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革命与现代中国文学 - 其它高校课程 - 当代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课程其它高校课程 现代中国革命与现代中国文学
现代中国革命与现代中国文学

台湾成功大学  教师:贺照田  授课对象:硕士/博士  阅读:

关键词:中国革命 贺照田

本课程是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贺照田教授于2009年10月-11月在台湾成功大学台文所开设的系列专题讲座。课程以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及其相关文本的研读和再解读为中心,旨在引导学生在中国社会内部,历史-结构地理解毛《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而获得一种更富历史同情心和建设性的态度,来面对现代中国的共产革命和社会主义文化。


上课时间:2009年10月-11月
 

地点:台湾成功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
 

课时数:共8次
 

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贺照田教授于2009年10月-11月在台湾成功大学台文所开设的系列专题讲座。课程以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及其相关文本的研读和再解读为中心,旨在引导学生在中国社会内部,历史-结构地理解毛《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而获得一种更富历史同情心和建设性的态度,来面对现代中国的共产革命和社会主义文化。在线课堂为大家提供了9段课程录音,其中6次都来自台湾成功大学的课堂。同时为便于大家把握这门课程所内含的问题意识,贺老师还特意补充了3次在其它场合所做的相关话题的演讲,以期为大家提供一个更加完整的理解框架。
 

授课大纲:
一、小引:本课程的规划、目标与材料(10月6日)
阅读文献:王蒙《我在寻找什么?》1
  
二、从中国近现代史的深层社会、政治困境看现代中国共产革命(10月6日)
阅读文献:贺照田《从中国近现代史的深层政治、社会主题看中国现代三次革命的发生与演变》2


三、阶级分析与中国共产革命政治感、现实感的形成(10月13日)
阅读文献:
1、毛泽东《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1926年)
2、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6年)
3、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
  (附竹内实监修《毛泽东集》的《例言》3
  
四、中国共产革命的特殊性与小资产阶级问题(10月20日)
阅读文献:
1、毛泽东《在延安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大会的演讲》(1939年)
2、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
3、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939年)
4、毛泽东《中央关于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1939年)
5、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年)
  
五、面对结构性历史课题的文学思考——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再解读(上)(10月27日)
阅读文献:
1、王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历史意义》
2、王瑶《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时期的文艺理论批评概括》
3、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讲,1943年发表)
  
六、面对结构性历史课题的文学思考——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再解读(下)(11月3日)
阅读文献:
1、王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历史意义》
2、王瑶《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时期的文艺理论批评概括》
3、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讲,1943年发表)


七、毛泽东文学思想的经典化与内在问题——以胡风、王蒙五十年代的自我检讨为中心(11月10日)
阅读文献:
1、胡风《我的自我批判》(1955年)
2、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4(1956年)
3、王蒙《林震及其他》(1957年)
4、王蒙《给<北京日报>编辑的复信》(1957年)
5、王蒙《关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1957年)
  
八、作为后毛泽东时代的新时期——从文革后对毛泽东文学观念的批判、辩护看大陆新时期文学(上)(11月17日)
阅读文献:
1、贺照田《后社会主义的历史与中国当代(1985-2000年)文学批评观的变迁》
2、夏中义《历史无可避讳》(1989年)
3、张炯《毛泽东与新中国文学——评<历史无可避讳>一文》(1989年)
4、王瑶5《<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历史意义》(1982年)
5、王瑶《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时期的文艺理论批评概括》(1990年)
  
九、 作为后毛泽东时代的新时期——从文革后对毛泽东文学观念的批判、辩护看大陆新时期文学(下)(11月24日)
阅读文献:
1、贺照田《后社会主义的历史与中国当代(1985-2000年)文学批评观的变迁》
2、夏中义《历史无可避讳》(1989年)
3、张炯《毛泽东与新中国文学——评<历史无可避讳>一文》(1989年)
4、王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历史意义》(1982年)
5、王瑶《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时期的文艺理论批评概括》(1990年)


【附】贺照田:《关于“现代中国革命与现代中国文学”课程的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即王蒙1980年7月为1981年1月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写的序。
2 此拟近期写出的文章未能完成。作为代替,请同学参考我为联经《思想》杂志第十三辑写的短文《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涵——從梁漱溟與修正後的梁漱溟視角看》,和我在大陆演讲此题目时所用的演讲提纲。
3 本次课所选用毛泽东文章均选自日本学者竹内实监修的《毛泽东集》第2版(苍苍社出版)。选用这个版本,是因为我们现在易得的大多毛泽东著作版本都是修改过的版本,而竹内实监修的版本则尽量找初版本,并和后来易见的版本作了详细的比对,写了详细的校记。因此,同学们在读这个版本所收文章前请先读他们的《例言》。
4 本小说作者原题《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发表时被改题为《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收入1956年《短篇小说选》时恢复了原题,因此这篇小说有两个题目。
5 把在第四、第五两次课所列的王瑶先生两篇文章再列于此,是因为王瑶先生这两篇写于80年代的文章,是典型的试图以历史对待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方式,既超越50、60年代以来形成的通常从意识形态惯性出发的叙述模式,又超越因对毛时代社会主义实践不满而情绪性、非历史地对待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优秀学术成果。在第四、第五次课阅读资料列入它,意在为理解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供历史和时代的背景,而在此处再列入它,则想用来说明,即使是王先生这样一种非常自觉的摆脱时代限制的努力,仍在很多方面是和80年代成问题的思考逻辑深层同构的。这样的讨论有助于我们更深地体会,在我们所讨论的过富起伏的这段历史里,知识、思想、观念、文学和其所处身历史间的复杂关系。   


> 在线课堂   (持续更新中…)
     
   第一讲

  1、小引:本课程的规划、目标与材料

         

  2、从中国近现代史的深层社会、政治困境看现代中国共产革命

         

         

   第二讲  阶级分析与中国共产革命政治感、现实感的形成

         

         

 
   第三讲  中国共产革命的特殊性与小资产阶级问题

         


   第四讲  面对结构性历史课题的文学思考——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再解读(上)

         

         
    第五讲  面对结构性历史课题的文学思考——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再解读(下)

 

         
 
         

    第六讲  毛泽东文学思想的经典化与内在问题——以胡风、王蒙五十年代的自我检讨为中心
 

          

          


 

 

分享到:
课程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