到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