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危机与现代化

爆发于2008年下半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已成为影响所有人当下和未来生活的一件大事。为什么会爆发金融危机?这仅仅是金融或者经济危机吗?其背后更深刻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中国似乎能够比较早地从危机中爬出来,甚至被认为是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推动力?这一系列问题并不随着危机的爆发性的逐渐减弱而消失,相反,随着世界和中国经济的变异,它们变得更为深刻和严峻。为此,2009年9月27-29日,上海大学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与伦敦大学Goldsmiths学院、牛津大学迁移、政策与社会研究中心和兰卡斯特大学社会学系,在上海联合主办“风险,金融及现代化”学术研讨会,邀请来自世界各国的二十多位学者,就金融危机及其影响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与会者的共识之一是,所谓虚拟经济的泡沫背后,其实是实体经济的问题,而危机从美国发端,更表征了世界政治经济不平衡的深患。从表面来看,危机集中出现在金融和房地产领域,过度的膨胀和泡沫是罪魁祸首。但在学者们的分析里,它的背后却更纠结着社会历史和政治制度转变(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内)在当下社会的深刻困境。因此,从应对危机的策略角度分析,不少制度和政策本来是为了克服危机而创建的,现在却成了造成新的危机的重要途径。问题既然是如此之清晰,我们克服危机的制度和政策能只是在房地产和拉动经济的层面打转吗?也因此,学者们指出,从金融风险到灾害风险的防御和抵抗,就不单关乎国家、社会的行动能力,而更关乎对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基本设计、对于“世界性”“共同体”的多样理解。

正如与会者的学术背景所显示的,3天的讨论跨越了经济学、社会学、文化研究和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各人的问题意识、观点都不一样,开出的药方也不一样,有些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但正因为如此,这些讨论有助于拓宽和加深我们对这个时代的思考,其中有些讨论,会后还通过互联网继续展开。研讨会的论题范围相当广泛,这里谨将一部分与“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克服”和“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想象”两个主题关系密切的发言,整理发表,以期引起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

特别需要说明和抱歉的是,所有发言均由现场录音翻译、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不少发言都比较长,这里因为篇幅等原因有删节;个别地方参考了发言者在别处发表的内容类似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