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被害:反思不能止步于同情和自保 - 文章 - 当代文化研究
文章 > 女大学生被害:反思不能止步于同情和自保
女大学生被害:反思不能止步于同情和自保
关键词:女性 安全
他们都首先从被害人身上找他们被害的原因,指责弱者向来是容易的,且没有风险,而指责强者,风险就大得多。只是如果强者得病,弱者吃药,那么,病又如何能治好呢?
    导语:最近,有两起刑事案件引发公众的广泛议论和关注:8月9日下午,20岁的重庆女孩高渝错搭一辆黑车后和家里失去联系,19日警方破案,黑车司机已将高瑜杀害;仅仅两天后,也就是8月21日,女大学生金某在济南火车站搭上一辆黑车,被黑车司机骗到家里囚禁了四天,多次遭受代某的殴打、恐吓、强奸、虐待。两起案件的背后,仅是因为女学生太缺乏自保意识吗?

    

     01.黑车案件频发,媒体热议“女大学生自保论”   

     最近,有两起刑事案件引发公众的广泛议论和关注,也成为众多媒体报道的热门话题:8月9日下午,20岁的重庆女孩高渝错搭一辆黑车后和家里失去联系,19日警方破案,黑车司机已将高瑜杀害;仅仅两天后,也就是8月21日,女大学生金某在济南火车站搭上一辆黑车,被黑车司机骗到家里囚禁了四天,多次遭受代某的殴打、恐吓、强奸、虐待,被害人寻机报警后被警方解救。

  由于两起案件案发时间上几乎没有间隔,都发生在暑假期间,被害人都是女大学生,作案人都是黑车司机,高度类似,因此成为近日新闻热点。对于造成犯罪的原因,从网友评论和有些记者报道的导向性来看,不少人认为首先是两个被害女大学生有些太大意了,过于轻信他人导致自己被害。甚至有家著名媒体的网站发文章,标题是“女大学生能不能长点心”。同时,安全小贴士,女孩实用安全手册,防色狼随身用品介绍,女子防身术动作分解等纷纷登场,在微信圈里广泛流传。一时间,人心惶惶,特别是年轻女孩和她们的家长。   

    02.压力被投向家长与年轻女孩,这样正确吗?

  两个案子给很多家长和年轻女孩子带来巨大心理压力。家长们有压力,因为不知道还要进行多少安全教育才能安心放孩子外出;女孩们也有压力,是因为不知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信任他人应该掌握在什么程度。女孩和家长们之所以惶恐不安,是因为媒体和社会舆论告诉他们,女孩被害的原因主要在于女孩自己。真是这样吗?

  03.公共交通不发达,黑车疏于管理才是根本原因

  在很多地方,由于公共交通不发达,黑车随处可见,大人带小孩子出行搭乘黑车是家常便饭,小孩子并不觉得黑车与正规车有什么区别,在这种氛围长大的孩子对黑车没有警惕性亦属正常。在公车不通的地方,指望父母教育孩子拒乘黑车也不现实:大家都乘,自己孩子为什么不乘,不乘黑车,又乘什么?

  所以,造成上面案例中两个女孩,还有很多类似情况下的男女被害的真正原因公共交通服务落后带来的黑车泛滥,而这恰恰属于政府的工作职责范围。也就是说,正是有些地方的公共交通服务发展缓慢,无法满足社会需要,才导致黑车现象产生,而政府监管部门对黑车现象视而不见,长期疏于管理,才导致社会上黑车泛滥,一些地方近乎失控,在鱼龙混杂的情况下,某些无良黑司机伺机对乘客下手,劫财劫色。不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不下狠功夫打击黑车泛滥现象,两个女孩的悲剧日后注定还会重演。

  04.媒体舆论应避免:强者得病,弱者吃药模式

  由此案,我还想到了近日看到的另一个案件,媒体报道时称:“某地女青年贪凉未关窗,遭歹徒入室强奸”。初看题目,似乎没有什么问题,实际上如果加上个因为、所以,题目传达的信息就更明确了:因为女青年贪凉未关窗,所以遭歹徒入室强奸。这篇报道与上面女大学生遭黑车司机侵犯后一些媒体的舆论导向是一样的,他们都首先从被害人身上找他们被害的原因。指责弱者向来是容易的,且没有风险,而指责强者,风险就大得多。只是如果强者得病,弱者吃药,那么,病又如何能治好呢?

  世界上没有人愿意自己被害。因此,建议媒体和公众不要再从被害人身上找她/他被害的原因,而是要围绕犯罪人找到导致其犯罪的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等,进而归纳出导致他犯罪的根本原因,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杜绝悲剧的重演。

  05.济南案件:对性犯罪的刑满释放犯疏于监管

  济南案件中媒体披露的一些信息也值得认真思考。有报道称,自1983年,代某曾先后4次因强奸、非法拘禁妇女、猥亵妇女、盗窃等前科被警方处理。具体时间是1983年,代某因强奸罪被判刑10年;2010年,因非法拘禁妇女再被处理;2012年,因猥亵妇女罪被警方处理。警方在代某的租住处还发现了一张刑满释放证明,证明显示,代某于2013年10月刚被刑满释放,距此次作案的时间尚不足一年。

  一个屡次实施性犯罪的刑满释放犯可以随意在人流繁忙的车站拉黑车,这本身就说明社会对这部分人基本上丧失监管,使他们成为社会上威胁妇女儿童人身安全的隐患。在这方面,美国的相关立法可能对我们有一定启示。

  06.梅根的故事:性罪犯出狱后需向居住地申报

  1994年7月29号,居住在美国新泽西州郊区汉米尔顿镇的7岁小女孩梅根•堪卡(Megan Kanka)在玩耍时,被居住在街对面的邻居、中年男子杰西•蒂曼德夸斯(Jesse Timmendequas)邀请去他家看小狗。梅根非常喜欢小动物,因此欣然接受了邀请。梅根进屋后,根本没看到什么小狗,杰西强奸并杀害了她。接到失踪报案后,当地警察开始四处搜寻梅根的下落,并找有过性犯罪前科的杰西谈话,他终于供认了强奸和杀害梅根的罪行。在梅根被害前,包括她父母在内的社区居民都不知道这个新来的邻居是一个刚刚刑满释放的、有两次性犯罪前科的惯犯。

  在梅根被害后,梅根的父母发起了一场修改法律运动,要求政府制定法律,强制规定性罪犯出狱后必须向居住地的执法部门登记个人信息,并要求政府将登记记录公诸于众,以提醒儿童的监护人,保护儿童免受可能发生的性侵害,梅根父母的行动得到了公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1994年,新泽西州通过了以被害女孩梅根命名的《梅根法》。1996年5月17日,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联邦的《梅根法》。目前,美国各州均已经建立可供公众查询性罪犯资料的网站。梅根也被称为“改变了美国法律的女孩”。

  07.对案件的反思,不能止步于同情

  发生在重庆和济南女大学生身上的悲剧是不幸的,犯罪分子在毁了两个花季女孩灿烂生命的同时,也毁了两个家庭。我们对这两个案件的报道和反思不能止步于同情和愤慨,要督促各地公安、交管、城管等政府部门切实打击黑车泛滥的现象,并且要坚持长期治理,为妇女儿童营造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
本文版权为文章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本网站链接:http://www.cul-studies.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