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评吕途新著 - 文章 - 当代文化研究
文章 > 为了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评吕途新著
为了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评吕途新著
关键词:吕途 新著
“一个书写者想要写出这样的文字,恐怕不单需要有学识,更要有与自己的书写对象完全融为一体的认同感,以及因为目睹书写对象所承受的不公不义而产生的那种义愤感。
               

    张萌是一个年轻的女工。上初中的时候,她的梦想是为人民服务。然而,经历了几年打工生活的辛苦,结交了一个做生意的男友之后,她不再看得起自己身边那些“不求上进”的打工青年。她“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开始做起传销,幻想着自己能成为成功者。

     张占波在打工生涯中辗转流离。说起自己所属的打工群体的命运,他表示:我们不能抱怨社会。这个社会上有人开宝马,而你只能骑自行车,那肯定你自己是有问题的。你应该去反思自己的问题。学会象一个有钱人那样去思考,你才能成为一个有钱人。

     苏浩民从18岁开始,在舅舅开的模具厂打工四年多。那段时间里他身边所有的人都在赌博嫖娼,而他不甘堕落,一直在寻找自己生活的方向。他曾尝试骑行环游祖国,也曾被自己的亲弟弟骗去参加传销。多年以后,他仍然在另一家模具厂做着刚出来打工时的工作。为了平复内心的不安,他开始研读佛学,接触传统文化。

     王海军技校毕业后来到苏州打工,生活水准因辛勤的工作而慢慢得到改善。一次参加公司员工集体罢工维权的经历,让他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他渴望能够在城市扎根,为自己创作美好的生活。

     ……

     翻开吕途的这本《中国新工人:文化与命运》,读到的是如上一则则的生命故事。这些故事让我们真切地感知到来自新工人群体的彷徨与迷惘、不安与失落、勇气与希望。严格地说,这不是一本我们所期待的社会科学研究著作,但它无疑比我们所期待的那种学术著作要更加叩人心扉,激发起我们无尽的感受和思考。

     在此书的前言中,吕途开宗明义地告诉我们她在此要加以探讨的是新工人的文化。而对于文化,她借用了英国文化研究学者雷蒙.威廉斯的一个界定,指出文化是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文化属于个体,但更属于社会。它是一种关乎我们所有人在此时此地的整体生活方式的体验。

     读完此书之后,我在想:假如我们暂且搁置当下中国社会的分裂与矛盾,承认我们所有人在当下的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一种整体性的经验的话,那么不得不说,当下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并没有太多人能胜任这样的工作——去对这一整体性的经验进行描述和思考。

     毫无疑问,吕途的这本书圆满地完成了这个使命。书中有一段又一段工友所讲述的亲身经历;还有吕途在调研中拍下的一张张照片,展示着工友的工资单、工卡、狭小的出租屋,老家或是破旧或是空荡荡的房子;更有吕途在与工友们的交流讨论、甚至QQ聊天时记录下来的彼此的思考和争论。正是这些素材,让手捧此书的知识阶层得以切身去感受3亿新工人所组成的中国社会。自然不难想象吕途为此所付出的努力。本书的第一编,记录了吕途两次混入工厂流水线打工的亲身经历。大概也正因为如此,她在描述3亿中国新工人所组成的整体生活经验时,将这种经验呈现得如此丰满而富有质感。

     行文至此,不由想起英国新左派历史学家E.P.汤普森的《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在那本书里,汤普森曾讲过一个令我感到心惊的故事,他说十九世纪英格兰手工织工的妻子临盆时,都是双脚站立在地面上。两个妇女站在她身边帮助她分娩,她就用双手搂住这两个妇女的脖颈。生理的痛苦使得她们几乎要把扶她的人拽倒在地上。为什么她要这样生下自己的孩子?因为她贫穷。躺在床上分娩会弄脏被褥,而她的家里没有多余的床单可以更换。

     为汤普森的文字赞叹之余我不禁想:一个书写者想要写出这样的文字,恐怕不单需要有学识,更要有与自己的书写对象完全融为一体的认同感,以及因为目睹书写对象所承受的不公不义而产生的那种义愤感。吕途的这本书每每让我联想起汤普森那本《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在我看来,两者的书写方式有着微妙的近似。这种书写方式沉重艰辛,但必定将赢得光荣。

     认识吕途已经有6年多了。最初认识她的时候是在皮村。因为被新工人艺术团的演出所感动,我决定尽自己的力量做点什么。于是与她在刚认识不久的时候就有了一次长谈。她与我分享自己的经历——如何从一个曾经的留洋博士、跨国公司高级白领变成亿万打工者中的一员,加入北京工友之家的队伍。她对我说:当一个人被正义的力量所感召的时候,他如果不去做点什么,那是很难受的。我理解你现在的感受,你就去做你觉得该做的事吧。

     6年前那次在皮村观看新工人艺术团的演出之后,我成为一个民众戏剧工作者,开始与各种劳工群体一起工作。这个变化当然是我个人精神成长的结果,但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成长,与当初来自吕途和北京工友之家其他朋友们的精神感召亦有莫大的关系。而拜这样的精神成长所赐,今天再去阅读吕途笔下的新工人世界,我终于也有了一些不那么肤浅的感触。

     再回到吕途所探讨的文化概念吧。文化本身是动态的,每一个社会的总体文化,都是那个社会不同阶级之间意识形态争夺的角力场。吕途的书中为我们呈现了当下中国新工人文化斑驳复杂的面向,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中国新工人未来的前途与命运。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本书的写作这一行为本身就在参与着一种积极、崭新的中国新工人文化的建构。而这种正在建构中的新工人文化,实际上是最符合吕途所心仪的雷蒙.威廉斯对于文化的定义的。在《文化与社会》中,威廉斯说:文化,就是那种我们可以借之去对抗资本主义的力量。

     因此,我希望这本《中国新工人:文化与命运》能感召更多的读者,就象它的作者当初在某种程度上也感召了我一样。如果有更多的人能够被感召,那么我们就可能更有把握在未来创造出美好一些的世界。

     作者为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
本文版权为文章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本网站链接:http://www.cul-studies.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