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力出现在中国,另一方面又偷偷摸 摸地向它敞开怀抱。每个中国学生都学 过虎门销烟,但是从这个任何历史课本 都没提到过的太平手袋厂,现代史开 始 于 一 个 手 袋 厂。”
寥寥几笔,完成了中国从半殖民地 到全球新兴经济体的转型。这个日渐强 大的中国是美国潜在的对手,她动力十 足、一日千里,不过幸好这个日新月异 的城市,还未完成,还有那么多的极端 与龌龊。她值得期待,在罪恶中开出迷 人的“恶之花”来。
这当中最迷惑人的花朵,就是张 彤禾着力描写的几个工厂女工。伍春明 们从农村来到城市,通过不断奋斗,在 血与泪的挫折中成长,最终完成自己的 阶级跃升,从流水线女工到办公室白领, 从传销发财到合伙开公司,姑娘们改变 命运,重塑自我,她们的成功信条是“你 只有靠自己”!至此,我们已经发现,这 是彻底的以个人拼搏实现上升流动的美 国梦,这个美好的美国梦属于赤手空拳 打下一片天地的华裔张彤禾,也属于张 彤禾青睐的 19 世纪拓荒西部的美国移 民,但是绝不属于东莞的中国女工。
有意思的是,在情感上,相较于同 样的中国知识女性梁鸿,张彤禾对这些 女工们表示出了毫无保留的认同。她在 书中不断追溯自己的家族史,不断回顾 自己在美国的成长和生活经历,因为在 她看来,她跟伍春明们是一样的 :打工 妹从乡村来到城市,居无定所漂泊无依; 张彤禾的父母从台湾移民美国,在一个 陌生的国度扎根奋斗。那种离家的孤独感 、与 环 境 的 疏 离 感 ,让 张 彤 禾 感 到“ 原 来我跟我写到的那些女孩有那么深的 联 系 ”。 再 一 次 的 , 我 们 又 得 到 了 一 个 他 者的故事。并非如梁鸿区隔出的写作者“我”与农民工“他们”,张彤禾记录的 这个他者故事,是内在于作者自我的“他 者 ”。 正 是 通 过 作 为“ 他 者 ”的 写 作 对 象 , 作者获得了自己的身份认同。换句话说, 东莞女工们的成功神话,其实是张彤 禾这个新移民的个人成功奋斗史。这个 他者的故事并非不够真实,如读者们提 醒的,作者忽略了能够实现阶层跨越的 打工妹,实属凤毛麟角,而且伍春明们 的中产生活并不稳定。更重要的是,张 彤禾屏蔽了一个真正尖锐的问题,那就 是中国女工们的艰辛生活,正是全球不 平等政治经济结构的后果,中国经济的 腾飞有赖她们廉价的劳动力,美国中产 享受的物美价廉的商品,是建立在她们 惨痛生活的代价之上的。又一次,我们 不得不把视野拉开去,再度处理全球 政治结构范畴中的自我与他者关系,去 思考日渐崛起的中国如何定位自己新的 国际位置。
2 0 1 3 年 以“ 非 虚 构 ” 为 旗 帜 的 这 几部作品,都显示出了一种范式的危机。 其间调查者的位置,写作者的立场,研 究主体与描述对象的关系,都是浮现出 来的新问题。这些正在变成“新工人” 的新生代农民工们,将占据什么样的社 会位置,他们与城市中产者将形成何种 关系,当知识分子讲述他们故事的时候, 是为底层代言,还是新的权力组构的一 部分,这些都值得我们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