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映真的第三世界-狂人/疯子/精神病篇 - 当代文化研究

>第三世界

文章: 116 (推荐:2)

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这个关键词曾有着抵抗帝国主义侵略和民族解放的历史内容,它同时意味着一个国家/民族认识自我和世界关系的框架视野,后冷战的今天,随着这个词淡出人们的视野,观照过往历史的眼光也渐趋狭隘,然而第三世界不仅是过往历史也关乎当下,它仍是我们叩问当今世界霸权秩序的有效眼光。
  • 2015/10/04
    医疗是一个市场几乎完全失灵的领域,甚至可以说所有的市场手段在医疗领域都是起的反作用。公立医院就是政府的第二支部队。军队是保卫国土安全,医院这支部队是保卫人民健康安全,同样很重要。
  • 2015/09/09
    以叙利亚为例,正是因为各大国各自支持一方,进行“代理人战争”,而默默牺牲的是叙利亚的老百姓。有观察者认为重点在于严厉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这一观点并未抓住问题的关键。因为以ISIS为代表的极端主义是叙利亚秩序崩溃的征象而不是原因。
  • 2015/04/21
    一个没有万隆的世界,每个人就被迫接受西方帝国主义集团制定的排外规则,即毫无节制的开放政策,不仅局限于贸易,还包括资本投资以外的各种金融流动。而对全世系统界自然资源的规划几乎都是仅仅服务于西方世界的强权与社会。
  • 2015/04/18
    一旦“现代化”的历史过程在地球上全面铺开,最初启动它的那些机缘凑合的因素,就不可能继续有效地约束它,因此,整体来说, 现代化的历史过程是一个失控的历史过程。而对中国人来说,“现代”意味着:一,全盘性地重新想象什么是中国,二,全力去落实这些想象。
  • 2015/03/28
    这里所谓的“时代结束”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个层面是:扼守马六甲海峡咽喉之道的蕞尔小国新加坡,从此将进入与过往半个世纪迥然不同的国家政治形态,权威体制将持续地遭受动荡和冲击;另一个层面是:李光耀先生倡导的“亚洲价值观”(或者说权威体制)从此也将面临考验,不仅新加坡人民需要给出答案,亚洲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也需要给出答案,而答案似乎只有一个:权威体制不可持续。
  • 2015/01/29
    美国学者戴维斯(Mike Davis)在其所著的《布满贫民窟的星球》中描述了人类社会发展中正在经历的一个过程——与全球化和城市化相伴随的贫民窟问题。里约热内卢无疑是一个典型的城市。在经历了军政府统治时期的城市化“大跃进”、泡沫时代的阵痛、经济转型的探索后,里约开始以“城市的权利”为切入点重新溯源城市的本真,从贫民窟化的城市逐步转向可持续的宜居社区。
  • 2015/01/11
    “成本转嫁理论”。从理论资源来说,它是从阿明的“第三世界依附理论”和沃勒斯坦的“世界系统论”进一步演化而来。认为世界发展不平衡、贫困的原因,是制度成本转嫁形成的。当代加快全球化中的贫富分化本身并不可能靠任何现代化的发展过程来化解,反而会随之加剧。
  • 2014/12/13
    2013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生指数研究”课题组入户调查结果显示,约半数城乡居民对义务教育总体上感到满意,但随着择校、补课等支出费用的上涨,教育支出成为城乡居民家庭较为沉重的负担。当前,农村义务教育主要存在教学质量较差和学生上学距离较远等问题,城镇义务教育主要存在择校问题,择校现象趋于普遍,择校费用不断上涨,解决择校问题成为城镇居民对义务教育最迫切的需求。
  • 2014/12/13
    根据对我国8个省市共8000户城乡居民的入户问卷调查分析收入水平和住房保障是城乡居民最关注的两个方面;食品安全和子女教育是民众最不满意的领域;看病贵和养老保障水平低则是民众最担忧的问题。调查发现,对生活状况不满意的群体多数受教育水平低,家庭收入少,医疗支出压力大。问卷调查反映出当前民生问题还有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 2014/11/29
    在广州小北、三元里一代,外地游客如果在不了解情况下走入其中,会对如此多的黑色皮肤的人群感到瞠目结舌,这些地域也被人广州的“巧克力城”,也有人称为“广州布鲁克林”。这个特殊的人群或聚集或散居,和普通广州市民一起去买菜、挤公交、抢出租、送子女上学。文化的碰撞也产生了各种隔膜。在越秀区登峰街服务中心,有一群年轻人在致力帮助广州的非洲人融入本地社会。
  • 2014/11/22
    曹雨博士是客家人,父辈迁居广州,家庭中有不少成员均为研究移民与海外华人问题的专职学者,他本人曾就读于广州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又在爱尔兰国立梅努斯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亚裔美国人研究所做相关课题的访问研究,主要关注方向为移民族群冲突问题。
  • 2014/11/15
    通过三中和四中全会,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已经到位。但如果解决不了官员不作为的问题,顶层设计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如果改革方案实行不下去,不能为社会提供实在的改革成果,社会对改革和政府的不信任会降得更低,政府的压力也会更大。可以说,改革方案能否实施下去,也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重在执行”,已经成为中国改革的硬道理。
  • 2014/10/31
    作為美國人,我們要向政府追究它讓以色列持續攻擊而不受懲罰的責任。作為全球公民,我們會更加致力於我們的承諾:用杯葛、撤資和制裁(BDS)作為關鍵工具,迫使以色列改弦易轍。作為猶太人,我們深信這些作為,正是我們對於那最為深切價值的實踐--「你要追求至公至義」。
  • 2014/10/25
    台湾作家蓝博洲先生的新书《台共党人的悲歌》即以张志忠夫妇为主角,展开描述了那个时代里怀有信仰的台共党人群像,折射出近代中国历史的一段缩影。近日,中信出版社出版了此书简体中文版,9月14日,新书发布会暨“寻找失落的台湾历史记忆”座谈会邀请了台盟中央官员、著名历史学者、老台胞、台湾文学批评家等人致辞并发言。
  • 2014/10/21
    本文主要涉及三个问题:一、台湾人与日本殖民统治的关系,二、国民党与台独,三、中国一九四九年革命的后续发展问题。
  • 2014/10/20
    如果没有亚洲概念,有些历史场景没有可能被充分地照亮。在某种意义上说,亚洲论述的目的并非在于论证亚洲一体化的正当性,更不是为了静态地求证什么是亚洲,而是为了借助于这样一个视角进入历史。
  • 2014/10/20
    世界再次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与过去不同的是,这一次的大转型具有强烈的中国因素。今天的中国再次从全球意义上来看待世界,中国再次认为世界能够成为而且应该成为自己的经济领域,中国再次把世界作为自己无限广阔的市场,中国再次凭借自己的竞争力和创造力赢得中国的、区域的、也可能是整个第三世界的持续富足,唯一的条件就是整个世界成为中国的市场。因此,这次大转型,既是世界的大转型,也是中国的大转型,更是思想观念的大转型。
  • 2014/09/13
    我们中国的习惯,是对于西方理论拿来就用,缺少对理论本身和内部脉络的梳理。这个理论到底怎么生成的?内部的脉络及互相之间的斗争,好像都不大管。现在我觉得从各个方面,都提出这个需求,使得我们对于一个理论,重新恢复到一个思想史、历史的、社会史和文化史的脉络里,去理解这些理论的诞生。
  • 2014/09/12
    以台湾为中心的分析,同时是与当前文化研究中的三个主要场域进行对话:后殖民研究、全球化论述、亚洲的亚洲研究。
  • 2014/08/29
    上一轮改革,改的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一直到“文革”走到的极端旧体制,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权力压倒一切,国家控制所有资源,经济上就是计划经济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的第二轮改革不一样,它得改两个东西。一个是在第一轮改革中没有真正解决的旧体制的问题,虽然计划经济已经被打破,但权力压倒一切这个最核心的问题没改。另一个是过去30年改革形成的新弊端,用简单的词概括就是权贵,权力和市场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