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根生?家庭暴力和恐怖主义有什么共同之处 - 文章 - 当代文化研究
文章 > 本是同根生?家庭暴力和恐怖主义有什么共同之处
本是同根生?家庭暴力和恐怖主义有什么共同之处
关键词:家庭暴力 恐怖主义
关于佛罗里达奥兰多夜店屠杀事件中的枪击者奥马尔·马廷,最初公众所了解的几样信息中,包括他前妻这样的说法:她曾经遭受严重的家暴,直至2009年两人分手。大规模枪击事件中的行凶者通常有家暴史,这是一种耳熟能详的说法,事实也的确如此。
关于佛罗里达奥兰多夜店屠杀事件中的枪击者奥马尔·马廷,最初公众所了解的几样信息中,包括他前妻这样的说法:她曾经遭受严重的家暴,直至2009年两人分手。

 

大规模枪击事件中的行凶者通常有家暴史,这是一种耳熟能详的说法,事实也的确如此。

 

今年2月,美国堪萨斯州的锡德里克·福特在自己工作的地方开枪击中17人,其中三人丧生。而90分钟前,他刚刚收到前女友针对他申请的禁制令,她称福特对自己实施虐待。2014年,曼·哈伦·莫尼斯在澳大利亚悉尼一家咖啡馆扣押人质长达17小时,导致两人死亡,4人受伤,他也曾经恐吓过自己的前妻。他威胁说,如果前妻离开自己,他就会伤害她,最终他因为策划谋杀她而遭到起诉。
 

控枪组织Everytown for Gun Safety对FBI从2009年到2015年关于大规模枪击案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在57%的案例中,受害者包括了行凶者的配偶、前配偶或其他家庭成员,还有16%的案例中,行凶者曾经因家庭暴力遭到起诉。

 

社会科学家尚未对此相关性做出解析,但他们的研究揭示出,家庭暴力与大规模枪击的成因之间有极高的的相似性。

 

当然,每一起谋杀事件之后都有着复杂的成因,特别是由有组织煽动的恐怖袭击事件。但是对家庭暴力的研究揭示出这样一个问题,它通常在奥兰多夜店屠杀这类看似难以单一解释的事件中出现——个体做出大规模攻击事件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这个问题有助于人们了解暴力的心理学。

 

“亲密恐怖主义”

 

家庭暴力经常遵循这样一种模式:施害者希望控制受害者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专家们称之为“亲密恐怖主义”,从中不难看出这种控制的范畴与内容。

 

“施害者对受害者施行一种普遍的控制模式,力图控制她的钱,她的社会交往,乃至她的穿着打扮,”乔治城大学法律中心家庭暴力诊所的负责人黛博拉·爱泼斯坦说。

 

暴力是施害者施行控制的方法之一,也是对受害者试图摆脱控制的惩罚手段。

马廷与西托拉·优素菲的短暂婚姻似乎正符合这个模式。她说马廷曾经逼迫她把自己的薪水交给他,除非上班,否则禁止她离开家,还阻止她与父母联系。如果马廷认为她违背了禁令,哪怕极为轻微,都会向她施以暴力。

 

 

“他回到家里就打我,只因为我没洗完衣服之类的事情,”优素菲在接受采访时说。
 

这种强制暴力发展到最恐怖的极致,似乎就很像伊斯兰国在其自称的哈里发国(caliphate)中对待女人的方式。据《纽约时报》曾经的报道,这个组织制造了一个大型的强奸与奴役体系,受害女性被其战士囚禁和买卖。在那里,亲密暴力达到了一种产业规模。

 

专家称,家庭暴力通常是男性虐待者把自己对“传统”性别角色的看法强加于人的方式,这种“传统”深深植根在男人必须控制女人的观念之中。

 

“这就是我们的文化,男人必须掌控女人的生活,”爱泼斯坦说。“亲密恐怖主义就发源于这种对控制的渴望。”

 

这又与伊斯兰国对待女人的方式相吻合,他们以女人作为招募新人的工具,向海外(特别是欧洲)的年轻男人承诺,他们的哈里发国会恢复“传统”性别规范中男性的支配地位。这种支配地位部分是通过暴力来实现的,包括系统的强奸和强奸威胁。伊斯兰国经常把这种暴力当做一种衡量与保护男性荣誉的方式。

 

因此,除去意识形态方面的吸引力,伊斯兰国自然对那些希望控制女人生活的男人们格外有吸引力,而这样的男人过去是可能有家暴经历的。

 

纽约市立大学的访问教授尼米·高里纳森专门研究妇女在暴动与恐怖主义冲突中的角色,他说关于性别与性取向的限制性规范可以成为恐怖主义组织中的一个“推动性”因素,但是受他们吸引的人也通常受到自身早已形成的态度或欲望所“推动”。

 

个人与全球的不幸处境

 

恐怖袭击与大规模枪击远比零星的家庭暴力事件更能获得大众的关注,并且更能引发公众的恐惧。但是,家庭暴力导致的死亡率远比恐怖袭击高。

 

根据暴力政策中心(Violence Policy Center)公布的数据,2013年,在美国有895名女人被现任或前任亲密伴侣杀死(其中不包括在大规模枪击事件中遇害的情况)。

 

 

根据新美国基金会(New American Foundation)统计,过去十年里,在美国本土,有92人死于同圣战分子有关的袭击,换言之,仅仅在2013年一年里,死于家庭暴力者的数字就高出这个数字九倍之多。
 

但是家庭暴力中的亲密恐怖主义与马廷这种孤狼袭击者带来的大规模恐怖主义似乎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二者在最基本的层面都是旨在引发恐惧,主张自己的控制权。

 

专家称,当虐待者认为暴力是解决自己不幸处境的最佳工具时,家庭暴力往往随之发生。这可能意味着,丈夫把妻子没有洗好衣服视为对自己权威的挑战,因而诱发他再度通过暴力来实现自己的意志。

 

布林莫尔学院研究大规模暴力与恐怖主义心理学的教授克拉克·麦考利说,他不知道是否有研究表明发现家庭暴力和恐怖主义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他发现,大规模杀人凶手中往往存在一种典型的共同之处——有怨气,认为某个人或某个地方错待了他们,因而他们做出暴力的回应是正当的。

 

性别规范,性别恐慌

 

家庭暴力的施害者喜欢把传统性别角色强制施加于人,有时也包括传统性取向。专家称,有些施害者会认为同性恋是对他们的男子气概的一种威胁。

 

 

“有种观点认为,有男子气概就是要对自己的性取向保持警惕,要非常当心,不让任何人认为你是男同性恋,”乔治城大学法律中心的吉莉安·查德维克说。
 

在这种意义上,亲密恐怖主义依赖于一种更为广义的暴力,它旨在保持异性恋男性传统的支配地位,并把这种秩序强加给那些被视为威胁的人。这种广义暴力的极端形式就包括大规模枪击。

 

这种联系有助于我们理解一个看似矛盾的事实:马廷选择一家同性恋夜店作为攻击目标,他的父亲与前妻都说他曾经发表恐同言论,但是根据一些新闻报道,有人目睹他光顾他所袭击的这家夜店Pulse,而且还使用一款同性恋约会手机应用。

 

 

马廷是否违背了性别与性取向的传统规则,因而才试图使用暴力来恢复这种准则?如果是这样,他并不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人。

本文版权为文章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本网站链接:http://www.cul-studies.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