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映真的第三世界-狂人/疯子/精神病篇 - 当代文化研究

>第三世界

文章: 116 (推荐:2)

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这个关键词曾有着抵抗帝国主义侵略和民族解放的历史内容,它同时意味着一个国家/民族认识自我和世界关系的框架视野,后冷战的今天,随着这个词淡出人们的视野,观照过往历史的眼光也渐趋狭隘,然而第三世界不仅是过往历史也关乎当下,它仍是我们叩问当今世界霸权秩序的有效眼光。
  • 2012/10/23
    马来西亚经济学家卓莫·夸梅·桑达拉姆(Jomo Kwame Sundaram)从历史的脉络里精辟地论述了帝国主义概念的连续相关性。一个世纪之前,以英国自由主义者约翰·霍布森(John A. Hobson)为代表的观点认为帝国主义会随着资本主义的出现而消退,但是现代的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却史无前例地深化了现代帝国。
  • 2012/10/22
    这篇对谈是在冲绳重要思想者与运动家的新崎盛晖先生与对日本问题有着深入研究的孙歌老师之间进行的。新崎先生讲述了冲绳复杂的历史,梳理了冲绳与日本,美国以及相邻国家和地区之间错综的关系,不但对于复归日本,反美军基地等长期存在于人们视野中的冲绳话题进行了回应,还回应了“脱北入南”,“小国主义”等我们不太熟悉的话题。最为动容的是新崎先生以自己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经历为起点,讲述了自己是如何“发现”冲绳,与冲绳发生联系,最终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冲绳的斗争事业的。
  • 2012/10/21
    西班牙内战时的国际纵队居然还有来自中国的志愿者!这些人义无反顾地投入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那场惨烈无比的反法西斯战争。他们从哪里来?后来又去了哪里?幸亏有了《当世界年轻的时候:参加西班牙内战的中国人》这本不寻常的书,它在我们记忆的荒漠上竖起了一块纪念碑,将一些人们从未听过的名字,那些参加西班牙内战的中国志愿者和继而奔赴抗日战场的外国人,永久地铭刻在后人的心中!
  • 2012/10/20
    新崎盛晖,生于1936年,冲绳著名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冲绳民众运动领袖。10月16日于亚洲思想界论坛发表演讲,分别讨论了冲绳战后史、“何谓冲绳”以及作为东亚和平试金石的尖阁(钓鱼岛、钓鱼台列岛)问题,依据冲绳民众多年来的反对美日同盟的思考和实践,指出:“能否走出近代欧美国家带来的领土概念,把视点转移到地域居民的生活圈才是摸索和平解决纷争的方法。”显然,当前的钓鱼岛事件,构成了中国读者了解冲绳抗争史的契机。同时,对这一历史的思考也将构成思考和处理当前钓鱼岛问题的不同视角。
  • 2012/10/18
    帕沙•查特吉,1947年生于加尔各答,历史学家、人类学家、政治学家和剧作家。后殖民研究的庶民研究学派主将。在以《后殖民时代的殖民城市》为题的演讲中,他透过加尔各答黑穴故事的变更,描述了250余年来帝国的践行的变迁,指出:正是帝国经验构成了现代国家正常化的重要基准,那就是一切的政府形式在单一而普世的规范性架构下都是有可能相互比较的。以此为标准来宣布例外,则是帝国的权力所在。而今天我们所处的显然正是这样一个没有殖民地的帝国时代。
  • 2012/10/15
    白乐晴是韩国最重要的思想家,现任《创作与批评》总编辑,“韩半岛和平论坛”联合主席,“6.15共同宣言”实行委员会南方名誉首席代表。10月12日,他在2012年亚洲思想界上海论坛上以“韩际关系中的‘第三方’及其对亚洲现代思想的潜在贡献”为题发表演讲,回应人为池上善彦、若林千代、宁应斌和王晓明。这一演讲的出发点是韩半岛的分断体制,白乐晴教授由此提出的“第三方”概念,并在世界结构中定位这一克服分断的民主实践。在这里,“统一”作为方法,成为民众自我教育的重要进程,创造出货真价实的民主。
  • 2012/10/09
    本文为日本外交官、政治学者浅井基文对当前钓鱼岛问题的看法。文章从日本的外交模式、《开罗宣言》、《雅尔塔协议》《波兹坦宣言》《旧金山和约》等条约的形式效力和实质效力、美国的暧昧态度、中国的态度以及日本的“固有领土论”的角度,分析了始终处于国际形势之中的钓鱼岛问题,指出:如何在21世纪的国际环境下,定位和处理作为20世纪国际权力政治的历史遗物的领土问题,是思考和解决钓鱼岛争端的关键。感谢《人间思想》授权,本文为删节版,全文将在《人间思想》第二期发表。
  • 2012/09/29
    "市民联络会"成立于1999年和平宪法颁布52周年之际,其宗旨是对政坛上日益喧嚣要求修改宪法第九条并开始逐步付诸行动的右翼逆流说不,并认为日美新安保体制是对和平宪法最大的威胁,对此坚决反对。召集人高田建是日本左翼知识分子,前日共党员。该联络会的主要活动是联络护宪派国会议员、左翼学者、市民中的护宪团体,不定期举行集会和演说,反对修改宪法。市民联络会与“九条会”关系密切。2012年9月27日,市民联络会发表公开联署声明,内容如下,该联署得到大江健三郎等人的支持;9月28日召开记者会。
  • 2012/09/17
    哈佛大学政治学系历史及政治学讲座教授罗德里克·麦克法考尔(Roderick MacFarquhar)的中文名字是马若德,今年82岁的麦克法考尔是英语世界中研究毛泽东时代,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执牛耳者。本文通过作者采访的形式,展现了麦克法考尔对毛泽东以及当下中国社会的一些看法。
  • 2012/09/10
    洞澈力意味着世界主义的认定与归属,世界主义不同于当今实存的全球化。旧时代的世界主义(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以及其他)曾经伴随着部族帝国主义而存在,这与我们现在强调的世界主义也大相迳庭。我们的世界主义是现代的(人创造历史),也是社会主义的(人类的进步必须建立在合作和团结之上,而不是竞争)。
  • 2012/09/02
    本文嚐試整理與分析一九九O年代以降的保釣運動:一方面描述釣運與釣魚台問題在兩岸三地的具體狀況,另一方面試圖對三地不同的反應與作法提出解釋與分析。最後,面對今年三月東日本大地震與南海主權爭議浮現的新情勢,本文嚐試從一個批判區域主義(critical regionalism)──而非民族主義的觀點──來思考保釣運動的意義與未來。
  • 2012/08/31
    殖民主义的毒素远远没有得到清算。几百年来,印第安人一直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据秘鲁官方资料,该国贫困和赤贫阶层集中在在印第安人居住边远村落;大约79%的印第安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79.8%的印第安人仍然是文盲。
  • 2012/08/21
    这是去年《破报》报道在世新大学举行的保钓运动四十周年大会的文章。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台湾整个保钓运动的脉络,还提出了保钓和今日社会的关系问题,值得重读。“正如鄭鴻生所言,保釣留下的三項資產:青年運動的理想性格、歷史社會的重新認識以及第三世界的覺醒場域,是與當代台灣社會連結的最大可能所在。”
  • 2012/07/11
    作为一种持续超过半世纪的体制,分断体制已经在韩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扎根并自我巩固。无可否认,我们应该对分断的现实有一种更全面而系统性的视野,以便能使这项运动成为日常生活实践。
  • 2012/07/09
    作为在西方留学后回国,在国内外都有相当影响的越南年轻一代文化精英,阮纯诗和高越勇回到祖国之后,他们的本土意识就是扎进本国最近的那个过去,以发掘那段在民族记忆中被遮蔽的历史人物和弘扬在现实中被压制的个人自由为己任。这种发掘同时也就是弘扬,二者是内在地相联系的。
  • 2012/07/02
    作为一种持续超过半世纪的体制,分断体制已经在韩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扎根并自我巩固。无可否认,我们应该对分断的现实有一种更全面而系统性的视野,以便能使这项运动成为日常生活实践。
  • 2012/06/29
    美国的外交行为表现越来越像一个“第三世界的领袖”:一方面,打着坚持原则和主持公道的旗号,加大对小国的援助和支持,笼络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怂恿小国挑战其他大国;另一方面,对其他国家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推动其他大国更加积极地承担所谓“国际责任”,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上层层加码,不惜施加政治经济压力。说到底,此种在崛起大国和诸多小国之间玩平衡的所谓“巧实力”战略,核心还是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
  • 2012/06/26
    在第三世界如同在中国一样,“毛主义”被证明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军事理论,但却不是一个有效的统治的意识形态。柬埔寨的情况表明太过教条地推行“毛主义”的灾难性后果,秘鲁的情况表明甚至是很有耐心地扩展人民战争都可能充满着危险。尼泊尔希望用一种“毛主义”的形式,这种形式由于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最终在全球化的世界中生存下来,来改造现实。
  • 2012/06/21
    中国媒体不愿承认在阿拉伯国家所发生的是革命,这一点我可以理解。我并不因此感到焦虑,因为我知道他们早晚要承认。中国媒体经常把阿拉伯革命称为动荡、动乱或者街头政治。我能理解稳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我以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稳定也要静中有变,毕竟丑化别人的形象并不能达到美化自己的作用。
  • 2012/06/19
    作为一种持续超过半世纪的体制,分断体制已经在韩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扎根并自我巩固。无可否认,我们应该对分断的现实有一种更全面而系统性的视野,以便能使这项运动成为日常生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