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村文学专访 | 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 - 文章 - 当代文化研究
文章 > 皮村文学专访 | 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
皮村文学专访 | 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
关键词: 文学 皮村 工友之家
前不久,当代文化研究网以“皮村文学”为主题,为大家介绍了北京工友之家文学小组成员们的原创作品。十一长假期间,小编分别与文学小组的组织人付秋云和写作上最为活跃的组员张子怡(笔名寂桐)进行了访谈。
·         编者按

前不久,当代文化研究网以“皮村文学”为主题,为大家介绍了北京工友之家文学小组成员们的原创作品。这些作品以朴实、真诚又饱含情感的笔调书写着皮村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个位于京郊的城边村也通过文学的方式再次走入我们的视野。工友之家组织创办的文学小组在过去一年里不间断的活动和张慧瑜老师不辞辛苦的授课,让作者和读者们共同收获了这些宝贵的文字。

 

为了对这些难得的创作有更加深入的体会,十一长假期间,小编分别与文学小组的组织人付秋云和写作上最为活跃的组员张子怡(笔名寂桐)进行了访谈。小付和子怡都是工友之家年龄很小的骨干成员,她们并不是公益机构的名人,但每天都在踏实地工作,为工友和工友之家发光发热,相对于大多数的社会青年来说,她们有着不一样的人生选择。这次的访谈虽然因文学而起,却不希望仅仅局限在文学的话题中,而是对两位受访者的经历、成长和思想有更加完整、丰富的呈现。


 

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

——访皮村文学小组组织者付秋云

 

访谈人:李晨

受访人:付秋云

时 间:2015年10月5日下午

 

李晨:小付你好!首先向你表示感谢,无论是我个人还是当代文化研究网,都特别感谢你接受这次访谈!今年八月在北京皮村认识你,但因为我停留的时间不算长,所以对你了解太少,很高兴借这次访谈的机缘,可以有更多的交流。

能不能请你先详细介绍介绍自己?

 

小付:我叫付秋云,今年22岁,来自河南,算是中专毕业吧,那时在学校里学的是电子专业,其实也没怎么学。2008年下半年,我和堂姐一起去苏州开始打工,最初进的是华硕的厂子。干了半年,2009年过年回了趟家,属于辞工回去的,等再回苏州的时候就换了一家厂。

 

李晨:后来进的什么厂呢?那时候你才十几岁,出这么远的门在外打工,能适应得了吗?

 

小付:后来又进了其他的厂,前后换过好几个大大小小的厂子,但干的时间都不长,所以具体是什么厂现在也想不起来了。有的厂待上一天半天的就走了,因为在招工时听到的待遇情况跟上班后同事聊的完全是两样,所以就趁早出来了。进厂打工,这种生活很枯燥也很单调,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要起床洗漱,买个早餐后开始排队等厂车,再进厂打卡工作,打卡时间只能早不能晚。下午五点下班,还要排队等厂车然后回到住宿的地方,买份饭回来吃,之后就休息,睡觉。那时的上班时间是早八晚五,一个月一倒班,变成晚八早五。

 

李晨:那段时间有什么业余生活吗?跟厂里的工友能交上朋友吗?

 

小付:没啥业余生活,有时周末休息两天的话就去网吧通宵看电视剧。交朋友,算是能吧,在生产线上跟岗位附近的人能聊上几句。但是工厂的人流量很大,工人们又来自全国各地,大家最初都有会有界限的,也不敢太熟;另外就是流动性也很大,刚认识没多久的工友可能就辞职了,然后去了另外的工厂或城市,基本就不怎么联系了。

 

李晨:你前后加起来在工厂打工多久呢?

 

小付: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大概一年多吧。

 

李晨:当时有接触到苏州的工友家园吗?

 

小付 :2009年的时候接触到的。当时工友家园的图书室是开在网吧旁边,我去网吧的时候,看到了。刚开始不敢进,怕是要收钱或者有其他圈套,后来看别人都进去看书、打球,我也跟着进去了。家园有小组活动,因为场地小,就在图书室里进行,我在那儿看书的时候,就一起参与了活动,感觉还不错。之后就经常去那里玩跳棋和五子棋,后来举办棋艺比赛,我也加入了筹备。从棋艺比赛过后我就很少去网吧看电视剧了,经常去那边参与小组讨论活动和下棋。

 

李晨:去工友家园次数多了,就慢慢从参与者变为组织者了。这些活动是日常生活里比较开心和有意义的事情吧?

 

小付:是啊!当时我在一家小厂工作,会经常加班,但工友图书室的活动又很多,我就经常请假去参加活动。2009年的五一劳动节,我们还举办了联欢晚会,我当时参加了合唱团,唱的是《天下打工是一家》。

 

位于苏州木渎镇沈巷的工友图书室(图片来自网络)

 

李晨:我知道你后来到北京的工友之家创办的工人大学来学习了。进工大跟你在苏州时经常去工友家园肯定关系密切吧?

 

小付:嗯,我去工大就是工友图书室介绍的。

 

李晨:当时怎么下定决心去工大了呢?

 

小付 :我也犹豫了好久,觉得要一个人从苏州去北京,工大的学习和食宿又全部免费,就担心安全,担心会不会是骗人的。那段时间每天都在纠结中度过,想学电脑知识,又觉得不太敢相信。后来因为在图书室认识了从工大一期毕业的学员,有次我和他聊了很久,聊工大的学习生活,聊完就下定决心要进工大了。

 

李晨:下定决心后,就离开苏州去北京了?

 

小付:嗯,一开始就我一个人报名,后来在临行前不久,又有一个人也报名了,我们俩就一起买火车票过来了。

 

李晨:你什么时间进的工大,是第几期学员?来了之后感觉如何?

 

小付:2010年三月份到北京的,是第二期学员。刚来的时候感觉不是特别好,因为工大位于北京平谷的校园那时刚刚租下来,一进去,杂草丛生,地方也很偏僻,当时有点害怕。而且最初只有我们两个从苏州过去的学员,过了一段时间才来了第三个。我们那一期原本预计三月开学,但学员迟迟未到,就延后到五月才开学。

 

李晨:你们那期后来一共多少学员呢?五月开学后氛围怎么样,学了哪些东西?

 

小付:我们那期入学的一共十八个学员,中途因自身家庭原因走了两个。那时工大的课程还较为简单,主要学的就是电脑硬件维修,另外还有小组成长活动、法律知识普及等等。但氛围特别的好,从开学之后的军训那段时间开始,大家彼此熟识,就团结起来了。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我们学校旁边不是有个大操场吗?军训期间徐贵军同学想在操场挖出一个五角星的场地来种植,刚开始我们谁都不认同,觉得不可能,然后他就利用午休的时间开挖。过了两天,大家商量了一下,就决定一起干,不管能不能弄成,都一起来,后来还真做成了。

 

李晨:这个有意思,跟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情节挺像的呢!还有其他印象深刻的事情可以讲讲吗?

 

小付:嗯,当时老师们每晚会给我们放《士兵突击》,组织大家观看,让大家学习许三多的精神。我们有个叫阿雪的同学,她有羊癫疯病,心烦的时候会发作,刚开始我们都挺害怕的,后来她再发作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大家一起帮助她,她烦心了就经常开导她,给她讲开心的事。还有就是,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们学校的校门必须倒锁着,进出都要请假,然后拿钥匙开门。大家觉得这样不公,就集体向诸老师(当时的工大校长)谈。交谈后,觉得老师们主要是为了我们的安全着想,然后大家就都释然了。我们工大二期学员,因为人不多,就没分班,只分了个组,所以大家做什么事都是一起干的,包括学习、生活、劳动、种菜等等。

 

李晨:这种“一起干”是怎么形成的呢?军训后大家熟悉了,彼此了解信任了,就自然地集体行动了?

 

小付:很大程度是通过军训,特别是挖了那个五角星,让大家团结在一起。另外就是老师的用心也很重要。那时候工大还处于办学初期,什么都是刚开始,大家都在摸索,包括老师对我们教育式。

 

位于北京平谷县张辛庄的工人大学(李晨 摄)

 

李晨:嗯,工大的定位比较特殊,不同于一般的职业学校,教育学生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吧?

 

小付:这个我不大能说得好。教育方式上不同的地方,我觉得就是老师会融入我们学员当中,不像外面的老师那样,高高在上,让我们去仰视。工大的老师更像是学生的引导者,而且跟我们一起,共同生活、探索、学习。

 

李晨:你在工大学习了多久?有什么重大的收获吗?

 

小付:我们是五个月的校内学习,加一个月的校外实习。收获的话,除了知识、友谊外就是成长了很多,见识到了很多,也了解了社会上有这么多的机构在为工人们考虑。

 

李晨:从工大毕业后你就直接留在皮村的工友之家了?

 

小付:嗯,我毕业后就留在了机构。

 

李晨:当时不想再回工厂打工了?具体怎么考虑选择的呢?

 

小付:是的,毕业后就想留在这。当时最后一个月的实习,我特别想去苏州的工友图书室,后来没有被分配到那,就留在了皮村工友之家的儿童项目组实习,经常跑北京各地的打工子弟学校,通知他们有什么什么活动或者谈合作。实习结束后,得到消息说可以留在打工博物馆和社区工会工作,我就决心留下了。因为从我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这边的工会和苏州工友图书室的定位基本相同。我想留在这接触工友、服务工友。

 

李晨:当时有想到未来的前途打算吗?

 

小付:有啊,很迷茫。从实习和快毕业的时候我就一直在迷茫,想以后的打算,以后要去哪里等等。想了很久后,觉得还是留在这里比较好。

 

李晨:留下是认同机构,觉得这个工作有意义?

 

小付:是的。

 

李晨:那之前的迷茫呢?决定留下就解决了吗?

 

小付:刚开始对这边的实习和工作什么的不适应,还是处于迷茫期,慢慢的稳定下来后就不再迷茫了。

 

李晨:算起来,从2010年到现在,你在机构工作将近五年了吧,都做过哪些工作呢?

 

小付:实习阶段是在儿童项目组,正式来工作就是在博物馆和社区工会。现在也负责博物馆的接待和工会整体工作的执行及文学小组的组织。

 

小付在平谷同心农园(照片由本人提供)

 

李晨:嗯,我最近也读到文学小组工友们的作品集《皮村学》,很有意思也很丰富。想了解一下这个小组是怎么建立的呢?

 

小付:文学小组在去年的十月成立起来的。起初是我们工人大学十期的一个毕业学员来工会实习,想开办文学小组,经过集体商议,又通过和工友聊天沟通,觉得文学小组可实行。有的工友很喜欢写作,大家可以在一起学习、讨论、分享自己写的东西。然后我们就宣传招生、招募老师,慢慢地开办起来了。

 

文学小组招募启事(李晨 摄)

 

李晨:于是就招募到张慧瑜老师过来上课啦?

 

小付:对呀,一开始是个杂志社的人报名来当老师,但因为这边太偏、太远就放弃了。后来慧瑜老师给我发信息介绍他自己,说可以来讲课,还说以前有来过,对我们这边也很了解。联系妥之后,他就来讲课了。中间吕途老师和我们机构负责社会企业的王德志大哥也给大家上过课。

 

李晨:那么小组的活动一直是以每周教师授课的形式进行的?授课内容包括哪些呢?

 

小付:慧瑜老师每次讲课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基本主题还是围绕着诗歌创作,课上会欣赏一些像郑小琼啊、许立志啊等比较知名的工人作家的诗歌,大家很受触动、很有共鸣。也会点评小组成员们自己写的诗歌、散文。此外,还讲一些近期的重大新闻事件,老师课前会找到很多详细的资料来跟大家一起分析探讨。其实上次你来参加活动后的总结就挺好!

 

 

李晨:组织文学小组之前,你有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吗?我看到社区工会的《皮村报》是你在做编辑,《皮村文学》里,也收录了很多你的文章呢!

 

小付:以前在苏州有每天写过日记,后来改为周记,再后来就改为大事记了。在工大也写过周记和大事记,工作时也写过,但是最终都没坚持下来。这两年才正式地开始看书,会看很多文学名著。

 

李晨:有没有你特别喜欢的文学作品?

 

小付:挺喜欢路遥写的《人生》,还有《平凡的世界》也很不错,我看了书,又看了电视剧。

 

李晨:《人生》和路遥的作品打动你的是什么呢?

 

小付:路遥的作品很写实、也很形象,我喜欢他的写作方式。关于《人生》,我的感触是,人的一生会有很多曲折的事情(经历),不管你在外遇到什么样的大风大浪,都会有家乡这个地方在做你的后盾,为你遮风挡雨。

 

李晨:就是说高加林虽然抛弃了巧珍,在城市的生活也失败了,乡村依然可以接纳他回来,是吗?

 

小付:是的。

 

李晨:1984年,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上映时,据说观众从电影院走出来后讨论怎么看待高加林就吵架,你理解高加林的选择吗?赞同吗?

 

小付 :理解但不太赞同。理解是因为现实社会所迫吧。

 

李晨:文学小组从创办到现在已经一整年了,能谈谈其中的收获吗?

 

小付: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大家在不断地进步,尤其是小组成员张子怡。每次交的作业、写的诗歌都有很大进步,越来越成熟了。郭福来的作品写得也很好,我个人特别喜欢,比如《工棚记鼠》,他在一篇文章中能那么形象地描述一个故事,我要向他多多学习、多看文学类的书籍。

 

李晨:最后能谈谈你对文学小组的期待吗?比如希望进一步学习和接触的东西?

 

小付:慧瑜老师前面的讲课内容啊,方式啊都特别好,以后还希望在文学写作的方式、技巧这些方面能教得更多更深入,提升大家的写作能力,比如推荐比较好的作品、书籍,多鼓励大家写作或传授一些方法、经验等等。现在的困难是大家想多写东西,但拿起笔了却不知道怎么开头、怎么写。我特别期待工友们能写出越来越多的作品。

 

李晨:你很重视写作能力呀!

 

小付:我喜欢这样一句话,这句话也可以作为我们创办文学小组的目的,就是,文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都是可以用文学来塑造的。文学写作可以让大家自主地把工作、生活中的事情表达出来,发出自己的声音。

 

李晨:嗯,再次感谢你接受访谈。当代文化研究网也会持续关注和支持皮村工友们的文学创作,相信文学小组会越办越好!

 

本文系当代文化研究网独家访谈,转载请注明出处。

 

 

附:随写心记(小付)

 

从 2010 年来到北京,注定开始不平凡的生活。先是上了工大,学习到了我梦 想已久的电脑知识,后又如愿以偿地找到了相对稳定的工作。

在成长中,每个人都注定会面临迷茫,我也不例外。从 2010 年毕业季开始, 整天烦恼,觉得自己以后没有出路了,不知道自己将要做什么,非常迷茫,一点方向都没有。后来因没有方向而顺其自然地听从安排来到皮村社区工会工作,一 边工作,一边摸索学习,不知不觉中度过了这几年的生活。其中,不乏有迷茫、 困惑和苦恼,自己想不通就经常求助于其他同事。后来自认为觉得不能靠别人一 辈子,所以慢慢地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就不再事事找同事来调节了,逐渐学会了自己调节心态。虽然还有烦恼期,但这是所有人都不可避免的。慢慢地,慢慢地 不再想迷茫这两个字了,也不再想自己以后要做什么了,我想我可能在这里扎根了吧,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一个稳定场所了。

去年,被孙恒大哥常说的反思所影响,一整年都在困惑之中,经常因各种事 情纠结,对工会工作的意义而困惑、烦恼,觉得工作一下子失去了意义。年中的 时候,曾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来考虑并反思自己做了近四年的工作。想工会存在的 意义,关于工会的理念等。在网上查了大量工会的资料,也向很多人询问工会到 底是做什么的,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包括也调整了工作制度,组织了团队建 设等。但是最后的效果都不大,不大的原因有很多。后来这事就不了了之了,我 也再没触碰过这事,原因也不明。

今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工会工作人员减少了,而我成了工会的具体 执行者,感觉担子和压力更大了,很多事情都要逼着自己去做、去操心。时常烦 恼,时常思考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这份已做了近五年的工作,这个念头出来后就一 直不断的思考、纠结,但又没有勇气做出决定。

总的来说,这五年来我的成长很大,使我成为了有自主思考能力的人,成为一个有自由之身的人,成为一个不再以经济金钱为主要生活方向的人,成为一个不再像机器那样拼命挣钱的人。

 

2015 年 5 月

本文版权为文章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本网站链接:http://www.cul-studies.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