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方华:《星际穿越》中的道德与政治 - 文章 - 当代文化研究
文章 > 蔡方华:《星际穿越》中的道德与政治
蔡方华:《星际穿越》中的道德与政治
关键词:星际穿越 政治 民主 道德 时间
如果人类的政治文明无法妥善处理人类最重大的事务,政治本身无疑就面临破产,或者事实上已经破产。如果人类不能发明一种超越因果的道德观,时间漫游就是灾难。

 

  《星际穿越》是一部无政府主义的电影。当人类面临毁灭时,几乎看不到政府的影子,只有各种盲目的原始之力的“咆哮”。这似乎加深了人们的印象,导演诺兰的确是个无政府主义者。在他的电影中,很少看到“政府”这一人类最基本组织形式的运作。政府在《星际穿越》中的淡出,与其说是为了节省笔墨,不如说是表达了对政府的不信任,尤其是对美国式政府的不信任。这并不是耸人听闻。
 

  政府没有出场,并不意味着《星际穿越》里没有政治。当人类在漫天的沙尘暴中面临灭顶之灾时,少数精英决定了人类的未来。计划A虽然打算带着尽可能多的人类移居其它星系,但由于科学家布兰德未能协调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冲突,所以实际上处于破产状态。计划B多少有点令人难以启齿,那就是由宇航员带着大量受精卵前往外星系繁衍。
 

  由于精英阶层不相信普罗大众能够理性决定种族的未来,所以,拯救计划一直是以隐秘的方式运作的,这种运作方式背叛了人类迄今为止最为自豪的民主制度。实际上,无论是《2012》还是《星际穿越》,好莱坞导演在处理人类危机时,从来也没有信任过民主。各国政府可能组成圆桌会议,但人民一概被置之事外,既没有知情权,也没有讨论权,更不可能参与决策。这其中蕴含了怎样的思考呢?民主制度可以解决大多数人类事务,惟独不能理性或富有激情地决定人类的存亡断续?假如人类真的面临《星际穿越》所铺设的困境,一人一票会导致什么结果呢?是把所有的资源用于短暂的享乐,还是放手一搏?很难想象。
 

  科幻作品总是把人类的困境搞得尽可能急促,由此凸显出决策的困境。但实际上,《星际穿越》中的危机感,一直就存在于现实之中。地球变暖,生态环境不可持续,物种不断灭绝,对发展的渴望大大抑制了对未来的担忧,这样的趋势似乎不可避免地让人类走向毁灭。只不过,现实中的毁灭并没有时间表,所以,也不存在某种急迫的决策。但是,即使有某个科学机构给出毁灭时间表,又能怎样呢?人类能够做出逆转未来的决定吗?又通过怎样的机制去决定呢?世界领袖的圆桌会议,还是少数大国的秘密磋商?以目前最为先进的政治制度,能够做出最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决定并得到全人类的遵守吗?诺兰显然对此感到悲观。如果人类的政治文明无法妥善处理人类最重大的事务,政治本身无疑就面临破产,或者事实上已经破产。这大概就是诺兰以秘密机构替代政府的内在原因。
 

  秘密运作虽然克服了官僚主义的延宕,否决了民主制度的低效,但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伦理冲突。与计划A相比,计划B无疑是一种可悲的、甚至是可耻的繁衍。倘若所有的地球人最终都灭绝了,那些被发射到外星系的受精卵又有什么意义呢?倘若绝境中的人类的根本利益无法得到保证,种族是否还有存续的必要?也就是说,种族作为一个抽象的存在,它的未来是否一定比所有个体的当下幸福更重要?如果这个问题必须得到回答,谁又是最权威的仲裁者?布兰德教授瞒着所有人做出了放弃人类但繁衍种族的决定,但他在死的时候流下了两行热泪。
 

  在极端情形下,赋有拯救人类使命的每个个体都将面临道德选择,无论是库珀、女布兰德抑或机器人。库珀该不该留在女儿身边?他该不该相信女布兰德对爱情的相信?曼恩博士的错误决定及其严重后果该被宽恕吗?库珀以自我牺牲的方式确保女布兰德能够前往人类的栖息地,但是却背弃了对女儿的诺言,他应该被赞美吗?这都是让人困惑的问题。库珀以迪伦·托马斯的方式飞进黑洞,却以违反科学定律的方式得到救赎,这大概是诺兰不得不做出的折中。美国人一如既往地鼓吹爱,甚至把爱看成某种不被理解的科学,但爱的实现却不得不以背离科学为代价。
 

  但《星际穿越》中最根本的道德问题,其实与时间有关。就像《超体》中露西所说,时间是存在的证明,时间是衡量一切的维度。但与此同时,时间还是人类至今还无法深入去理解的某种本质。相对论揭示出,时间是可以扭曲的。《星际穿越》也表达了这样的观念,在五维空间里 ,时间甚至像楼梯一样是可以漫游的。但是问题来了,如果时间是可以无限回溯的,如果你总可以回到某个开始,那么,任何选择都无所谓对错。当绝对的时间被取消之后,绝对的道德评判也消失了。就像库珀从黑洞中归来,在五维空间里淌着热泪,用摩斯密码劝说当初的那个自我“留下”,却不知道这种做法陷入了“祖父悖论”。如果库珀不曾出发,他就不可能回到过去去提醒自己。如果他从未来所发出的提醒被听取,那提醒本身也会因未来的湮灭而湮灭。所以,也许可以这样说,人类对于时间的理解的有限性,保证了人类道德的有效性。如果人类不能发明一种超越因果的道德观,时间漫游就是灾难。最乐观的想法是,随着时间观的升级换代,人类的道德观也焕然一新。但是,人类的心智准备好了接受一种全新的道德吗?
 

  迪伦·托马斯并不是国人所熟悉的诗人。他的身上,似乎就集中了某种充满暴力的道德冲突。他的诗歌鼓吹对死亡的战胜,讴歌催动流水穿透岩石的原始生命力,但他本人却因酗酒而暴毙。“不要温和地走进那良夜”,良夜是什么?死亡和灭绝。《星际穿越》正是对战胜死亡的诗性召唤的热切响应。但是不是一定要到灭绝的关头,人类才能听见诗歌的声音?

本文版权为文章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本网站链接:http://www.cul-studies.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