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映真的第三世界-狂人/疯子/精神病篇 - 当代文化研究

>第三世界

文章: 116 (推荐:2)

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这个关键词曾有着抵抗帝国主义侵略和民族解放的历史内容,它同时意味着一个国家/民族认识自我和世界关系的框架视野,后冷战的今天,随着这个词淡出人们的视野,观照过往历史的眼光也渐趋狭隘,然而第三世界不仅是过往历史也关乎当下,它仍是我们叩问当今世界霸权秩序的有效眼光。
  • 2012/06/16
    「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与冷战这一历史过程有着密切关系。回顾它们所由产生的历史背景,确认它们在历史沿革过程中的具体形态,特别是关注这两个概念中那些没有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但是却暗含了巨大潜在能量的思想要素,或许对于我们摆脱今天历史认识的贫瘠状态有所帮助。
  • 2012/06/16
    1970年代的冷战体系是国际上逐渐形成的和谐氛围。然而,在韩国等一国的地域范畴之内,冷战仍然发挥作用,并支配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李泳禧对社会主义的论述正产生在这两者之间的破绽上。他的叙述可以规定为一种实践,是介入到国际上和谐氛围和还运作着的冷战逻辑之间的缝隙中,并将一国联系到外边的世界。尤其是对社会主义中国人民的论述成为主要参考体系,这促成了对1970年代在此被压抑而缺席的主体构成的问题的思考
  • 2012/06/12
    世界上很难找到一个地方有像台湾这么浓厚又复杂的日本情结,即使与台湾同样曾受过日本殖民统治的朝鲜也没有。这么独特的“台湾日本情结”,当然与台日间的百年历史有密切的关系,然而,台湾的战后政治经济史才是真正形塑“日本情结”的基本力量。
  • 2012/06/11
    越南知识界的思想状况,对于国人来说是一片空白。但中国与这个南方邻国之间,始终存在纠缠不清的历史联系。中国的革命与改革,都曾深刻波及到越南。审视越南几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不仅是理解越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键,也将有助于国人回到自己历史的深处,打捞那些曾被遗忘和遮蔽的人与事。
  • 2012/05/30
    近年来藏区频发的社会冲突,让民族问题重新进入了公共讨论的视域。若细剖之,民族问题包括国家与地方、传统与现代、外交与国家安全等多个面向;这使得对此问题的讨论,总难切中实质。梁雅茜从西藏的经济发展问题入手,指出全球范围内对西藏的异域想象,加之中国以经济绩效为主导的发展主义,二者共同造就了西藏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双重边缘化。在表面的GDP高增长外,西藏并未能建立起一套良性的经济秩序,这是今日西藏地区民族冲突的一个主要因素。
  • 2012/05/29
    本文为“从西天到中土”项目研究员陈韵在2011年夏天在德里期间,应《中国财富》和《南方都市报》编辑宁二所邀,对作家阿兰达蒂·罗伊所作的采访原文。本文的节选分别以《印度,想象的战争和会计师国家》和《印度,想象的战争》在两份刊物上发表。
  • 2012/05/20
    蓝博洲先生1960年出生,苗栗客家人,在辅仁大学就读时,曾通过杨逵、陈映真等人触及社会思潮,原本想从事小说创作的他,在搜罗资料时读到"二二八"的相关文字,引发他寻访上世纪五十年代被湮灭的台湾史与台湾人。他以小说进入台湾文坛,但这二十多年的工作主要集中于台湾历史写作,致力于揭露台湾1950年代白色恐怖的采访与写作。
  • 2012/05/20
    "阿拉伯之春"在突尼斯爆发的时候,人们还可以天真地认为这是人民群众自发的反暴政行为,那么当这场运动发展至利比亚、叙利亚的时候,我们就必须看到,其背后隐藏的影响所有阿拉伯世界的深层次的宗教与社会动因。
  • 2012/05/20
    作者以拉丁美洲的文化研究为例,谈了三方面内容。1、重视对“第三世界”的横向研究;2、“第三世界”研究中的“内部视角”和“外部视角”;3、“第三世界”研究中的世界眼光与民族主义。
  • 2012/05/09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亚洲大陆上天各一边的两个古老国家,现代进程曾戏剧性地交集,又淡然擦肩而过,形同陌路,记忆失落在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
  • 2012/05/09
    紊乱的身份,崩裂的民族,脆弱的信仰,这些都不是凭借一腔革命热情可以改变的。纵使革命成功了,民族独立的结果也不过是过往历史短暂而平常的回现。
  • 2012/04/12
    从理论上看,“第三世界”乃至于第三世界文学论一直存在着复杂的争点。但陈映真从在日本的直接的感性经验、以及第三世界朋友谈说北京事件的真实声音,体会到对他而言深刻而难忘的“第三世界”论。
  • 2012/04/12
    通过两个圣诞节的经历,孙歌从那霸到上海,看到了两个国家,两个民族对待历史和自由的态度。从缠绕纠葛的历史中,孙歌试图重新开掘关于“中国与日本”的思考以及在现实危机意识中潜藏着却未及生长的政治。
  • 2012/04/12
    “亚细亚主义”的全貌,这亚细亚的理想,究竟是什么?它是国家的一项战略,也是民众的一股思潮。它是一块侵略和奴役弱小近邻的遮羞布,也是一份揭露和对抗白种殖民主义的宣言书。它叠印着日本国家扩张与侵略的历史,又染透了日本民族的视野和热情,它活在每个日本人的行为中。
  • 2012/04/12
    在今天,“西方”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地理空间,对于第三世界,也包括中国,“西方”更是一个“心理空间”,从而无所不在。“西方”对第三世界的影响,在今天,已经不仅仅是语言,还有着其他多种的手段乃至途径,比如视觉形象,等等。这也正是商品资本主义或者晚期资本主义的特征之一。因此,今天对“西方”的了解,并不仅仅只有语言一途,还有着多种的感知方式。
  • 2012/04/12
    钱理群先生从他们那一代人经历的历史事件出发,展现了他们对于世界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