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映真的第三世界-狂人/疯子/精神病篇 - 当代文化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

文章: 56 (推荐:8)

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利用文化与智能创造产值的新兴产业:文化为想象提供了动力;创意则是在现实与想象间寻找结合点;成熟的产业链确保了创意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本栏目收录的文章,旨在对文化、创意与产业三者间的关系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 2014/09/21
    作者考察了”作为生活居住的建筑”与“作为展览内容”和“作为艺术包装后的建筑”之间的关系。揭示在建筑公司拿着建筑样板涉足艺术展览和艺术包装的过程中,建筑的实践过程与实践结果在时间和空间上,被改造成适应展览和艺术包装需要的模样,观众在期间构建的生活想象将离生活本身的问题更为遥远。
  • 2014/09/13
    电视广告已然成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绕不开的问题,它是好的、它是坏的,它是精彩的、它是无聊的,它是必不可少的、它是难以忍受的,它是阿尔法、它是哦米伽,它是电视这样一种视觉艺术形式中的结构性决定因素。如果电视已然让人觉得纯粹是一个为了播放广告的媒体的话,我们不得不回到一个非常根本、非常原始的问题:那电视节目是干什么用的?
  • 2014/09/12
    澎湃一出炉就火了一把,看似理想主义的召唤果真燃烧起了很多青年人的小鲜血。这篇文章给澎湃搞了个冰桶实验,釜底抽薪呀。
  • 2014/08/13
    在那些参加选秀的青少年和不想上班的音乐人投机赌博、破釜沉舟的“奋斗”背后,依然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跃迁的向往,游牧的欲望;可是,看似奔驰的骏马驰骋在月亮之上的草原,却依然是新自由主义式的大农场,被驯化欲望的技术看管着。
  • 2014/07/17
    过去,中国在媒体战略上的思路,非常被动,外部压力和自我认知矛盾重重,对软实力的理解和运用都比较肤浅,所谓“塑造形象”的举措其实无助于中国软实力提高。作者认为,替代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另类政治经济与文化想象才是中国软实力战略的一条康庄大道,中国需要清晰地表达出一种批判性的政治与文化自我觉醒,从而引领出一种超越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 2014/07/05
    在今天的中国,大学何为?中国大学如何回应西方大学全球战略的挑战?如何设定自身与民族国家的关系?
  • 2014/06/10
    时下的编剧导演已被票房收视率绑架而丧失自主性,故事不再是对生存经验的讲述,而完全被经济利益所侵染。“高票房高收视率为王”不仅不具有对社会价值的拯救功能,而且对资本崇拜的社会现实还起着强化作用。揭露污染这些叙述主体的话语机制和“话语场”,使叙述主体从“空壳故事”、“蚀心故事”中挣脱出来,让故事回到自身,维护影视艺术的自主性,创造出可以与世界上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的影视作品,营造出高度文明的话语环境,以利于公平、正义等核心价值的重建。
  • 2014/04/13
    Internet.org是一个新成立的组织,其创始人是马克·扎克伯格,Facebook的CEO。Internet.org被形容为“一个国际合作组织,其工作是再增加50亿人上网”。该组织致力于让尽可能多的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民能够接入互联网。
  • 2014/02/16
    奢侈品把商标藏起来,意味着强调品质;做大商标,意味着强调身份。什么人需要强调身份呢
  • 2013/10/20
    在理查德·麦特白看来,好莱坞商业美学的第一个原则就是,“一部好电影就是一部‘值得我们花钱’的电影”。 要知道,好莱坞的真谛在于,它不是生产电影,它生产的是“去看电影”的欲望。在冯程程看来,在每个周末,如果睡个懒觉起来,想出去放松一下,那么最好的选择可能还是去看一部电影。
  • 2013/07/06
    我们现在面对的机会跟过去三十年完全不一样,说一个粗略的定义,过去三十年是中国从一个农业社会和人类已经发生、发育、发展了几百年的工业社会的一个对接过程,是全人类已经成熟的创新向中国扩散的过程;而未来三十年则是一个全人类没有一个人摸得着头脑,大家深一脚浅一脚走进的那个全新的时代。正好它在我们这一代的生命当中对接。
  • 2013/07/06
    创新总是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稳步的成长。一个被媒体过分炒作的行业,使得无知者蜂拥而至,使得领先公司的估值高得离谱难以为继,并且引来各路神仙指点江山。
  • 2012/09/16
    世界从来不是平的,不论在现实,还是在科幻世界里。
  • 2012/09/13
    《蜗居》时时刻刻提醒观众,大城市的生活,四处漂浮着不合理的欲望,并不能带来实际的人生价值的实现;质朴、单纯的生活,才是人生真谛。
  • 2012/08/30
    中国戏曲能否在危机中重振士气,把握发展契机,关键还得看全社会有无超越功利、脚踏实地的文化理想。
  • 2012/08/01
    三个发言里面都提到电视剧似乎是在重塑意识形态,重塑历史观,重塑整个从历史到未来的想象。它好像是一个功能,这个功能渗入到所有的类型里面。在这个里面产生出来两个不同的判断,或者是相互纠缠的判断。一个是它创造这个主流的同时也帮助人们逃离现实,它重构历史的场景,我们感同身受,使得我们找到了逃离的方式。但另一方面,这个逃离似乎又不是简单的逃离,它又有它的建设性,有另外一方面的功能,这个功能就是戴锦华教授谈到的全球华人的共识和想象。
  • 2012/07/23
    确实,时尚的秘密也就是资本的秘密,它就像爱伦坡描写的“被窃信件”那样,以完全暴露秘密的方式来隐藏这个秘密。那么,在千变万化的商品世界中,又有多少秘密既暴露在表面又隐藏在深层:“为什么自动化没有导致大规模的失业?为什么知识经济或失重经济与能源和原材料消费的增长有关?为什么节省劳动的机器没有带来更多的闲暇?”……我想胡斯说得对,上面这些问题也许我们熟视无睹,早就不成其为问题,因此,关键不在于马上给出正确答案,而在于提问本身是否能够发人深思。
  • 2012/07/20
    从这两天的会来看,看懂电视剧很难,看懂电视剧热也很难。有几个难度:一个是把电视剧当成一个小说文本来读,这种情况比较多,但这个电视剧与背后的生产机制之间是什么关系,谈得比较少。一个是到目前为止的讨论,发散的比较多,形成聚焦少。要真正看透是不容易的。各种因素,资本、审查、技术等问题结合在一起,要说清楚非常困难。怎么能够把电视剧背后的整个机制有初步了解,然后展开分析,这是我们的会凸显出的重要任务。
  • 2012/07/20
    在新的文化生产机制中,电视剧将何去何从?
  • 2012/07/20
    《浮沉》想讨论一个命题:盛世下的欲望,是教育重要还是人的本质重要。徐晓鸥认为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本质,道和谋的角力结果,走到最后的是持正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