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怎样讨论城市

如果说,一直以来,我们都希望中国大陆的文化研究不仅是学院中的理论探讨、纸面上的唇枪舌剑,同时也是积极介入社会生活,对其展开持续的分析和改造的实践工作。那么,在某种意义上说,《“城”长的烦恼》从网络讨论、出版到推广,便是这样一种初步的尝试。

 

该书收录的是2010年3月8日至4月1日期间“当代文化研究网”(www.cul-studies.com)开展的“我们的Better City”大型网络讨论的精华。在此书出版之前和之后,就当前的中国城市问题,我们与关心这一问题的读者和市民展开了两次现场讨论的活动。无论是为期近一个月的网络讨论,还是之后的编辑成书、积极推广,都包含了这样一个愿望,即希望通过对“城市”的十一个提问,重新整理和组织我们如此熟悉的城市生活经验,引发对当下正如火如荼展开的城市化进程的不同思考。而讨论现场的热烈气氛,则让我们强烈地感觉到,人们对城市生活有着自己持续的关切和思考;这样的思考随着房价的攀升,随着上海的重新“国际化”和由此展开的对市民生活的改造和驱逐,正越来越集中到“资本”、“土地”和“权利”这一类的根本问题之上。这意味着,今天现实中的城市生活带给人们的基本处境,已经构成了城市居民不得不重新认真面对和积极思考它的强大动力。与此同时,在这种一致的关切和思考之中,对今天城市生活的种种变化,人们又往往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资本和城市究竟如何形成它们的新关系?什么样的城市生活,才是美好的?新的更好的城市生活,最终由谁来创造和享用?政府和知识分子又应该在这一变动的过程中承担怎样的责任?面对今天的城市问题,我们所能采用的应对之策,是积极持续的参与性的讨论和思考,是反身求诸己的生活方式的自律,还是将矛头指向政府和资本,促其重新思考整个城市化进程?……对文化研究者来说,无论是如此一致的关切,还是各不相同的思考,都构成了我们继续介入城市问题时必须直接面对和仔细分析的对象。

 

较之于现场交流所呈现的种种鲜活的体验和思考,“今天我们怎样讨论城市”专辑收录的是对《“城”长的烦恼》的一组纸面或网络的评论和批评意见。其中,既有从“中国大陆的文化研究应当如何展开”这一角度对其展开肯定的,也有从“应该如何对待今天的城市问题”出发对提出批评的,更有来自99读书人俱乐部网友的评论意见。不难发现,就“今天怎样讨论城市”这一问题而言,这些评论本身就提供了几种不同的框架和思路。此外,《季风书讯》对本书的评论,短小精悍,且不同于前面这几类批评。针对今天中国城市生活的问题,它进一步给出了“真”的感觉和“对”的逻辑之间的对峙。而这样的对峙,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提出了“今天讨论城市问题如何选择和确立批评的基本立场”这一重要的问题。表面上看起来,谁都能够讨论城市,但如果想要建立一个真正持续的对话模式,基本立场的问题就变得格外重要。对讨论者而言,这一立场是隐而不显,模模糊糊,还是摇来晃去,恐怕都将直接关系到这一讨论能否真正持久和深入吧。

 

在此,我们希望,《“城”长的烦恼》所能引起的,不仅是对城市生活诸种问题的探讨,也是对“今天怎样讨论城市问题”的基本方法的一次思考和厘清。而这样的厘清,也将有利于更多的人在今后的讨论和思考中,不仅给出“真”的感觉,也能够给出和这一“真”的感觉真正呼应和匹配的“对”的逻辑。

责任编辑:罗小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