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 - 当代文化研究

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

  • 2013-2014学年--秋季学期,Tea Hour 时间  
      教师:王晓明、郭春林、罗小茗、高明  授课对象:文化研究系全体学生
  • 2014年文化研究硕士生基本书目  
    上海大学  教师:导师组  授课对象:文化研究系硕士生
    2014年文化研究硕士生基本书目 一级书目
  • 文化研究专业博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初级)  
    上海大学  教师:导师组  授课对象:文化研究系博士生
    文化研究专业博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初级)
  • 社会与文化思想前沿  
      教师:Scott Lash、Christopher Connery  授课对象:硕士研究生
  • 文化研究理论前沿  
      教师:王晓明  授课对象:博士研究生
    本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发展学生的:1,真正世界性——而非只是面向西方——的思想视野;2,仔细而深入的理论解析能力。  除“绪论”外,本课程的主体部分是4个专题的研讨:“过时的资本主义”、“非物质劳动”、“社会空间”和“政治社会”。每个专题均包含(本课程指定的)文献精读和课堂讨论两个环节。
  • 新媒体研究专题  
      教师:董丽敏/郭春林  授课对象:硕士研究生
    新的技术引发了媒介革命,新技术、新媒介在技术理性、资本逻辑和政府、国家、利益集团诸种力量的驱动下,迅速成长为一股强大的社会存在。新的媒体既参与了公众的公共生活和日常生活世界的建构,甚至创造了全新的传播形式以及依赖于这些形式的文化空间,而这些方式和空间又更进一步地作用于个人与社会,也制造了一些幻象,更要紧的是,新媒体在创造某些东西的同时还在有意无意地遮蔽一些对象。课程将选择电视、网络和手机这三种当代中国的新媒体及相关个案进行分析、研究,考察:作为文化工业的电视产业与意识形态、资本的复杂关系;网络建构的公共空间与民主、自由的关系;智能手机与微博与消费主义之关系。
  • 性别、社会与文化  
      教师:闵冬潮  授课对象:硕士研究生
    近年来,性别(GENDER)已成为与阶级、民族、种族等同样重要的理论分析范畴。本课的中心目的是使学生对性别这一重要的理论分析范畴有一定的了解,提高批判性地认识和研究性别和社会、文化相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 讨论和讲授,本课程首先介绍和分析性别理论的相关概念、理论及有关的女性主义主要争论,特别是近年来性别研究在中国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本课程重点关注性别与社会,阶级,文化之间互动关系,进而探讨性别是如何在当代的社会和文化中反映出来的,如: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男女平等到性别公正”的演变;当代断裂社会中的性别与阶级分化;性别与个体主义文化的兴起;全球化时代的性别、消费与文化等问题。
  • 文化研究方法论  
      教师:罗小茗  授课对象:硕士研究生
    这是针对文化研究方法论的文献选读类的课程。  如何把握不断发生变化的社会文化现象,通过哪些手段将其确认规范为可供研究的对象,如何获得对这一对象的有效认知,如何思考这一认知,将其纳入更为广阔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变动的视野,又该如何从这一认识和思考出发,发现积极参与和良性介入的可能……对文化研究的硕士生而言,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理论/方法/实践问题。
  • 中国近代思想与文化文献研读  
      教师:王晓明  授课对象:硕士研究生
    这是一门聚焦在现代早期(1880年代-1920年代)中国思想的文献阅读和讨论课。 分8个专题,精选这一时期的50余篇思想文献(包括短篇散文、报刊政论文章、书信、演讲记录和奏章),作为主要的阅读和讨论对象。 主要的上课方式是:学生做导读报告、课堂集体讨论和教师总结。 在今天的中国大陆学习“文化研究”,或者推而广之,学习人文学术,关键的一点,是确立正面的社会和文化理想,如果缺乏这样的理想,单只是就学习而学习,就学术而学术,是很难真正学好和做好的。 中国的现代思想,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精神和思想资源,它们可能比各种主要是来自西方的外国思想和理论,都更切合今天中国人重建社会和文化理想的需要:本课程的设立,主要就是出于这个判断。
  • 文化研究基本理论  
      教师:罗小茗  授课对象:硕士研究生
       本课程是针对文化研究理论的文献选读类的课程。旨在为硕士研究生提供文化研究基本理论的简要脉络和关键概念,以文本精读的方式,讨论“现代性”、“表征”、“意识形态”、“消费社会”、“文化工业”、“城市空间”等,以便学生1)深入理解和把握关键概念,2)养成良好的理论阅读和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