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当代文化研究
  • 2018/06/10
    台湾通俗音乐进入到现代形式与现代音乐工业产制历程将近百年,这期间不断的和外面的世界、外来的文化、外来的语言、外来的音乐表现形式发生关系。在离乱与变迁之中,许多交会与转变发生,也许正因为这样,「自己的歌」是什么始终是困扰人甚至相互攻讦的命题。又或者每过几年,流行音乐产业界与文化界突然赋予某一个时期的歌曲为一种新的音乐类型或重新命名类型,因此人们常常迷失于音乐时代感的原真性(authenticity)。
  • 2018/06/08
    中文版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2018年第1期 原版: South Atlantic Quarterly (2017) 116 (4): 669-706 即便在今天,区分这两种总结经验和教训的方式也是有意义的——共产主义除了作为哲学假设,还包含着仍然可以激活的丰富经验;对于21世纪社会主义的探索不仅应该而且需要对于俄国革命、中国革命和其他第三世界的人民革命进行总结,像当时的革命者们一样,不仅思考革命的原则,而且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做出历史的和理论的总结。
  • 2018/06/08
    2017年7月,恰逢此次研讨会前夕,电影《战狼2》横空出世。由动作明星吴京自编自导自演的这部电影,激起了一大波关于中国与非洲交往的公共讨论。电影中关于非洲的想像和再现既有其新颖的一面,也有其老套的一面。而它的走红也进而激发了对中国如何重构其全球南方地位所应进行的严肃讨论,尤其是这种重构是如何通过一系列性别化与性化的表征与影像来实现的。当我们意识到这些转变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更体现在文化层面时,这些对这部电影的严肃讨论就显得尤合时宜。
  • 2018/06/08
    通过对真实进行拷问,非虚构、纪实性的戏剧创作力图找到一条介入当下社会现实的通道。本文对若干国家的当代社区剧场实践个案进行了描述,通过这一描述我们不难看到,经由文献剧所发展起来剧场纪实创作方法让底层庶民获得了一个自我发声,敞开自我生活世界的有效途径。
  • 2018/06/08
    我认为美国的“美国〔大陆,the Americas〕化”(和中东与生俱有的、命运性的全球主义相比而言,美国大陆的全球主义是后天生成的、后天获得的)和以色列的“巴勒斯坦化”(巴勒斯坦人中有犹太教徒也有十字军的末裔)是必然的。包括日本在内的东北亚是复杂交织的区域(应该从n地域的角度来思考东北亚)。日本在东北亚应该寻找令人期待的、具有可行性的共同性。这才是日本应有的未来蓝图。为此,有必要在与全世界息息相关的东北亚内外积极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对话,将日本融入其中。
  • 2018/06/08
    从表象看,返乡书写是围绕社会敏感问题,学者、媒体、大众在新媒体语境下的一次交流和融汇。但从知识生产的角度看,则隐含了知识分子如何介入现实,个体经验如何和真实问题对接,写作者如何重建与现实的关联等命题,换言之,在知识和理论重重包裹的学术语境中,返乡书写,是写作主体在问题的刺激和唤醒下,脱下文字的华丽外装,与现实和刺心难题的一次短兵相接。
  • 2018/06/08
    作家的更替并未沿着新时期代际更换的步伐推进,而是到50后一代,产生了真实阻隔,60后、70后,甚至更为年轻的80后、90后,尽管也已登上文坛,甚至进入成熟期,却始终无法从整体上取代50后的庄主地位。这种现象,显然无法单纯从创作主体的才气层面获得解释,若从社会转型背后的复杂语境加以审视,则可发现,这一问题和日常生活合法化后创作实践的危机有关,如何理解创作主体和时代之间的关联,成为宏大叙事淡化后创作主体
  • 2018/06/08
    本文尝试回到历史脉络,在激进内部理解改良,在改良脉络中反思激进。通过对中国乡村建设脉络背景的梳理及当代乡村建设十五年来的总结反思,以“乡村”为角度,讨论“百年激进”、“百年乡村破坏”与“百年乡村建设”的复杂关系,进而呈现乡村建设内在于乡土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进程中,以及百年来不同阶段与形式之乡村建设的深层共性。在此基础上,对百年来的三波乡村建设进行初步勾勒与比较分析。
  • 2018/06/08
    文化研究有着强调“脉络”与“实践”的传统,面对当前大陆文化研究对本土性议题与思想资源关注不足、整体性视野和历史感缺失等现实困境。中国文化研究如何回到自身独特的历史与社会脉络,通过打开边界和纳入本土资源,在近代中国与城乡中国间寻找更多可能的批判资源与抵抗性力量,直面更为丰富且复杂的中国问题与中国经验。本文尝试回到笔者所长期从事的乡村建设“行动—书写”实践,以“实践—研究”者为视角,希望打开主流视野所遮蔽的多元空间,在中国历史脉络中寻找文化研究的本土资源与推进可能。
  • 2018/06/08
    张馨文,德里安贝卡大学(AUD)博士生。
  • 2014/04/11
    反转基因实际上是反资本主义全球化和反垄断。本文厘清了前一阶段国内转基因主粮争议中的一些误解和误导,有助于关注这一争议的人士走向更深层次的思考,并为这一争议提供学术性的思考路径。
  • 2014/04/11
    《反抗”平庸的恶“》收录的文章,主要是艾希曼事件之后,阿伦特对于“平庸之恶”的回应,以及对纳粹犹太屠杀的评论。在这些文章中,阿伦特深入探讨了与平庸之恶相关的政治与道德问题,如“极权统治下的个人责任”、“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之间的关系”、“思考与道德之间的关系”,等等。
  • 2014/04/11
    王晓明老师曾经推荐过萨拉马戈的《失明症漫记》。表达对一切的愤怒:历史上的葡萄牙独裁者、天主教会、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以色列、犯下虐待罪行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对女性施暴的男权主义者,等等。然而萨拉马戈又自称是一位悲观主义者,始终牢记人性固有的阴暗与卑污,承认如果要让世界变得更好,那只能是通过悲观主义而不是乐观主义。
  • 2014/04/11
    霍布斯鲍姆的年代四部曲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经典著作,但同传统马克思主义不同,除了强调经济的决定作用,还关注文化的力量。年代四部曲也是文化研究系硕博的必读书目。
  • 2014/04/11
    真正的战役才刚刚打响:为创造新的乌克兰的奋斗。这场战斗要比对抗普京更为艰难。问题不是说乌克兰配不配得上欧洲、够不够格加入欧盟——而是说,今天的欧洲还配不配得上乌克兰人的赤子之心。
  • 2014/04/11
    思想是历史的承担者在面对历史与今日之要求时,对现实与未来的思考与筹划,同时又是对自身的情感、知识与行动,所进行的反身性思考与诘问。运动不仅需要血气,还需要强有力的有创造性的论述。
  • 2014/04/11
    如果你真爱电影,不要只看故事,没有一部电影是没有形式的,没有一部电影的形式是透明的。
  • 2014/04/11
    近日,安德森来到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讲演“民族主义研究中的新困惑”与“海外华人认同的悖论:以泰国为例”,吸引了众多抱有身份认同焦虑 和反思“想象的共同体”的青年。安德森教授在访问期间,接受了《文汇报》记者的采访,阐述了民族主义理论面对的新的现实状况。
  • 2014/04/10
    如果说,劳伦斯 •奥利弗版的《哈姆雷特》仍是英国 /欧洲文学正典对二十世纪中叶历史情境的一次幽灵性的叩访,那么苏联导演格里高利 •柯静采夫在一九六四年执导的《哈姆雷特》则更加折射出冷战文化映照于对垒双方的内在裂痕和彼此纠缠。影片不仅和奥利弗版的《王子复仇记》一样是鸿篇巨制,而且是冷战时代两大阵营的莎剧改编的双峰。重要的不是作品的本质特征,而是接受作品的特定社会政治语境。
  • 2014/04/09
    最近反服貿運動激起了不小的波瀾,但對其內情與本質了解者不多,本文是兩位台灣左翼青年在親至反服貿運動現場觀察並廣泛收集材料後,對反服貿運動的來龍去脈所作的分析,頗有一讀的價值。兩位作者一為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一為台灣大學博士候選人,都是陳映真創設的「台灣社會科學研究會」成員。
  • 2014/04/08
    “新左翼”早已成为讨论当代中国思想状况时无法忽视的一股力量,而围绕它的争论也已持续多年。这篇访谈展现了陈冠中对于中国“新左翼”丰富的理解。
  • 2014/04/07
    上世纪70年代末,对于美国纽约州尼亚加拉瀑布城爱河附近污染情况和居民健康问题的报道引发了全国性的批评抗议。爱河事件成为美国污染问题和普通人遭受的健康危害的代名词,也使新的环保运动得以顺利开展。四十多年过去了,围绕爱河的斗争远未结束。
  • 2014/04/07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个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时代。这个统治已经维持了五百年,只是近一百年才受到挑战。天下大势,百年主题,是战争引起革命,革命遭到围剿。有围剿就有反围剿。不管你的立场是什么,谁也无法否认,战争与革命,这是世纪主题。
  • 2014/04/07
    霍布斯鲍姆这篇旧文最初发表在英国《今日马克思主义》杂志1979年7月号,距今已时隔近半个世纪,但读来依然历久弥新。理论与实践如何结合?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如何产生内在的深刻联系?历史的沧海桑田一遍遍地演绎着这些矛盾与问题,但却从来没有过完美的答案。重新阅读霍氏的思考,或许可以从经典中汲取新的思路与力量。
  • 2014/04/03
    “刻奇”由于在很长时间内都被译作“媚俗”而被误会,把它和畅销书、贺岁片、低级笑话、袒胸露乳的女郎联想在一起。其实并不是这样,“刻奇”是很多文艺青年聚集在一起,被自己以及彼此感动;也是小众范围内口碑好的艺术电影,是金碧辉煌的土豪别墅,也是刻意朴素简约的艺术住宅。
  • 2014/04/01
    当代中国新乡村建设运动是从当代中国农村面临的实际困难出发,探索一条适合农村发展的道路。本文作者是从新乡村建设运动的学生志愿者成长为长期骨干成员,他认为浸淫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都需要对“以资为本”的发展主义进行反思。
  • 2014/03/27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现代性话语,历来歧义众多。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开创了民族主义研究的新范式,《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试图论证民族主义这一18世纪末被创造出来的人造物其实是复杂的历史力量中萃炼出来的结果,而在创造出来之后即变得"模式化",与形形色色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相结合,被这些力量吸纳;并试图说明,民族主义又为何能引发人们深沉的情感。前不久,安德森教授应邀在清华大学做了两次公开演讲,这是第一讲的内容。
  • 2014/03/27
    这场学运将要把台湾引向何方,没人知道。但它的源流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清楚的。它是台湾社会一直没有解决日本殖民、国共内战、白色恐怖、两岸分断,以及特定的民主化路径这些历史遗留的周期展现。如果大家认为现今的「民主化」出问题了,那是对的,但问题不在于找出一个具体的人当代罪羔羊,而应该要认识到我们的民主化路径出了某些问题。
  • 2014/03/23
    《此身》柔軟而安靜的敘事溝通,似乎能夠打破純粹素食主義時尚成為一種階級文化資本,也避開動物權行動者必然被標誌的控訴立場。如果今天所有人都在找尋方法,說服在物種之間,人類社會應回頭面對己身的殘忍跟無知。那麼,她的辦法是質問,對於「苦難」的不忍,是否為一個更普遍的關照?
  • 2014/03/21
    新华网北京8月26日电(记者 李保东)《环球时报》21日发表《八问主粮转基因化》的署名文章,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广大民众对大规模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