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居民对义务教育的诉求和政策建议 - 文章 - 当代文化研究
文章 > 我国城乡居民对义务教育的诉求和政策建议
我国城乡居民对义务教育的诉求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 居民 义务教育 建议
2013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生指数研究”课题组入户调查结果显示,约半数城乡居民对义务教育总体上感到满意,但随着择校、补课等支出费用的上涨,教育支出成为城乡居民家庭较为沉重的负担。当前,农村义务教育主要存在教学质量较差和学生上学距离较远等问题,城镇义务教育主要存在择校问题,择校现象趋于普遍,择校费用不断上涨,解决择校问题成为城镇居民对义务教育最迫切的需求。
[国研专稿]我国城乡居民对义务教育的诉求和政策建议
                         ——基于8省市入户调查问卷的分析
 
2014-12-08
  内容摘要:2013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生指数研究”课题组入户调查结果显示,约半数城乡居民对义务教育总体上感到满意,但随着择校、补课等支出费用的上涨,教育支出成为城乡居民家庭较为沉重的负担。当前,农村义务教育主要存在教学质量较差和学生上学距离较远等问题,城镇义务教育主要存在择校问题,择校现象趋于普遍,择校费用不断上涨,解决择校问题成为城镇居民对义务教育最迫切的需求。为解决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问题,建议加大改革力度,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探索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举措和新思路。
  关键词:义务教育,入户调查,择校
  2006年以来,我国各级财政加大教育投入,逐步实现了全面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减轻了城乡居民家庭的教育负担。通过稳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扎实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了城乡居民对义务教育的满意度。但义务教育阶段不均衡现象依然明显,城乡居民对于改进义务教育仍有诸多诉求。本报告根据调查数据,着重分析我国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半数城乡居民对义务教育总体上感到比较满意
  我国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总体上取得积极成效。从调查结果(表1)来看,五成受访者对义务教育总体上比较满意,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受访者共计不足一成(8.7%)。
  (一)农村居民对义务教育的满意度最高
  调查结果显示,54.3%的农村居民对义务教育感到很满意或基本满意,高于农业转移人口以及城镇本地居民的满意度(表1)。由于城镇存在较为普遍的择校问题,农业转移人口子女在流入地接受公办义务教育难的问题虽然有所改善,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流入地供给不足、质量差异明显等问题。相比之下,随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免除等政策的实施,特别是2007年以来,“两免一补”实现了对全国40万所农村中小学近1.5亿名学生的全面覆盖,农村教育事业大为改善,提高了农村居民对义务教育的满意度。

  (二)学生家长受教育程度越低,对教育不满意的比例越高
  在有上学子女的家庭中,有28.4%的居民表示子女教育是他们最不满意的民生问题,并且受教育程度越低的居民不满意的比例越高。其中,38.3%的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居民对教育不满意,32.4%的初中文化程度居民、33.9%的高中文化程度和33.2%的大专文化程度居民对教育表示不满意,相比较而言,本科和研究生文化程度居民对教育的不满意度明显较低(见下图)。

  二、部分城乡居民感觉教育支出负担较重
  随着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政策的实施,城乡居民的校内义务教育支出大幅度下降,但调查发现,随着择校、补课、兴趣班等现象日趋普遍,部分城乡居民家庭的教育支出仍然较高。
  (一)子女教育支出是城乡居民感觉压力最大的负担
  调查结果表明,子女教育支出成为城乡家庭最沉重的负担。近1/4的家庭认为子女教育支出的压力最大,在有上学子女的家庭中,这一比重更高,达到38.9%。2012年,有14%的家庭义务教育阶段的花费超过10000元。这说明虽然我国普及了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通过学校的显性收费显著下降,但在各种选拔考试的压力下,存在类似择校费、补课费等各种各样的隐性支出,给家长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二)城镇居民家庭义务教育阶段支出明显高于农村
  多数农村家庭的义务教育支出较少。2012年,近六成的农村家庭年均义务教育支出在1000元以下,超过5000元的家庭为22.1%。城镇家庭年均义务教育支出在5000元以上的为45.2%,其中16.3%的家庭年均教育支出超过1万元(表2)。
  表2 城乡居民子女义务教育支出情况

  由于城镇补课、兴趣班、择校等费用的上涨,2012年城镇家庭子女义务教育平均支出5789元,比农村家庭子女义务教育支出均值4166元高出39%,其中通过城镇学校收取费用的均值为3073元,比农村学校高出53%。
  (三)高学历和高收入家庭义务教育支出较大
  1.家长学历越高的家庭义务教育支出明显增加。家长学历越高,其支付能力以及对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视程度往往越高,导致其教育花费明显增长。调查数据表明,家长学历为初中以下的家庭中,八成年均义务教育费用在5000元以下,家长学历为本科以上的家庭中,53%年均义务教育费用超过5000元,32%年均义务教育费用支出超过1万元。
  2.收入越高的家庭,义务教育支出越高。一般来说,家庭收入越高,支付能力越强,教育花费明显增加。调查数据表明,年收入在3万元以下的家庭中,八成年均义务教育费用在5000元以下,年收入高于10万元的家庭中,近一半年均义务教育费用超过5000元,33%的家庭年均义务教育费用支出超过1万元。
  三、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质量差和上学距离较远
  (一)教学质量差是农村义务教育的突出问题
  在有上学子女的农村居民中,有41.5%的家庭希望改善教学质量低的问题,超过了学校离家远、交通不方便的问题,成为农村居民对教育最关切的项目。
  有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出现下降趋势。一是随着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生源的减少,不少地区普遍出现学校数量减少和规模缩小的现象。由于规模缩小,不少学校无法保留足够的教师提供全面的教育。在一些地方有不少小学由于人数太少,仅能保留一些低年级的班级,而将高年级学生集中到更远的学校。二是随着城镇化发展和学生向城镇集中,不少优秀农村教师更希望转移到城镇工作,农村地区中小学留不住优秀教师的现象突出。
  (二)部分农村儿童上学距离远
  从调查结果来看,义务教育阶段近七成的学生家庭与学校的距离在3公里以内,27.3%的学生家庭与学校的距离在5公里以上,其中10公里以上的学生占12.4%。与城镇相比,农村学生上学距离明显更远。表3表明,75%的城镇学生上学距离在3公里以内,上学距离为6―10公里和10公里以上分别为5.45%和9.7%。8.68%农村学生上学距离为6―10公里,特别是有17.74%的农村学生上学距离超过10公里。
  表3 城乡居民子女上学距离情况

  (三)农村学生上学路途时间较长
    总体来看,义务教育阶段超过七成的学生上学路途时间在20分钟以内,超过1小时的仅为4%。由于城镇学生上学距离较近,并且交通较为便利,农村学生上学路途时间明显高于城镇学生。表4表明,超过八成的城镇学生上学路途时间在半个小时以内,97%的学生上学路途时间在一个小时以内。农村学生中,20.3%的学生上学路途时间在半个到1个小时之间,特别是,还有10.4%的农村学生上学路途时间超过1个小时。
  表4 城乡居民子女上学路途时间
上学路途时间 农村 城镇
家庭数量 占比(%) 家庭数量 占比(%)
半小时以内 965 69.3 772 83.2
0.5―1 小时 283 20.3 126 13.6
1―1.5 小时 87 6.2 16 1.7
1.5―2 小时 18 1.3 5 0.5
2―3 小时 37 2.7 9 1
3 小时以上 3 0.2 0 0
合计 1393 100 928 100
    (四)农村学校仍无法全面满足学生的住校需求
  由于农村学生上学距离较远且上学路途时间较长,农村学生住校的比例接近30%,比城镇学生住校比例高出1.5倍(见表5)。值得注意的是,上学距离在10公里以上的农村学生有78%选择住校,数据分析表明,农村学生上学距离在10公里以上的,大部分上学路途时间都超过2个小时,这些学生中仍有22%的比例无法住校。

  四、城镇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择校
  (一)近年来择校现象越来越普遍
  近年来的择校现象趋于普遍,10.7%的受访者表示曾有过择校经历。在关于“最近一次择校时间”的回答中,2000年之前择校比例不到1%,经过本世纪头十年,择校比例增长至29.5%,2010年至今,择校比例迅速增长至69.7%。
    1.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子女择校比例高于农村居民。虽然2001年,我国明确提出了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两为主”政策,但由于流动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各地公办学校接纳能力有限,农民工子女学校教育质量低等问题,农业转移人口子女择校比例最高,比农村居民高出1倍,也比城镇本地居民高出50%。《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但由于城镇中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家长普遍希望子女能能够上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采取择校的方式让自己的孩子获得优质教育资源。城镇居民子女择校的比例比农村居民高出近50%(表6)。


  2.大城市择校现象更为普遍。分区域类型看,省会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有过择校经历的学生比例为15.3%,明显大于其他城市(11.1%)和县或县级市(9.2%),见表7。
    3.总体来看,社会地位高、收入水平高的家庭择校比重较大。单位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一般管理人员等职业的家庭子女有过择校经历的超过20%,其他职业最高不超过10%。
    年收入超过8万元以上的家庭中,21%的子女有过择校经历,年收入在8万元以下的家庭中,有过择校经历的不足10%。
  (二)择校费用不断上涨
  近年来择校费用呈上升态势,平均费用已超过7000元,17.2%的受访者表示择校费用超过10000元,择校支出已成为居民教育支出的重要负担。
  1.城镇择校花费明显超过农村。农村居民择校花费均值为6542元,农业转移人口择校花费均值为7618元,城镇本地居民择校花费均值为8213元,比农村居民高出1/4(表8)。


    2.大城市择校花费高于中小城市。省会城区择校费用的均值为7720元,县或县级市的平均择校费用为5010元(其他城区数据标准差太大,均值不予考虑)。其中,省会城市42%的家庭择校费用超过8000元,而其他城市及县或县级市大部分择校费用在3000元以下(表9)。
  五、政策建议
  随着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我国已经基本解决普及义务教育的问题,居民对义务教育总体也较为满意。但随着社会发展,义务教育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居民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提升教育水平。
  (一)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对上学距离远、路途时间较长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学校,应加快修建学生宿舍,满足学生住宿需求。另外,还要不断提高农村地区教师的待遇水平,解决教师面临的实际困难,要通过促进城镇学校对农村的师资支援,鼓励大学生到农村支教等多种形式,提升农村学校教师力量。
  (二)多策并举,破解城镇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难题
  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
  认真落实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审计署联合发布的《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重点推广优质高中直接按一定比例从普通初中招生的改革,并不断提高优质高中学校分配指标的比重,保证普通初中的学生都有一定比例,能公平进入优质高中学习,从而缓解择校冲动,引导小学入学和小升初学生就近入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生指数研究”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韩俊
课题协调人:叶兴庆 葛延风
执笔:朱贤强 许召元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生指数研究”课题组(执笔:朱贤强 许召元)  来源: 国研网
责任编辑: 俞江月
本文版权为文章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本网站链接:http://www.cul-studies.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