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何为 - 文章 - 当代文化研究
文章 > 戏曲何为
戏曲何为
关键词:戏曲 何为
中国戏曲能否在危机中重振士气,把握发展契机,关键还得看全社会有无超越功利、脚踏实地的文化理想。


    2001年,中国昆曲以全票入选联合国首批“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0年,中国京剧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加之2006年国务院确定每年六月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以来,“弘扬民族艺术,延续中华文脉”,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题中要义,逐渐融入了社会实践,沁润着世道人心。
    中国戏曲无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典型代表。我们在充分体认到戏曲发展对于非遗保护乃至中国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和价值的同时,还需直面当前复杂背景下传统文化生存的整体危机和时代契机,从而有所思考,有所呼吁,在重建共识的基础上汇拢有识之士的使命感与责任心,以期化作持续深入的践行力,更从容、更切实地保护传承戏曲艺术,创新发展民族文化。

在现代化背景下保护戏曲艺术,弘扬传统文化的人文精髓与价值内涵

    今天,中国戏曲的主体依然是传统戏曲,依然有赖于全国地方戏曲的坚守与维系。戏曲何以存续不绝,其意义价值何在,亟需我们在理论上作出更为深刻而贴切的提炼。
    中国戏曲之传统性,不仅仅指向传统戏曲发生发展的历史渊源和进程,表明戏曲所依托的特定时空维度,遂能以文化遗产的持久魅力,与当今现代化社会形成各种意味深长的参照。更重要的是,这种传统性也指向戏曲艺术及其精神内涵的深处,让人领悟到戏曲所承载的中国文化母体中备受推崇的生命意义和价值维度,比如自然、和谐、情义、仁爱、忠诚、坚忍、公正、平等、自由、勤勉、朴实等等,这就是戏曲历久弥新、感人肺腑的文化精魂之所在。
    中国戏曲之地方性,则在地方戏曲演出中体现为一种特殊而重要的人文价值:因其芜杂、多元、常变动,且因其时时处处凭靠着生活实体,紧贴到人情物理,故而更能涵括人世间的纷繁和矛盾,并随着地方戏曲世代相承的演出和再现,使人不断返观更细腻活泛的生存体验及表达形式,亲近生活的全部情趣和多样价值,从而有能力延续人生视野的丰富与完整。
    如果说,价值渗透于文化传统,传统落实于社会生活,而当过往的生命体验在戏曲艺术中凝结为历史记忆,记忆又会在不知不觉中融化于民众生活实践,代代相传,如静水长流,润物无声。只有从中懂得传统文化的人文精髓与价值内涵,才会发自内心地认同传统、珍视传统、弘扬传统,才能更好地把握中国文化发展的根基、特性和趋势。
    在现代化背景下保护戏曲艺术,弘扬传统文化,对于今天中国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更在于通过聚焦社会现代转型和本土文艺实践,探讨植根于民众社会生活的情感结构、文化认同、主体自觉中可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重建的资源,并试图在当今思想文化和社会实践的问题情境中赋形、取意、传神,使之成为可接受、可传承、可发展的思想理论与实践资源。

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戏曲艺术,彰显民族文化的精神特质与创造活力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以戏曲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所面临的整体危机和时代契机,其实也是当前民族文化发展境遇的一体之两面。一方面,人们用来标识自身精神特质的文化认同,正在被各种现代化、标准化的文化符号所取代,致使各民族各地方的文化认同普遍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全球化造成的种种危机,也不断提醒和强化着人们对自身所处的国族、地域、宗教、文化等问题的理解,并有可能在经济全球化的新环境、新条件下,重新整合更广泛领域、更多种形式的力量,维护民族文化独特性和世界文化多样性,从而为克服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更丰富的文化精神资源。
    置身于世界文化艺术之林,中国戏曲所涵纳的文化要素与美学特征,也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特质:重情,写意,美形,传神。许多学界、艺界前辈对此都曾有提炼,譬如“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张庚),“虚拟性、程式化、写意型”(王元化),“以虚拟实、以简代繁、以神传真、以少胜多”(阿甲),“舞容歌声,动人以情,意主形从,美形取胜”(陈多)。在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中,中国戏曲美学及其精神特质也凝结为独特的艺术灵感与文化智慧,不断赋予中国人参与当下文化实践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也将为中国文化参与世界文化的竞争融合、参与人类文明的延续积累,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劲的发展动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戏曲艺术,彰显民族文化,就要让中国戏曲有更多机会与世界艺术平等交流,并从世界各国的文化艺术实践中汲取能量,返身立诚,固本扶正,有本有源地创新发展戏曲艺术。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多层次、多样化、常态化的文化艺术交流机制,通过交流促进发展,通过交流扩大影响,从中亦可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凝聚力和文化创造力。

在转型发展契机中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解放戏曲艺术生产力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新的转型发展期,经济生活复杂化,政治生活抽象化,社会生活区隔化,文化生活多元化……个中利弊得失,难以概述。但这个时代提供了文化发展的契机,即如何以文化的观念理念创新,来带动文化的内容、形式、业态、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
    对戏曲而言,就是要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导向中,不断推进国有文艺院团的体制改革,解放戏曲艺术生产力,在传承中保护,在创新中发展。特别是要尊重广大戏曲工作者的尊严、价值和潜能,逐步摸索出符合戏曲发展规律和市场运作规律的改革之道,有效推动院团管理、资源整合及社会参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传承保护,促进剧目创作和人才培养,提高文化认同,激发创造活力。
    还戏于民,还民于戏,戏曲发展的切实目标就是让观众有戏看。这就需要处理好戏曲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与演出市场的关系,不仅通过戏曲进校园进社区等形式开展公益性普及推广活动,也要搭建多种平台加强信息交流和营销宣传,培育新观众,拓展新市场。此外还要探索共建共享的筹融资渠道,吸纳社会资金,整合各方力量,共同襄助戏曲事业的发展。
    而中国戏曲能否在危机中重振士气,把握发展契机,关键还得看全社会有无超越功利、脚踏实地的文化理想。有大理想才会有大追求,有大追求才会有大发展。

中国文化有其自信,戏曲艺术方见未来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体现民族精神、弘扬传统美德、蕴含审美特质的文化艺术载体,积淀着中国人民最为深厚的历史记忆、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长期以来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至今仍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蓬勃的生命活力。
    对戏曲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旨在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拓展审美体验,激发伦理自觉,培育文化认同,参与价值重建,为建设既有文化主体性、又有国际影响力的当今与未来中国文化奠定基础。     在此共识之上,以戏曲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才可能通过艰难的现代转型与再度崛起,真正赋予当今和未来中国文化以灵魂、生命与血肉,真正让中国人在中国文化中有所慰藉,归去来兮,安身立命。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本文版权为文章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本网站链接:http://www.cul-studies.com
分享到:

相关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