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当代文化研究
  • 2018/06/10
    台湾通俗音乐进入到现代形式与现代音乐工业产制历程将近百年,这期间不断的和外面的世界、外来的文化、外来的语言、外来的音乐表现形式发生关系。在离乱与变迁之中,许多交会与转变发生,也许正因为这样,「自己的歌」是什么始终是困扰人甚至相互攻讦的命题。又或者每过几年,流行音乐产业界与文化界突然赋予某一个时期的歌曲为一种新的音乐类型或重新命名类型,因此人们常常迷失于音乐时代感的原真性(authenticity)。
  • 2018/06/08
    中文版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2018年第1期 原版: South Atlantic Quarterly (2017) 116 (4): 669-706 即便在今天,区分这两种总结经验和教训的方式也是有意义的——共产主义除了作为哲学假设,还包含着仍然可以激活的丰富经验;对于21世纪社会主义的探索不仅应该而且需要对于俄国革命、中国革命和其他第三世界的人民革命进行总结,像当时的革命者们一样,不仅思考革命的原则,而且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做出历史的和理论的总结。
  • 2018/06/08
    2017年7月,恰逢此次研讨会前夕,电影《战狼2》横空出世。由动作明星吴京自编自导自演的这部电影,激起了一大波关于中国与非洲交往的公共讨论。电影中关于非洲的想像和再现既有其新颖的一面,也有其老套的一面。而它的走红也进而激发了对中国如何重构其全球南方地位所应进行的严肃讨论,尤其是这种重构是如何通过一系列性别化与性化的表征与影像来实现的。当我们意识到这些转变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更体现在文化层面时,这些对这部电影的严肃讨论就显得尤合时宜。
  • 2018/06/08
    通过对真实进行拷问,非虚构、纪实性的戏剧创作力图找到一条介入当下社会现实的通道。本文对若干国家的当代社区剧场实践个案进行了描述,通过这一描述我们不难看到,经由文献剧所发展起来剧场纪实创作方法让底层庶民获得了一个自我发声,敞开自我生活世界的有效途径。
  • 2018/06/08
    我认为美国的“美国〔大陆,the Americas〕化”(和中东与生俱有的、命运性的全球主义相比而言,美国大陆的全球主义是后天生成的、后天获得的)和以色列的“巴勒斯坦化”(巴勒斯坦人中有犹太教徒也有十字军的末裔)是必然的。包括日本在内的东北亚是复杂交织的区域(应该从n地域的角度来思考东北亚)。日本在东北亚应该寻找令人期待的、具有可行性的共同性。这才是日本应有的未来蓝图。为此,有必要在与全世界息息相关的东北亚内外积极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对话,将日本融入其中。
  • 2018/06/08
    从表象看,返乡书写是围绕社会敏感问题,学者、媒体、大众在新媒体语境下的一次交流和融汇。但从知识生产的角度看,则隐含了知识分子如何介入现实,个体经验如何和真实问题对接,写作者如何重建与现实的关联等命题,换言之,在知识和理论重重包裹的学术语境中,返乡书写,是写作主体在问题的刺激和唤醒下,脱下文字的华丽外装,与现实和刺心难题的一次短兵相接。
  • 2018/06/08
    作家的更替并未沿着新时期代际更换的步伐推进,而是到50后一代,产生了真实阻隔,60后、70后,甚至更为年轻的80后、90后,尽管也已登上文坛,甚至进入成熟期,却始终无法从整体上取代50后的庄主地位。这种现象,显然无法单纯从创作主体的才气层面获得解释,若从社会转型背后的复杂语境加以审视,则可发现,这一问题和日常生活合法化后创作实践的危机有关,如何理解创作主体和时代之间的关联,成为宏大叙事淡化后创作主体
  • 2018/06/08
    本文尝试回到历史脉络,在激进内部理解改良,在改良脉络中反思激进。通过对中国乡村建设脉络背景的梳理及当代乡村建设十五年来的总结反思,以“乡村”为角度,讨论“百年激进”、“百年乡村破坏”与“百年乡村建设”的复杂关系,进而呈现乡村建设内在于乡土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进程中,以及百年来不同阶段与形式之乡村建设的深层共性。在此基础上,对百年来的三波乡村建设进行初步勾勒与比较分析。
  • 2018/06/08
    文化研究有着强调“脉络”与“实践”的传统,面对当前大陆文化研究对本土性议题与思想资源关注不足、整体性视野和历史感缺失等现实困境。中国文化研究如何回到自身独特的历史与社会脉络,通过打开边界和纳入本土资源,在近代中国与城乡中国间寻找更多可能的批判资源与抵抗性力量,直面更为丰富且复杂的中国问题与中国经验。本文尝试回到笔者所长期从事的乡村建设“行动—书写”实践,以“实践—研究”者为视角,希望打开主流视野所遮蔽的多元空间,在中国历史脉络中寻找文化研究的本土资源与推进可能。
  • 2018/06/08
    张馨文,德里安贝卡大学(AUD)博士生。
  • 2015/06/08
    当时 在城里工作就是做工人,这是他们认为的最好的 事情。做工人和做农民的区别就是和生产资料结 合的方式不一样。在城市里做工人可以有全面的 保障,而在农村做农民的保障则仅限于生产队里, 是部分的保障。所以,当时城乡关系从某种程度上 可以类比成工人和农民的关系。那么,改革开放之 后我们的城乡关系是怎样的?城市为什么有这么 大的吸引力?城市成了消费的中心。以消费为基础的现代性,改变了原有的城乡关系。
  • 2015/06/08
    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包工制——其固有特征、运行逻 辑、兴盛原因——的分析,运用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劳动力的使用与再生产这一视角重 述空间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地方性实践,探索城市空间生产的制度逻辑。
  • 2015/06/08
    包工制是一种以计件制度为基础,由资本所有者与 包工头订立按件计酬的契约,由包工头直接招募工人、支 付工资,而资本所有者与工人之间不存
  • 2015/06/08
    文化研究的首要问题是 :“我们从哪一个关键时刻转向另一个关键时刻 ? ”第二个问题 是 :“我们如何在我们的语境中把握新与旧 、相似和差异 、有机和随机的元素间的平衡 ? ”
  • 2015/06/08
    我希望来自世界各 地的年 轻学者, 要逐 渐认识 到文化研究这项工程的 必要性 以及它 所具有 的力量。他 们想从事包括
  • 2015/06/07
    为什么要强调中文发表 贺雪峰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引进,当前西方社会科学引进已蔚为大
  • 2015/06/07
    治理型干旱,不是真的干旱,也不是无法将水抽到田里,而是农村基层组织涣散无力  近年来,在田野调查中常会发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国
  • 2015/06/07
    在中国的社会转型时期,“弱势感”已经成为跨越阶层的情感体验。本文从威廉斯的“情感结构”概念出发,结合最近几年发生的代表性案例,探讨“弱势感”的生成逻辑以及它对公共舆论的建构作用,并尝试提出一种解释公共舆论特征的框架。“弱势感”可以催生相对剥夺感、不公感、无力感以及由此产生的怨恨感等不同层次的情感。“弱势感”具有批判性的意义,但同时也有可能带来舆论的激进化和民粹化等问题。
  • 2015/06/07
    互联网技术变革的政治后果无可消除,其商业化必然产生溢出效应。正是互联网企业的商业追求与民众的政治诉求发生了交汇与共鸣,才使新媒体成为建构公共领域的 "功臣 ",尽管这种结果并非刻意设计或主动追求所致。纵观新媒体在中国的发展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意料外后果的过程:商业模式不经意间培育了政治公众,技术形态不经意间转化为意识形态。新媒体技术的 "双面性 "决定了监管也只能是一种意识形态与商业利益的平衡术。
  • 2015/05/3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以下简称土地确权)工作,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在农村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用
  • 2015/05/31
    周其仁教授在最近一系列演讲中发表了关于土地制度与中国城市化战略的若干有趣观点,以下简单评论周其仁教授的关于中国土地制度的观点。
  • 2015/05/28
    农村合作社运动正盛行中国,然而这种盛行背后却已存在诸多争议。有些人质疑是否应该提倡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些人则批评现今大部分合作社都是“假”合作社;还有些人提出应以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综合性农民协会作为仿效对象。这些争论既关乎农村合作社,但又不局限于农村合作社,实际上涉及了中国发展的道路之争。
  • 2015/05/28
    原编按 贵为财政部长,中国经济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之一,楼部长的这番言论明显违背基本的政治经济学常识。楼部长开出的药方,不但不能让中国避开中等收入陷阱而会陷入更全面的危机。
  • 2015/05/28
    如果性“常态”不是“自然”的,而是被要求,被规训的,我们就有理由去质疑这种规训的原因何在,这种规训不是宗教领袖教导人们要从事“正常”的性行为,也不是爸爸教训不守规矩的儿子,而是每个人对每个人的规训,每个人都在告诫每个人:你要变得正常!如果这句话说得更严厉一点,就是:任何不用传教士体位做爱的人都是犯罪!Leo说这是一种可悲的压抑,“变态”的人压抑了自己的变态,用不是我的某物压抑了真正的自我。
  • 2015/05/26
    时间制度规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活的基本节奏,是对民众生活影响最为广泛的国家建制之一。晚清民国以来,一套近代性的时间建制依托于什么样具体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组织,又是如何历史地形成的?近代时间社会化形态的表现形式及其物质基础、动力机制是什么?
  • 2015/05/21
    我们需要接受这一点——每个女人都是特别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但性别平等的前提不是所有女人都一样“好”,更不应该用男性世界的眼光来评判女人够不够“好”。我们追求性别平等,是为了每一个女人,不论长相、学历、地域、性格爱好,都能享有最基本的权利。无论你是小辣椒还是简,萨曼莎还是凯莉,你都应该有权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爱和被爱。
  • 2015/05/21
    斯迈思强调技术的非中立性特征,从而率先考察技术发展路线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联系。只有以历史的和政治的视野去重新理解现代技术,中国才能真正走出一条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的生态社会主义之路。
  • 2015/05/19
    也许时尚和环保,注定没有半毛钱关系。
  • 2015/05/19
    如果《迷失与崛起》的写作目的是希望引起社会对新工人群体更多的关注,那么,《文化与命运》是通过进一步的思考,期待读者从新工人群体的命运和其中一部分人的实践中获得启示,介入现实,发出如下的追问——什么样的社会是美好的?什么样的发展是真正的进步?什么样的文化是良性的,可以推动当代中国乃至人类走向美好的明天?
  • 2015/05/17
    5月17日是国际不再恐同日,是纪念LGBT(女 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权利的日子。在这一天,全球大大小小的LGBT社群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倡导活动来提升公众对同性恋者及其遭遇的认识。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全球的同性恋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个又一个地域承认同性婚姻,一个又一个名人骄傲地承认自己的同性恋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