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夏:阅读是什么和怎么上阅读课--从实践而来 - 文章 - 当代文化研究
文章 > 王一夏:阅读是什么和怎么上阅读课--从实践而来
王一夏:阅读是什么和怎么上阅读课--从实践而来
关键词:王一夏 阅读
这篇文章本身就是接地气的知识生产。阅读是什么?怎么上好阅读课?作者从实践中做了细腻的总结。“就目前来看,阅读课能提供直接补充的是“缺少读书的兴趣”、“不知道怎么挑选书”和“想读好书没有人指导”的问题,间接提供回答的是“成长与生活的困惑需要解答”的问题。”

阅读是什么,怎样上好阅读课——从实践而来

    王一夏


    

    1,立人图书室项目的逻辑关系和发展方向

    

    我注意到目前邮件组的讨论有这样的特点,很多时候一个好点子出来,可能过了一段时间就被淹没了。原因可能有很多,不一一列举了。

    

    在此我向各位同仁提倡,凡是在邮件组遇到你认为有参考价值的点子/创意,或者在分享、推荐自己认为对立人的工作有参考价值的文章时,请根据立人的教育工作现状,结合工作的具体需要,给出实质性的心得、建议或参与性思考。

    

    在开始总结之前,我还想就最近“梦想格子”引发的,对立人教育产品谈谈我的看法:

    

    立人书库:解决书目与资源支持的问题;

    梦想格子(班级书架、班级图书角、图书站都可以):解决孩子接触图书的时间问题及硬件问题;

    实体的分馆:解决资源支持与活动场地的问题;

    冬夏令营(及各种外接项目):尽可能拓展服务类型,客观上增加了与用户接触、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机会;

    义工小组&班级图书角:激发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

    读书会&观影会/俱乐部:让图书馆成为活的有机体;

    阅读课:解决阅读推动的问题。

    

    在以上的产品中,与阅读直接相关的包括:立人书库(提供资源支持,解决了缺书的问题)、梦想格子(提供硬件支持,解决了缺少时间的问题)、阅读课(阅读推动)。除此之外还有几个问题:

    

    1)如何获取学校与老师的支持?

    2)如何培训阅读教师?

    3)如何进行用户研究?

    

    关于第1点,如果是与学校合作的新分馆,在合作协议上可以加入一条,合作学校必须在学校的课表内提供阅读课的课时。同时,如果将来立人有针对阅读教师的培训,可以邀请部分合作学校的语文老师参加。

    

    关于第2点,培训阅读教师即使目前还未放上日程,但也是急需考虑的。现在做阅读推广的机构这么多,已经逐渐积累了相当可观的经验与产品,在这种情况下,立人能做出什么优势?我认为,立人的优势不在于阅读课程多么多么牛,而在于我们拥有一支专职义工队伍驻扎在本地。这就是我想讲的第三点。

    

    第3点我认为是立人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去操作的。“用户研究”是伟恒提出的词,我们也可以用“学生个案”或者什么的代替。对用户的跟踪记录与服务,以及相对长期的个案积累,是我们天然拥有的第一手资料库。这个资料库的重要性我就不在此展开了,但这是我想在阅读课的操作思路中强调的,重视阅读的个体体验,以及跟踪记录。

    

    2,对阅读课的总结

    

    接下来是我的阅读课总结与操作思路,供各位开展阅读课的同仁参考。

    

    1)阅读是什么

    

    作为生活方式的阅读:私人的和“共读”

    

     关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书会告诉你不同的答案。但于我而言,就像其他的事情(比如下棋、一起打球等等)一样,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既然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它首先应该是个人的,其次才是公共的。“个人的”意味着阅读是私人化的体验。朱永新老师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从一个人所交的朋友,他所读的书,他去过的地方……大抵可以判断出此人的质地以及水平。

    

    如果要提严格的“公共”意义上的阅读,那么“共读”算是一种。“共读”包括亲子共读、班级共读等等。在时间的纵线上,“共读”可以对应的是一个时代的书单。南方周末有个栏目叫“我的秘密书架”,在各种报刊读物的读书版面,经常见到的是“×××的阅读史”等等标题。他们时不时会提到某本书,或某几本书,对于一代人来说,这些书意味着建立其上的共同的精神记忆。这是时间意义上的“共读”。

    

    空间意义上的“共读”,所指的差不多就是图书馆里的阅读了。图书馆提供的是这样的一种公共空间,图书馆不止是书,更重要的是书与人的相遇、人与人的相遇……就像一个屋子里有了人不一定会称为“家”一样,光有书的地方也不能被称为“图书馆”。因为有书与人的奇妙对应,图书馆就不再是“书的仓库”。

    

    阅读也是一种能力:理解、误读、沟通、语感

    

    “阅读”时常会与“理解”这个词放到一起,这说明了,阅读首先带来的是理解。

    

    与“理解”相对应的一个词是“误解”(我更愿意用‘误读’一词),“误读”出现在生活的角角落落,你表错情,我会错意,等等等等。误读可能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也有可能发生在人与阅读的对象之间。

    

    更宏大意义上的误读发生在文明与文明之间,时代的知识分子们为着弥合文化之间巨大的差异做着努力,这种努力叫“翻译”,以玄奘的译经场为例。更加古老的努力是“解释”,或可称为“注释”。无论是西方传统上的圣经注释源流,或者中国学术传统上的“注疏笺解”,都是对经典的一种解读。

    

    与“阅读”相对应的是“表达”,如果把人脑比作一台计算机的话,那么前者是输入的过程,后者是输出的过程。

    

    如果说到“表达”,还要提另一个词“沟通”。表达更大意义上是单向的,我只管输出我的,你爱咋咋的。这是语言的1.0状态。语言的2.0状态是“沟通”。沟通是双向的。

    

    与“阅读”密切相关的一个词是“语感”,或者是说一个人的“文字感觉”。之所以说“文字感觉”,可能是因为文字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稳定的一种媒介。我们谈到阅读的时候,大部分谈的是阅读文字(文字的大部分载体——书),从这个意义说来,“语感”是阅读能力的某一部分。

    

    我们都知道人的感觉有很多种,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视觉……就阅读而言,视觉与听觉占了大部分,但不是全部。根据这几种感觉来看,我们可以知道,与阅读能力相关的几种能力是这些:观察、倾听、感受……等等。

    

    正因为如此,阅读的对象也不仅仅是文字,它包含了我们所能听到的、看到的、感觉到的一切……这是广泛意义上的“阅读”。这意味着,我们时代的阅读对象,不仅仅是纸书,也包括了电影、音乐、戏剧……等等等等。

    

    2)阅读的阶段

    

    所有的阅读都是基于个人的体验之上的,如果需要用某些词语概括,那么阅读的轨迹应该是这样:从生活出发→提出问题→读书→思考→尝试回答问题→回归生活。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阅读起到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

    

    对于儿童(四年级以前)来说,绘本与图画书显得特别重要,因为这两者都是文字与图像的结合,而且更为合适的方式是亲子共读,由父母读给孩子听。

    

    图画书能提供:想象的空间、对事物的认识、简单的重复、美感、对文字与图画的好感、故事的基本结构和事件的逻辑。

    

    故事为什么重要?因为故事是创造力、想象力的表现。讲故事是你利用自己的想象重新创造的过程。同时,在遇到问题时,一方面你需要回溯之前的情节(记忆、回溯),一方面需要根据提示预测下面的情节(想象、推理)。这就是为什么《一千零一夜》在初中生阅读排行榜中长盛不衰的原因……对于小孩子来说,会讲故事是个让人羡慕的本领。

    

    在小学三年级前是学习阅读的阶段,主要是培养阅读的兴趣,以阅读图画书与辅助的各种游戏为主,主要是让儿童享受阅读的乐趣。

    

    小学三年级以后,则为从阅读中学习的阶段,主要是从阅读中获取对事物的基本知识。这个阶段需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同时不要以标准答案来扼杀孩子的想象力。

    

    小学五年级以及初中的三年,是阅读量开始有所积累的阶段,孩子开始建立阅读的自主意识与兴趣。这个阶段需要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以保证其阅读量,同时协助他在感兴趣的领域获得自己的优势与自信。在兴趣与知识之后,自信心将成为孩子持续阅读的动力。

    

    初中与高中的阶段,请各位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充……

    

    3)上阅读课之前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A:什么是阅读课?

    B:为什么要有阅读课?

    

    阅读课是义工进入课堂的一种方式,在阅读课上,义工作为老师站在讲台上,与学生有了更加真实的接触,对本地老师与学生的心态能有更好的把握。这个东西不是可以看得到摸得到的实在的东西,但我觉得非常重要。如果我们不去了解我们的服务对象,了解他们的现状与实际需求,可能导致的后果是我们在自说自话,一厢情愿,我们的产品也没有真正的竞争力。

    

    其次,可以促进更多的小孩来图书馆看书,客观上可以增加图书馆的人气。

    

    C:你希望在阅读课上让学生记住什么?

    

    阅读如果变成了一个功利的目的,那么就会有很多没必要的负担了。所以,对于阅读课的老师来说,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不做什么。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阅读。

    

    D:你会如何上第一节阅读课?

    

    想象一下你坐在讲台上,你会怎么向学生介绍自己?会如何介绍这门新颖的“阅读课”?你会如何引导与学生的互动?

    

    4)准备阅读课时你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可以从一个系列问题去接近这个目标:你认为阅读课的对象(学生)缺少什么?——> 书?读书的时间?读书的兴趣?不知道怎么挑选书?想读好书没有人指导?成长与生活的困惑需要解答?

    

    就目前来看,阅读课能提供直接补充的是“缺少读书的兴趣”、“不知道怎么挑选书”和“想读好书没有人指导”的问题,间接提供回答的是“成长与生活的困惑需要解答”的问题。

    

    下一个问题是,我的阅读课能提供什么?我们不需要对阅读课抱有那么多的期望,期望它是万金油,能解决大部分的问题。这是不可能的。只有制定有针对性的、小而具体的主题与目标才最有可能接近成功。

    

    我在给一年级的小孩上阅读课时定的目标是“提一个好问题”。这个缘起于我上大学时某老师的一句话,他说“本科你需要学会提一个好问题,硕士你需要学会回答一个问题,博士你需要学会说清楚一个问题”。

    

    怀疑是智慧的开始,在第一节课的时候我把这句话带给了每个班的学生。

    

    其次,在准备阅读课的材料时,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自己擅长什么,感兴趣的是什么?”《三个白痴》(three idiots)里有句话说得很好,“跟随你的天赋”。对于我来说,教育就是一个激发每个人的“天赋”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首先是自我的激发。

    

    最后,你需要对阅读课做一个整体的规划。一周的时间中,哪些时间用于备课,哪些时间用于关于阅读课的学习,哪些时间来集中进行课前备课,课后你需要安排时间及时记录、更新课堂日志,以及整理资料并保存。

    

    5)在阅读课上你需要处理的几个事情

    A: 控制课堂节奏、时间(掌控能力)

    

    B: 如何应付课霸/如何打破课堂的沉闷

    

    C: 破除小孩对提问与回答的恐惧

    

    D: Hold住你的状态(尽量幽默、放松)

    

    E: 获取学生的信任

    

    F: 了解、理解学生的需要

    

    G: 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H: 让学生明确知道你的期望

    

    I: 尽可能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

    

    J: 保持孩子思维的活跃性

    

    6)在阅读课后你需要考虑的几个事情

    

    A: 与学生建立真实的联系(个案)、一对一的交流

    

    B: 跟踪学生的成长(阅读史)

    

    C: 记录、更新与保存课堂日志、记录表

    

    D: 资料的整理与保存

    

    E: 自我的学习、更新

    

    F: 对阅读课效果的评估(通过调查问卷、测试、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数量与质量、有多少人与书建立起了联系)

    

    7)阅读课怎么上?

    A: 形式

    

    参与式课堂、讲授式、引入罗伯特议事规则、讨论会、分享式、讲故事、游戏式、活动式、互动式、体验式、分组教学 etc

    

    B: 第一节阅读课怎么上?

    

    我的第一节阅读课大概是这样上的:1)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或给他们带去一个有趣的让他们印象深刻的游戏) 2)介绍阅读课是怎么回事,怎么上 3)认识同学(每节课认识几个就可以) 4)给自己上课的内容留一个悬念 5)一个小调研(根据各班的情况有所调整) 6)问答环节

    

    第一节相当于导论,重要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以后的阅读课抱有期待,所以正式的上课内容可以先留个悬念(当然这是给初中一年级学生的上法)。借由小调研与互动的问答环节,可以快速地了解一个班的状态,根据他们的状态采取不同的上法。

    

    C: 大概每一节阅读课都是怎么上的?

    

    大致包括以下环节:热身、引入主题、展开主题(穿插互动)、自主阅读、问答

    

    具体情况根据阅读课的不同主题有所变化……

    

    D: 不同年龄段(小学、初中、高中)的阅读课都是怎么上的?

    

    小学阶段,应该图画书与朗读结合,个人认为不应倡导大声的齐声的朗读,找对自己读书的感觉最重要。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上,就直接给他们讲绘本,等到小孩跃跃欲试之后,可以让他们上台来讲绘本。

    

    初二前的孩子听力大于视觉能力,所以应注重朗读,可以加入互动式的表演环节。具体的做法比如:选好一本书(书的选择很重要),用半个学期的时间让他们根据书来排话剧。剧本道具等等等等都让小孩自己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朗读自然会排上用场。又或者布置一些共同完成的任务(比如每人回家选一张老照片,跟大家讲这张照片的故事……)

    

    高中阶段,可以引入罗伯特议事规则/或开放空间原则,用一个学期的阅读课让他们慢慢熟悉这样的公共空间表达方式。

    

     针对初高中的阅读课,建议专职义工从自己的专业背景(知识背景)或最擅长的领域入手,有主题的设定最好,主题可以是每节课的主题,或者每个学期的主题。如果有心理学背景的同仁,不妨开设一些常识性的讲座。个人认为,心理学与社会学是无论你身处哪个学科都会遇到的。

    

    8)阅读课的资源支持

    

    A: 阅读课的主题

    

    低年级:可以引入博物与自然的概念

    

    初中生:引入哲学启蒙、科学启蒙、推理能力的引导

    

    高中生:心理常识的引导、写作文本的引入、开放空间与罗伯特议事规则

    

    低年级的注重价值观的培养,高年级的注重行动能力的培养

    

    B: 阅读课的材料

    

    不管是小初高,电影、诗歌、戏剧、音乐、游戏、朗读等等都可作为阅读课的组成部分。

    

    如果不知道阅读课的材料从何获取,可以参考《青春读书课》《新语文读本》《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这几套书。选什么样的书?不妨参考附件中的几种书目。

    

    C: 立人书库的支持

    

    阅读课的课程设计以立人书库(包括书影音)的资源为依托,这意味着阅读课的材料不仅仅是书,有可能是电影,或者其他材料。

    

    9)可供参考的外部经验

    

    杜郎口中学的分组教学经验

    

    真爱梦想的梦想课程

    

    家常读书社区的朗读

    

    越读馆的教学方式

    

    亲近母语的理念

    

    红泥巴俱乐部的绘本书目

    

    小石的教育资源列表

    

    

    10)附件

    红泥巴阿甲探长&阅读推广人:班级阅读18招

    

    小书房创始人&阅读推广人&儿童文学作家&译者漪然:阅读引导员入门手册

    

    小书房:小学1-6年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新教育: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表

    

    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书目

    

    漪然:0-14岁阅读书目

    

    (以上适合小学、初中低年级的阅读课)

    

    几种:《打造儿童阅读环境》、《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朗读手册》、《如何说孩子才会听》、《青少年最重要的6个决定》、杨晨(北京DJ)朗读的海子的诗 《九月》、《房屋》等等等等。

    

    林达的书,适合用来做案例分析

    

    下载(绘本):

    

    http://www.rayfile.com/zh-cn/files/acc6b54a-1f29-11de-bbbf-0019d11a795f/

    

    http://www.rayfile.com/zh-cn/files/f42cb75c-1f30-11de-b141-0019d11a795f/

    

    --

    

    王一夏 Summer Wong

    立人乡村图书馆 China Rural Library

    http://www.xctsg.org

    

    
本文版权为文章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本网站链接:http://www.cul-studies.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