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道军:政府还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 - 快评 - 当代文化研究
快评 > 许道军:政府还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
许道军:政府还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
关键词:许道军 政府 资源
文章虽随性而至,但仍流露出对中国问题的关切。看似不着意,其实关心得紧。文中凸显两个问题:中国的发展目标问题以及合理性问题——往哪个方向发展而又可以以什么动力发展?联系本栏目前几篇关于“青春”的快评,总觉得这两个主题间,应有一些联系,如果大家觉得没有联系,又该是谁的责任呢?……
许道军:政府还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
 
   
    新中国站起来,有了高度后,就要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比速度:谁走得快,谁就能率先到达理想的生活——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地是共产主义社会——谁就有存在的合理性。赫鲁晓夫提出的和平竞赛,其实一语中的。
    要想发展得快,如同汽车奔跑需要汽油一样,是需要利用资源的。能量守恒,创造一种资源,就得消耗一种资源。新中国在世界赛场上,后发优势明显,跑得的确快,是哪些资源为它提供了条件呢?
    我觉得第一个资源是对未来社会的想象,首先体现在对于发展模式的认识之上。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和多次经济危机之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已经看得很清楚地显露了,不少有识之士把希望寄托在社会主义模式上。由于国共两党、两个政府的恩怨情仇,两种制度的竞赛带有十分强烈的道德色彩和个人意气,许多人,包括海外知识分子、华侨,把选择社会发展模式同爱国主义、正义感和信仰结合在一起,无条件地奉献和释放个人的热情、能力、智慧,甚至包括生命,比如大量海外知识分子,像三钱等,毅然决然回国,为祖国作贡献,无数的人民(农民、工人)更是如此。这是一个巨大的人力资源,也可以说是意识形态,或者说是信仰资源,被开发出来,给新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个资源很快就被耗尽了。紧接着的一个资源就是政策资源:农村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引人注目的是设立特区、开放区等一系列的政策。深圳是第一个,珠海、浦东等跟上,倾国之力来倾斜政策,不断地形成局部突破,如同百米冲刺,运动员身体尽量前倾,头部撞线,造成先到达的事实。实际上,头部撞线不等于身体撞线,中国的区域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想法是好的,但也是简单的,这种发展不可能成为一种持续发展。所以便有了后来的平衡区域发展差距的三大政策: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它们都是试图利用政策资源来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但是,这个资源的效果已经不明显了,明眼人都看得到。
    与政策资源紧密联系的,是自然资源一直在无节制地消耗。战天斗地地大办钢铁首开资源浪费的先河,80年代以后更是变本加厉。中国的工业发展是建立在不计成本的资源消耗基础上,树木、河流、草原、矿藏都成了牺牲品,资源枯竭是一方面,污染是一方面,甘肃白银市就是一个例子。当自然资源已经到了不可压榨的地步之时,还有最后一个资源正在支撑着中国的发展,那就是土地。房地产业大兴,对土地资源的过渡开发,已经造成极为严重的社会后果,几乎要颠覆发展的目的。事实证明,这个资源也快要用完了,不是说没有土地,而是说,房地产业本身已经危机四伏,这个危机,不仅是它自身的危机,而且是社会危机——房市一旦坍塌,震荡的将是整个社会。
    前面几种资源的耗尽,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理论上会严重影响速度(有意思的是,这个时候,中国好像跟自己较上劲了,没来由地强调速度,比快,一个人在竞赛,速度似乎成了“走”的唯一合法性),但是速度仍旧没有慢下来,动力和保障来自哪里呢?比方说,车子跑快了,容易散架,是什么让这些零件粘合在一起呢?如果说上面讲到的三种资源是汽油的话,下面的资源就是粘合剂和润滑剂了。
    民族主义、革命传统、传统文化是这个时代的粘合剂和润滑剂。
    革命传统的合法性在意识形态过渡使用后,已经消耗殆尽了,现在经过了“新革命”的转换——革命的目的不再是为了吃饭、仇富、内斗、复仇等,而是为了更远大的理想,作为信仰这种更为普世的面貌而出现,电视剧《潜伏》、《江姐》等均是如此。革命的选择,也越来越集中在几个代表性的伟人身上,比如周恩来、朱德等人。
    每每遇到重大外交危机、主权危机,民族主义就会被国家机器激发,成为收拢国民正在溃散的情感的有效手段。没有日本这个敌国,以及其他小国的骚扰,恐怕很难凝聚我们的民心了。在某种意义上说,政府的稳定得感谢它们呢。这里当然不是说希望这些事情发生,而是说,敌人让我们分清“自己人”。因而,我们就不难了理解,为什么这些“敌人”来得这么巧——总是当国内“不稳地”的时候,敌人就会出现了。比如黄海军演,其实美国第七舰队经过黄海,建国以来何止几十次,独独这一次成为重大事件。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偶尔用一用可以,不可多用,用多了,自伤其身,易走向军国主义。
    文化似乎是最安全的,其中,传统文化是我们当前能够利用的主要部分。文化是比血缘、种族、国家等更有效的粘合剂,能连接更多的人群。同是亚洲人、黄种人,我们与众不同,就是因为有不同的文化。你再羡慕美国人、欧洲人,想跟他们一样,他们也不会要你,就是因为你是中国人,你的归属在中国,这便是文化的逻辑。可是,我们的新文化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而旧文化在本质上拒绝现代化的,过多强调会把中国向后拉,况且新中国就是在“新”(传统、旧)文化基础上起步的,旧文化、传统文化过渡使用,将把“新中国”搞得面目全非,身份可疑。
    民族主义、革命传统不可过量使用,是药三分毒。而且,过渡的商业开发,已经消耗民族主义、革命传统、传统文化这些资源能够提供的能量,大大损耗了它们作为粘合剂、润滑剂的效能。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的发展,还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呢?
    深化“反腐”和“改革”作为新的资源,效果如何,拭目以待。
 
 
许道军:博士,副教授,上海大学创意写作中心副主任。
本文版权为文章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本网站链接:http://www.cul-studies.com
分享到:

相关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