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映真的第三世界-狂人/疯子/精神病篇 - 当代文化研究

>社会主义文化

文章: 73 (推荐:1)

社会主义文化
检视社会主义文化,不是简单的回归,也不是怀旧和抒情。我们希望立足现实中国,重新阅读文学与历史,在具体脉络中,再次深入社会主义的文化实践。重温一个美好的社会图景,激励后革命时代的文化想象。
  • 2015/07/11
    文学共和:作为社会主义文学的少数民族文学刘大先原载《民族文学研究》2014年01期  【摘要】 中国文学从1940年代具有多种可能性的文学生
  • 2015/07/06
    尽管对国家的性质、作用和对资产阶级国家、过渡时期的国家即无产阶级专政以及国家的消亡作出过大量的论述,但马克思并没有创建一个系统的国
  • 2015/03/09
    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在稿纸上的劳动和父亲在土地上的劳动本质上是一致的。由此,这劳动就是平凡的劳动,而不应该有什么了不起的感觉。由此,你写平凡的世界,你也就是这平凡的世界中的一员,而不是高人一等。”
  • 2015/03/09
    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女性解放,多半并未采取和男性彻底决裂的激进姿态,解放更多地指向一种性别和解,当然,它的前提是男性中心主义的退出,男女在平等的基础上获得重新和解的可能性。在《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这样,在《李双双》中也是如此。它所遗留的问题则是,过多地在婚姻内关系层面强调性别和解,往往又会因此忽略个人情感问题;过多地强调面对社会的工作能力,又会因此忽略性别的差异性,等等。这也是1980年代将性别问题重新放在私人情感领域进行审美化处理的另一个潜在因素。
  • 2015/03/08
    “文化世代”是观察历史进程、剖析社会变迁的重要角度。未来一二十年,将是“红卫兵—知青一代”在公共领域的最后一个——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历史阶段。本文打算在李泽厚的基础之上,从“文化世代”的角度,以知识分子为焦点,透视这一代人的生平和性格思想。
  • 2015/01/29
    宋少鹏、汪晖、潘毅等谈集体主义时代的妇女解放运动
  • 2015/01/01
    哈维尔,Vaclav havel,(1936~2011 12 ),捷克作家、剧作家,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1989~1991),捷克共和国总统(1991~2003)。
  • 2014/12/27
    二十世纪是个活的遗产。没有二十世纪,就什么都不可能。中国革命相当多的遗产还有生命力。历史是活的历史,并没有真正被“告别”。工人阶级的远大利益仍然自在。
  • 2014/12/25
    一、关于这门课的一些背景;设计这门课的一些初衷我自 2011 年 9 月开始任教于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同年上大开始大规模 铺开通识教育
  • 2014/12/25
    1960年3月22日,毛泽东在鞍山钢铁公司《关于工业战线上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报告》上批示,宣称鞍钢宪法在远东、在中国出现了。今天,
  • 2014/12/25
    2014年4月28日,这座屹立于中国沿海城市温州市郊的新教大教堂被拆毁,标志着政府大张旗鼓地开始打压基督教这一在中国发展最快的宗教,而中国名义上是一个无神论国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如今有大约1亿基督徒,多于拥有8670万党员的执政党。傅希秋称:“过去一年里全国各地有数千名教徒被拘押,我认为,这场打击基督教的运动在规模和蛮横程度上是文革之后未见的。”
  • 2014/12/16
    如今,却要为了反思而反思,为了批判而批判,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的事情说得特别义正词严铿锵有力,这和文革时期的种种事迹,是不是本质上就没有什么不一样呢?
  • 2014/11/15
    改革开放以后直至今天,少先队组织已经和以前大不相同了。虽然还是不忘继续强调向少年儿童“灌输”某些政治内容,但工作重心已经转变为以少年儿童自身的全面发展上去了。发动少先队参加“服务中心工作”,既不符合改革开放以来让人民群众远离政治运动的趋向,也不符合高度资本化时代的经济运行模式的要求。于是,要求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就成了全社会对这一代孩子最标准的期待。
  • 2014/11/15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替代了“阶级斗争”,因为社会难以承受不间断的群众运动,阶级斗争产生不了执政党所需要的政治合法性资源。不过,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群众路线在共产党的政治生活中,越来越边缘化了,结果造成了执政党越来越官僚化。
  • 2014/10/11
    从“文革学”一开始,有些左翼和有些右翼人士就像是一个趔趄的连体人,栽进了同一个坑。这是指他们对社会的总体性判断。“文革”的辩护者们最爱做的事,一是忆“平等”,二是忆“反腐”——其实反腐是平等的另一面,两条可归结为一条。在另一种声音里,“文革”的痛恨者们无不斥责“平均主义”,其实是指“平等”的超强版,在更多时候则只是对“平等”一种贬义的别称。在这里,双方同于事实判断,大体上确认了当年的一种“平”。
  • 2014/10/11
    个人与集体,知识分子个人与革命的集体之间的拉锯关系,似乎是社会主义时期永远分辨不完的主题。对于这个主题,仍有很多建构的空间,对于未来,依旧是待答的问题之一。丁玲的《在医院中》展开了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 2014/10/08
    无论如何,经历怎样的青春,将拥有怎样的青春遗产。这个群体的青春具有一种“悬空”和“断裂”的特征,既不是充溢政治符号的理想主义的年代,也不是打满商业符号的现实主义的年代,而是夹于其中。
  • 2014/09/28
    毛邓两个时代有很深的断裂,但又有很强的连续性。这是构成了理解二十一世纪中国包括到今天,今天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样一个中国,二十一世纪会走向什么未来?通常对毛泽东有 "左 "的批评,还可以有 "右 "的批评。对历史的判断,我觉得把中国放在1989年以后世界性的变化当中,可以从这个特殊的角度来理解这个变迁。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仅是与1950年代有一些接续性,一些方面也是从解放前开始的。
  • 2014/09/20
    1950年,美国学者史华慈(Benjamin Schwartz)首次在国际学界提出“毛主义”(Maoism)概念。此后,毛主义成为国际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60年代,国际社会的毛主义运动也逐渐兴起。毛主义逐渐成为一种国际思潮。 2013年8月,本文作者就有关国际毛主义学术和运动的问题,与沃林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 2014/09/17
    在工人阶级衰落与农民工无法获得历史命名的双重叙述中,该如何来处理这种近乎前世今生关系的工人阶级与农民工的主体位置呢?或许,《钢的琴》没有说出的故事对于理解和叙述当下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命运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