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当代文化研究
  • 2018/06/10
    台湾通俗音乐进入到现代形式与现代音乐工业产制历程将近百年,这期间不断的和外面的世界、外来的文化、外来的语言、外来的音乐表现形式发生关系。在离乱与变迁之中,许多交会与转变发生,也许正因为这样,「自己的歌」是什么始终是困扰人甚至相互攻讦的命题。又或者每过几年,流行音乐产业界与文化界突然赋予某一个时期的歌曲为一种新的音乐类型或重新命名类型,因此人们常常迷失于音乐时代感的原真性(authenticity)。
  • 2018/06/08
    中文版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2018年第1期 原版: South Atlantic Quarterly (2017) 116 (4): 669-706 即便在今天,区分这两种总结经验和教训的方式也是有意义的——共产主义除了作为哲学假设,还包含着仍然可以激活的丰富经验;对于21世纪社会主义的探索不仅应该而且需要对于俄国革命、中国革命和其他第三世界的人民革命进行总结,像当时的革命者们一样,不仅思考革命的原则,而且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做出历史的和理论的总结。
  • 2018/06/08
    2017年7月,恰逢此次研讨会前夕,电影《战狼2》横空出世。由动作明星吴京自编自导自演的这部电影,激起了一大波关于中国与非洲交往的公共讨论。电影中关于非洲的想像和再现既有其新颖的一面,也有其老套的一面。而它的走红也进而激发了对中国如何重构其全球南方地位所应进行的严肃讨论,尤其是这种重构是如何通过一系列性别化与性化的表征与影像来实现的。当我们意识到这些转变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更体现在文化层面时,这些对这部电影的严肃讨论就显得尤合时宜。
  • 2018/06/08
    通过对真实进行拷问,非虚构、纪实性的戏剧创作力图找到一条介入当下社会现实的通道。本文对若干国家的当代社区剧场实践个案进行了描述,通过这一描述我们不难看到,经由文献剧所发展起来剧场纪实创作方法让底层庶民获得了一个自我发声,敞开自我生活世界的有效途径。
  • 2018/06/08
    我认为美国的“美国〔大陆,the Americas〕化”(和中东与生俱有的、命运性的全球主义相比而言,美国大陆的全球主义是后天生成的、后天获得的)和以色列的“巴勒斯坦化”(巴勒斯坦人中有犹太教徒也有十字军的末裔)是必然的。包括日本在内的东北亚是复杂交织的区域(应该从n地域的角度来思考东北亚)。日本在东北亚应该寻找令人期待的、具有可行性的共同性。这才是日本应有的未来蓝图。为此,有必要在与全世界息息相关的东北亚内外积极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对话,将日本融入其中。
  • 2018/06/08
    从表象看,返乡书写是围绕社会敏感问题,学者、媒体、大众在新媒体语境下的一次交流和融汇。但从知识生产的角度看,则隐含了知识分子如何介入现实,个体经验如何和真实问题对接,写作者如何重建与现实的关联等命题,换言之,在知识和理论重重包裹的学术语境中,返乡书写,是写作主体在问题的刺激和唤醒下,脱下文字的华丽外装,与现实和刺心难题的一次短兵相接。
  • 2018/06/08
    作家的更替并未沿着新时期代际更换的步伐推进,而是到50后一代,产生了真实阻隔,60后、70后,甚至更为年轻的80后、90后,尽管也已登上文坛,甚至进入成熟期,却始终无法从整体上取代50后的庄主地位。这种现象,显然无法单纯从创作主体的才气层面获得解释,若从社会转型背后的复杂语境加以审视,则可发现,这一问题和日常生活合法化后创作实践的危机有关,如何理解创作主体和时代之间的关联,成为宏大叙事淡化后创作主体
  • 2018/06/08
    本文尝试回到历史脉络,在激进内部理解改良,在改良脉络中反思激进。通过对中国乡村建设脉络背景的梳理及当代乡村建设十五年来的总结反思,以“乡村”为角度,讨论“百年激进”、“百年乡村破坏”与“百年乡村建设”的复杂关系,进而呈现乡村建设内在于乡土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进程中,以及百年来不同阶段与形式之乡村建设的深层共性。在此基础上,对百年来的三波乡村建设进行初步勾勒与比较分析。
  • 2018/06/08
    文化研究有着强调“脉络”与“实践”的传统,面对当前大陆文化研究对本土性议题与思想资源关注不足、整体性视野和历史感缺失等现实困境。中国文化研究如何回到自身独特的历史与社会脉络,通过打开边界和纳入本土资源,在近代中国与城乡中国间寻找更多可能的批判资源与抵抗性力量,直面更为丰富且复杂的中国问题与中国经验。本文尝试回到笔者所长期从事的乡村建设“行动—书写”实践,以“实践—研究”者为视角,希望打开主流视野所遮蔽的多元空间,在中国历史脉络中寻找文化研究的本土资源与推进可能。
  • 2018/06/08
    张馨文,德里安贝卡大学(AUD)博士生。
  • 2014/08/04
    有了微博微信以后,人人可以言说,谁说得最漂亮、最极端、最俏皮、最刺激,谁就最占有舆论的市场。
  • 2014/08/01
    本文从“事”、“理”、“道”的不同层面,阐释了由当代知识分子参与的、在豫东农业大市开封长达10年间所发生的新乡村建设运动。
  • 2014/07/26
    中国城市化没有贫民窟,但是它制造了农民工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这是一个高度具有中国特色的现象。很多人认为“农民工”这个词带有歧视的意味,但对于农民工本人来说,伤害主要不是来自这个称呼,而是它背后的“制度设计”。取消农民工的制度设计,需要一个城市地方政府做试点,然后到全国,最终的解决需要到国家层面。
  • 2014/07/26
    可以说,能否对当代中国大陆道德、精神状况问题有深入的理解与把握,乃是决定当代中国大陆人文学术能否深切扎根我们这块土壤的决定性试金石。并且,能否在这一问题上有实质性认知突破,不仅涉及当代中国大陆 “人文知识分子们 ”的“人文 ”工作能否真正成为 “当代中国人文 ”的问题,还涉及这批 “人文知识分子们 ”能否在政治 —经济视角理解当代中国大陆过重、过大的情况下,把人文理解当代中国大陆的视角真正建立起来的问题。
  • 2014/07/24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主编为美国纽约大学张旭东教授,副主编为UCLA荣休教授Theodore Huters(胡志德)和斯坦福大学王斑教授。本刊拥有一支高度国际化的编辑队伍,旨在呈现全球范围内的中国文学研究领域最优秀的学术成果,参与当今世界所共同关注的学术、文化和社会议题的批评和对话,所刊发的稿件涵盖中国文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如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文学理论及文化研究等。
  • 2014/07/17
    在台湾对抗日本统治的过程中,由于祖国落后、没办法帮忙,所以台湾人民组逐渐感到,要摆脱殖民地这种没有尊严的二等国民处境,唯有自立自救一途,于是开始养成了以台湾为中心去看问题的思考方式。这时,“台湾意识”跟“祖国意识”开始出现一些微妙的差距。
  • 2014/07/17
    过去,中国在媒体战略上的思路,非常被动,外部压力和自我认知矛盾重重,对软实力的理解和运用都比较肤浅,所谓“塑造形象”的举措其实无助于中国软实力提高。作者认为,替代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另类政治经济与文化想象才是中国软实力战略的一条康庄大道,中国需要清晰地表达出一种批判性的政治与文化自我觉醒,从而引领出一种超越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 2014/07/16
    种族优越感在潜意识中成为这个国家意识形态的基础:“我们中国”制度文化的特色来源于种族特色,制度文化的优越来源于种族的优越,这个优越甚至可以追溯到人类演化时期。作者成功地把黄种人的神话相对化了,质询黄皮肤被赋予了什么意义。
  • 2014/07/16
    本文系2012年对意大利哲学家阿甘本的一次采访,这次采访中他谈到了经济危机、作为宗教的资本主义(参看本雅明)、历史在欧洲文化认同中扮演的角色、“生命政治”、“例外状态”以及当代艺术的命运(博物馆和商品化的两难处境)。
  • 2014/07/13
    “十七年”时期农村新文艺读物的出版与传播在社会主义农村文化改造运动中占有极其特殊而重要的位置并具有丰富的现代性内涵。一方面它建构了农村基层社会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精神通道,另一方面它也询唤了沉睡于农民心灵深处的作为一个阶级群体的生活尊严与社会意识,并将其纳入到新中国的政治、历史进程之中,从而建构了一个最广大的人群可以参与的“政治社会”形态。其独特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仍具重要的参考价值。
  • 2014/07/12
    根据历史逻辑的启示,检讨过去一些在基层治理方面的失误,重建基层的良性秩序,实为当务之急。
  • 2014/07/10
    来自6 30输油管爆裂现场的见闻与随想
  • 2014/07/09
    由于1980年代以来生育率的下降、大规模的非农就业和城镇化,以及国民收入上升所导致的食品消费转型,在这“三大历史性变迁”趋势的交汇之下,中国农业进入了前6个世纪所没有的变迁,主要是越来越多高值农产品的生产。他把这种变迁称作“隐性农业革命”。
  • 2014/07/09
    作为所谓华语流行乐坛的“摇滚诗人“与深具人文精神的歌手,汪峰以及他的歌曲都值得研读,一个文化工业下的歌手是如何与人文精神联结起来?伪人文的旗帜如何飞扬起来?
  • 2014/07/08
    在老舍的小说里,祥子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种更为普遍、令人感到恐怖的生存状态,严格说是一种生存的焦虑状态。焦虑来自每日的重复、徒劳的挣扎和搏斗,这是同环境和宿命的搏斗,是为做人和被当作人对待而做的挣扎,但这一切却又全然不带一丝人道主义的味道。
  • 2014/07/05
    在今天的中国,大学何为?中国大学如何回应西方大学全球战略的挑战?如何设定自身与民族国家的关系?
  • 2014/07/05
    对今天中国的未来提出这样的问题,所应该依靠不再是老大哥式的盛世想象,而是必须首先把握既有的想象中国、想象国家和个人之间关系的基本方式。因为只有在此现实的基础上才有未来,也才可能对未来做出判断与要求。
  • 2014/07/01
    随着城市住房制度的改革,当城市人的大部分生活内容越来越围绕“居家”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时候,“城市式居家生活”实际成为了日常生活系统的核心内容。换句话说,就是“‘城市式居家’获得了持续组织人民的日常生活世界的巨大能量,日益明显地成为支配性意识形态,文化得以形成和扩散的关键因素。”这正是“都市青年居家生活”这一课题开展研究的思路与前提。
  • 2014/07/01
    住房只是一件商品,而不限于商品。它是生活的一部分,又占领生活的全部。
  • 2014/06/28
    这个小小的阳台和在此居住的植物,片刻也没有摆脱这个城市运行的逻辑,而是把我们这座城市得以运行的更为完整的逻辑,生动地演绎了出来。如果说,这方小小的阳台空间不过是城市空间规划和房地产市场的结果的话,那么,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乃至追求的“居家生活”,就不过是由现有的城市逻辑所规定,并由“城市”、“工作”、“自由”、“自我”之间一系列的紧张关系不断赋予意义且持续增值的一个领域。在这里,自由和规定,从来也不构成真正的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