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子夜》中的十里洋场
1933年,茅盾的《子夜》横空出世,带着呈现“现代中国变革罗曼司”的期望,云飞船靠岸,雪铁笼飞驰,上海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这座城市正在资本的急速流动中高歌猛进,却又在消费欲望的扭曲下面目模糊。这里是吴老太爷一命呼呜的墓地的入口,是吴荪甫们不见硝烟的工商业战场,是姨...
今天我们怎样讨论城市
如果说,一直以来,我们都希望中国大陆的文化研究不仅是学院中的理论探讨、纸面上的唇枪舌剑,同时也是积极介入社会生活,对其展开持续的分析和改造的实践工作。那么,在某种意义上说,《“城”长的烦恼》从网络讨论、出版到推广,便是这样一种初步的尝试。 该书收录的是2010年3月8...
我们的城市生活
文化研究系为文艺理论,现当代文学和比较文学的硕士研究生开一门必修课程“文化研究理论与实践”,学得虽然都是各种理论,但是在写课程作业的时候,我们每次都要求学生抛开这些理论,而是结合自己的切身经验,谈谈对社会的认识。关注当代社会变化才是这门课的最终目的。每次的作业都是...
日本震后:为中国立场打开空间
距离3月11日的日本关东大地震已经有将近三个月的时间了。和最初的热闹相比,媒体上关于这一话题的讨论正在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对于幸存者而言,我们暂时都还可以在太平的日子里继续生活下去。在大众媒体每天为我们制造出的各种爆炸性新闻里,我们自问为什么还要拖住日本地震这...
方法与实践:中国当代文化研究
编者按: 近些年来,我们越来越深地感受到这样一种现实:一方面,中国社会持续不断地生产着令人炫目的、仿佛是丰富的、多样的文化现象;另一方面,这些文化现象日益被整合进一个庞大的内部有着一致逻辑的结构性体制之中。导致的结果是,文化和现实本身自在自为地独立于人,甚至...
大众?精英?
在《文化与社会》中,雷蒙•威廉斯颇有先见之明地指出:“看待其他人的方式,已经成为我们这种社会的一个特征。”而在当时的英国社会,此类看待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把其他人视为“大众”。 今天中国社会的情况,似乎正好相反。与其说是“如何看待他人”,不如说是“如何看...
风险、危机与现代化
爆发于2008年下半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已成为影响所有人当下和未来生活的一件大事。为什么会爆发金融危机?这仅仅是金融或者经济危机吗?其背后更深刻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中国似乎能够比较早地从危机中爬出来,甚至被认为是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推动力?这一系列问题并不随着危机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