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映真的第三世界-狂人/疯子/精神病篇 - 当代文化研究

>知识生产

文章: 222 (推荐:10)

知识生产
大学与媒体是知识的主要生产者和传播者,学院体制和媒体环境构成了知识生产复杂的权力关系。我们需要怎样的知识生产,关系到我们对学术的理解和学术本身的尊严。关心知识生产,就是关心知识生产中的人,就是关心我们自己的知识状态与生存状态。本栏目致力于富有建设性的探讨。
  • 2014/12/06
    咖啡入侵并改变了赤道地区的山坡,甚至在有些地方对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咖啡加速了土著居民与非洲人的奴隶化与破坏。咖啡馆成了社交聚集点,孕育新的艺术、企业机构和革命,咖啡让欧洲的工人觉醒。咖啡和其他商品一起,孕育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期货。在拉丁美洲,咖啡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酝酿了极端的贫穷,导致军事独裁镇压、反叛和大屠杀。今天,咖啡还在改变整个世界……
  • 2014/12/02
    区域和区域化是不一样的。区域是相对自然的、稳定的地区,而区域化是一个能动的过程。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推动区域化的进程。亚洲概念从来就不是一种自我规定,而是这一区域与其他区域互动的结果;对欧洲中心主义的批判不是对于亚洲中心主义的确认,而是破除那种自我中心的、排他主义的和扩张主义的支配逻辑。
  • 2014/11/27
    广告除了卖产品,往往也折射着主流社会中的种种文化价值。家居日化广告中塑造的“理想家庭生活”是怎样的?观察家居日化产品广告中的家务劳动性别分工,十分有趣,也是直观理解学术概念的好方法。
  • 2014/11/27
    “那种填鸭式教学是最残忍的教学”;教育心理学很重要,它将来会超过经济学、物理学;“体制不变,谈什么独特校风”;“都是培养人的理念,会有什么不同?”;“教师的魅力在于把学科的魅力传达给学生”;“我估计信仰问题会越来越突出”
  • 2014/11/27
    2014年11月2日,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中国政治学学会科学发展与政治和谐专业委员会在京举办掌握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权理论座谈会。与会同志认
  • 2014/11/25
    应当说学习有它本来该有的一个状态,而不是非得通过娱乐化的形式才能够让孩子接受,尤其对于今天已然成人的大学生来说,“非娱乐而不能学”本身就是智力倒退的一个表现。
  • 2014/11/22
    如果说,中国崛起的目标包含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中国大学的历史使命首先应该是通过学术研究和教学来继承、传播、守护和创新中华文明传统。创建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应以守护中国文明传统、立德树人为己任,不盲目跟随西方的“中国学”,同时纠正片面市场化取向的功利主义教育思想。
  • 2014/11/22
    如果说,中国崛起的目标包含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中国大学的历史使命首先应该是通过学术研究和教学来继承、传播、守护和创新中华文明传统。创建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应以守护中国文明传统、立德树人为己任,不盲目跟随西方的“中国学”,同时纠正片面市场化取向的功利主义教育思想。
  • 2014/11/22
    嗯 最近资本主义真是广受(学者们,学者们的!)吐槽 高擎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的地理学家和人类学家大卫·哈维(Davi dHarvey)也出版了新书《资本主义的17个矛盾及其终结》
  • 2014/11/18
    全球范围的民主的可能已初现端倪,大众的方案不仅表达了对一个平等、自由之世界的憧憬,对一个开放、包容之全球民主社会的要求,而且提供了向其迈进的途径。
  • 2014/11/13
    最好的年代并不一定是最理想的年代,而是最独一无二的年代。你会看到20世纪初每一个十年,都是最美的年代,都是最好的年代,那么新,那么独一无二。
  • 2014/11/13
    国内的文化研究目前已经析分出南北两种研究风格,一是京派的接近文艺学美学的风格,一是 海派的人文社会科学的风格。后者已经展开了文化研究的内卷化,其中不乏民族志文本,例如《热风学术》系列著述的出版,这些学者以国内的大环境为立论基础提出“新的文化生产机制”等研究课 题,认为西方的后现代话语批判对国内社会而言并非棘手要务,在如今的大转型大变革中我们面 临的是一种突围,对旧的文化生产机制甚至社会 生产机制的突围,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研究 不仅需要历史感而且需要一种“现场感”。
  • 2014/11/11
    自1978年的“思想解放”运动至今,已经过去十六年。在这其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经济上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时代呼唤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中国需要新的“思想解放”运动。
  • 2014/11/05
    冷战结束后,“历史的终结“让福山声名鹊起,在《政治秩序的起源》、《政治秩序和政治衰败》中,他反复强调政府、法制和民主三个概念。
  • 2014/11/05
    蓝博洲的写作以报告文学(台湾学者称为报导文学)和历史调查为主要形式,诉诸最基本的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
  • 2014/10/24
    这是李零先生写于90年代初的旧文,现在翻出来读仍然不算落伍。现代化看似依然一往无前,但其前行之路却也越来越磕磕绊绊。无论是现实实践,还是知识生产,对其质疑都日益加深。这样看来,福柯的反叛与悲壮从来都不是徒劳的。
  • 2014/10/23
    我们的左翼自由主义先生们对资本主义弊病的口头谴责伤害不了资本主义一根汗毛——这叫抽象反对具体赞成;但当无产阶级要反抗,要组织起来的时候,这帮先生们就跑过来帮助资产阶级了,他们就开始进行分化、瓦解、欺骗、愚弄工人的工作,他们说你们很困苦,我们很同情你们,我们会呼吁改善你们状况的,但你们要温和,要文明,不要暴力——这叫抽象赞成,具体反对。最后,就算这帮先生们允诺的改良落实了一二分,这又能怎么样呢,不还是为了让资产阶级拿出一点施舍来换取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长治久安
  • 2014/10/21
    互联网及其衍生的社会文化现象给人类学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同时也使传统的研究方法面临新的挑战。在对经典的民族志方法予以调整和改进的基础上,虚拟民族志作为致力于以独特方式理解互联网及相关现象的方法而产生。本文从互联网与文化之间的关联出发,从虚拟田野的定位、在线参与观察的实现、线上田野作业向线下的拓展以及研究伦理几个方面,对虚拟民族志的相关问题予以梳理和评述。文章最后提出,重新思考传统并与之保持对话依然是虚拟民族志发展的重要路径。
  • 2014/10/20
    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可以视为这样一种方案:符码的转换在其中占据了核心地位。从“此在”的分析引出的“存在者层次 存在论层次”、“本真 非本真”等具有辩证含义的对立到最终符码转换的失败来看,这些符码转换运动不啻是一种“语言的实验”。只有从“转码”运动中才可能把握到海德格尔思想的历史具体性,并真正深入地理解海德格尔的政治选择以及其哲学的意识形态含义。
  • 2014/10/18
    主流经济学—以及理性人的概念—只认识到我们的人性的一半。我们毫无疑问是受私利推动的。但我们从根本上也是社会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