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震后:为中国立场打开空间


    距离3月11日的日本关东大地震已经有将近三个月的时间了。和最初的热闹相比,媒体上关于这一话题的讨论正在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对于幸存者而言,我们暂时都还可以在太平的日子里继续生活下去。在大众媒体每天为我们制造出的各种爆炸性新闻里,我们自问为什么还要拖住日本地震这个话题?小森阳一曾说,现代媒体希望把人留在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之中,而从来不促使人去追问为什么。关东大地震发生至今,从最初的“素质党”话题和人道主义、民族主义的纷争,到核泄露危机爆发后对于核电安全的讨论,媒体在为民众提供新闻资讯的同时,也在抛出一系列预设的话语陷阱。那么,当我们试图讨论日本地震的时候,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言说?我们的知识来源以及它们背后平时被遮掩起来的知识谱系和权力关系又是什么?大地震和核电危机在给我们带来恐惧、不安、同情和理解的同时,是否也开启了某些反思和想象的空间?刚刚过去的5月12日是汶川地震三周年纪念。同样的,两次地震都带给我们毁灭与死亡,混乱与恐惧,但也留给我们许多值得珍视的记忆,带给我们新的经验——也未始不能说是一种希望吧。借用柄谷行人先生的话来说:“地震所带来的并非日本的破灭,而是新生。或许,人们只有在废墟之上才能获得走向新生之路的勇气。”

    下面的三组对话,是根据热风论坛近两个月关于日本大地震的讨论重新编辑、整理后完成的。第一组通过对日本震后的“素质党”及人道主义纷争来辨别媒体为我们预设的问题的真伪,并希望对一些问题进行知识上的清理。第二组则传达了我们生在核电时代的共同的焦虑,从而引发出对技术性安全和全球资本主义的反思。第三组对话试图沟通日本地震和“08经验”,毕竟,日本地震在很大程度上唤起了中国人08年汶川地震的情感和体验,而这些在今天又意味着什么,它们是否被很好地保存并转化,还是在渐渐被腐蚀和收编?当讨论进行到这里,我们会发现,进入日本和重新理解中国自身并不是割裂的。因此,关东大地震在提出重新理解灾难、核电、人、国家、“灾害乌托邦”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在提供重新理解“08经验”、举国体制乃至想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新的社会和生活方式的契机。实际上,对08年汶川地震和此次日本地震的思考,所指向的都是一种努力,即通过进入他者而努力回到自身,回到中国的问题里面的努力。这几组讨论也许略显稚嫩,但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能够为中国立场打开讨论的空间,以开启某种对抗人类普遍困境的可能。

本期责编:张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