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6/13
test
-
2018/06/10
台湾通俗音乐进入到现代形式与现代音乐工业产制历程将近百年,这期间不断的和外面的世界、外来的文化、外来的语言、外来的音乐表现形式发生关系。在离乱与变迁之中,许多交会与转变发生,也许正因为这样,「自己的歌」是什么始终是困扰人甚至相互攻讦的命题。又或者每过几年,流行音乐产业界与文化界突然赋予某一个时期的歌曲为一种新的音乐类型或重新命名类型,因此人们常常迷失于音乐时代感的原真性(authenticity)。
-
2018/06/08
中文版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2018年第1期
原版: South Atlantic Quarterly (2017) 116 (4): 669-706
即便在今天,区分这两种总结经验和教训的方式也是有意义的——共产主义除了作为哲学假设,还包含着仍然可以激活的丰富经验;对于21世纪社会主义的探索不仅应该而且需要对于俄国革命、中国革命和其他第三世界的人民革命进行总结,像当时的革命者们一样,不仅思考革命的原则,而且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做出历史的和理论的总结。
-
2018/06/08
2017年7月,恰逢此次研讨会前夕,电影《战狼2》横空出世。由动作明星吴京自编自导自演的这部电影,激起了一大波关于中国与非洲交往的公共讨论。电影中关于非洲的想像和再现既有其新颖的一面,也有其老套的一面。而它的走红也进而激发了对中国如何重构其全球南方地位所应进行的严肃讨论,尤其是这种重构是如何通过一系列性别化与性化的表征与影像来实现的。当我们意识到这些转变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更体现在文化层面时,这些对这部电影的严肃讨论就显得尤合时宜。
-
2018/06/08
通过对真实进行拷问,非虚构、纪实性的戏剧创作力图找到一条介入当下社会现实的通道。本文对若干国家的当代社区剧场实践个案进行了描述,通过这一描述我们不难看到,经由文献剧所发展起来剧场纪实创作方法让底层庶民获得了一个自我发声,敞开自我生活世界的有效途径。
-
2018/06/08
我认为美国的“美国〔大陆,the Americas〕化”(和中东与生俱有的、命运性的全球主义相比而言,美国大陆的全球主义是后天生成的、后天获得的)和以色列的“巴勒斯坦化”(巴勒斯坦人中有犹太教徒也有十字军的末裔)是必然的。包括日本在内的东北亚是复杂交织的区域(应该从n地域的角度来思考东北亚)。日本在东北亚应该寻找令人期待的、具有可行性的共同性。这才是日本应有的未来蓝图。为此,有必要在与全世界息息相关的东北亚内外积极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对话,将日本融入其中。
-
2018/06/08
从表象看,返乡书写是围绕社会敏感问题,学者、媒体、大众在新媒体语境下的一次交流和融汇。但从知识生产的角度看,则隐含了知识分子如何介入现实,个体经验如何和真实问题对接,写作者如何重建与现实的关联等命题,换言之,在知识和理论重重包裹的学术语境中,返乡书写,是写作主体在问题的刺激和唤醒下,脱下文字的华丽外装,与现实和刺心难题的一次短兵相接。
-
2018/06/08
作家的更替并未沿着新时期代际更换的步伐推进,而是到50后一代,产生了真实阻隔,60后、70后,甚至更为年轻的80后、90后,尽管也已登上文坛,甚至进入成熟期,却始终无法从整体上取代50后的庄主地位。这种现象,显然无法单纯从创作主体的才气层面获得解释,若从社会转型背后的复杂语境加以审视,则可发现,这一问题和日常生活合法化后创作实践的危机有关,如何理解创作主体和时代之间的关联,成为宏大叙事淡化后创作主体
-
2018/06/08
本文尝试回到历史脉络,在激进内部理解改良,在改良脉络中反思激进。通过对中国乡村建设脉络背景的梳理及当代乡村建设十五年来的总结反思,以“乡村”为角度,讨论“百年激进”、“百年乡村破坏”与“百年乡村建设”的复杂关系,进而呈现乡村建设内在于乡土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进程中,以及百年来不同阶段与形式之乡村建设的深层共性。在此基础上,对百年来的三波乡村建设进行初步勾勒与比较分析。
-
2018/06/08
文化研究有着强调“脉络”与“实践”的传统,面对当前大陆文化研究对本土性议题与思想资源关注不足、整体性视野和历史感缺失等现实困境。中国文化研究如何回到自身独特的历史与社会脉络,通过打开边界和纳入本土资源,在近代中国与城乡中国间寻找更多可能的批判资源与抵抗性力量,直面更为丰富且复杂的中国问题与中国经验。本文尝试回到笔者所长期从事的乡村建设“行动—书写”实践,以“实践—研究”者为视角,希望打开主流视野所遮蔽的多元空间,在中国历史脉络中寻找文化研究的本土资源与推进可能。
-
2018/06/08
张馨文,德里安贝卡大学(AUD)博士生。
-
2018/06/08
周雷,自然力研究院联合创立人。
本文认为,相对于田野本身的厚重、多重时序、关系性和现象学展开的数据排列模式,任何传统意义上的文本型写作都属于“薄文本”(thin text)和空文本(hollow transcript);除了民族志本身书写的问题,笔者在于检讨声音、仪式、观看和媒体建构这些仪序性讯息被民族志文本大量遗弃的现实,并思考一种多维写作的实验模式;在这种语境之下,听觉型呈现——相较于文本化的知识,具有某种抗辩的意义。
-
2018/06/08
相比起单纯的保守派或单纯的西化民主派、以及固守所谓香港本土的民间社会认同的“港独派”,《一代宗师》所隐含的运思无疑超逾了它们的眼界,其思想启发的深刻性最首要在于,对大陆和香港内部一系列被符号化、本质化或意识形态化的各种分断的派系主张,提供了某种超越它们的思想限度的可能性反思。
-
2018/06/08
游行者主要是由飞特族——非正规雇佣的年轻男女所组成的。近年参加者更加多样化,包括了年长的劳动者、计日工、流浪者、自称尼特族(NEET,指没有雇佣、没有接受教育或职业训练)甚至持有对抗立场的国会议员。游行者们称自己为“不稳定无产者”,这个词语的意图在于包含所有处于不稳定—无保障、临时的或者不规律—雇佣状态的劳动者,这种状态从1990年中期开始随着日本撤销对劳动市场的管制而扩大。和日本各地有着类似表现的参与者一起,这些团体经常被称为“临工运动”或者“反贫困”运动。
-
2018/06/07
在近年的中国大众文化中,东北青年影音无疑形塑了最为流行的地方青年喜剧形象。与此同时,在不平衡的当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版图中,东北的人口老龄化与经济衰退的相互作用,又显影为最突出的地区发展困境。深陷老龄化困境的地区同时是青年喜剧之源,这种看似矛盾的区域经济—文化地理实际上构成了对青年文化研究的一种提示:青年并非孤立自在的主体,而是始终处在社会关系再生产的主体建构过程中,青年相对于中老年而成立,不识其父老,则无以论其子弟。
-
2018/06/07
本文所探讨的问题,首先是一些新出现的现象:艺术与文化正在变成经济增长追求的新样板,而随着这一变化,艺术家的生存开始与自由职业和自我雇佣模式发生关联。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这一领域内个人化的强化以及国家的回退如何影响了艺术与文化本身的性质,“天赋-引领”的经济如何导致了新的不公正的产生。最后,我将展望艺术与文化中的“后个人主义”实践作为一种民主要件的前景。此刻或是留意一种症候性倒转的恰当时机。
-
2018/06/07
“德庆模式”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既不诉诸堆砌式强制性的示范工程,也不依赖巨商豪富,是政府与农户的自主结合;它既不盲目追随工业化,又善用工业化的手段、理念,是农业与工业的创造融汇。这样的发展经验,对有着独特自然资源禀赋和一定农业基础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当具有较广泛的借鉴意义。当然,这得取决于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是否真正重视农业,是否真正有决心有能力为农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
2018/06/07
由三重现实所构成的“我的诗篇”,与其被视为资本又一次的诡计,不如说,它直白地标识出了当代中国社会正在遭遇的新一轮的意识形态危机
-
2018/06/07
想要打破分而治之的征用,理解被挤压而出的不断膨胀的“业余”,把握其对经济生产和文化生产的意义,进而描述在此过程中社会欲望的集结和投掷的可能方向的话,就需要将“业余”确立为一类明确的社会事实,展开更为认真的审视和思考。
-
2018/06/07
强调流行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区别,将由资本所操控的“有趣至上”与普通人由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而形成的“有趣”,积极区分开来,也就成为当前这一轮文化形势中,普通人应该具有的新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