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柳莺:现象级和限制级作者 - 快评 - 当代文化研究
快评 > 曹柳莺:现象级和限制级作者
曹柳莺:现象级和限制级作者
关键词:饥饿游戏 好莱坞 国产小成本电影
好莱坞就是那个传说中的汉堡包,口耳相传中金光四射,怯了魅,不过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常一餐。甚至,在很多情况下,扒开“现象级”的外衣,剩下的也只是“限制级”的内核了。
    好莱坞大片登陆内地市场,总要加上些明晃晃的抬头。《饥饿游戏》号称“北美票房现象级影片”,拽得不可一世。面准端午市场,硬生生地挤进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档期,大有突破重围,杀出一条血路之势。
    
    走进电影院一看,狗血的剧情、肤浅的表述、烧钱的特效,十二对童男童女大银幕上晃了一圈,脸都没有看清楚,电影就结束了。兜里揣着的大团结,就这样莫名地为烂片做了贡献。即便如此,两周下来,《饥饿游戏》吸金过亿,口碑很烂,票房竟高得让人咋舌。这个结果,也不出乎意料。片中女主角凯妮丝竞赛负伤,又被人围追堵截,山穷水尽之时,只见从远景处晃晃悠悠飘来一个气球。定睛一看,原来是赞助商友情提供的万能灵药。往伤口上一抹,不一会儿就活蹦乱跳,脱胎换骨了一般。这个桥段告诉我们,品质能力皆可抛,上面有人很重要。好莱坞就是这个“人”,金字招牌一出,限制级的烂片也能被打造成成现象级的大片。
    
    相比之下,本土电影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曲江涛导演的《孙子从美国来》,小成本制作,用了不到100万,花费还不及《饥饿游戏》女主角片酬的三分之一。电影能开拍,多亏了曲江涛和田壮壮的相熟。18天连轴转,出了成片,只能算一部电视电影。
    
    好在,电影被CCTV-6回收,放在2012年贺岁档,一经播出,好评如潮,几个月后竟然登上了文艺青年聚集地豆瓣网的口碑榜。电视电影的成功,《孙子从美国来》已不是首例,去年《失恋33天》的市场狂潮,才是根正苗红的现象级。
    
    《孙子从美国来》继承了电视电影的优良品质。一方面,男主角罗京民在电视界摸爬滚打,练就一身筋骨。电影中饰演的老杨头,上可训斥龟儿子,下可哄弄洋孙子,倔强又善良,粗俗又细腻,接了地气,活灵活现,举手投足都是戏。另一方面,电视电影讲求实际,不搞贱兮兮的移情和渲染,主线抓得扎扎实实,故事讲得利利索索。该笑的地方笑,该悲的地方悲,看到最后,竟然还有些意犹未尽。这样的快感,大概和中美文化的碰撞没有多大关系,真正起着化学作用的,还是电影人那好不容易端正了的姿态。
    
    本土小成本影片想要四两拨千斤,撼动好莱坞这艘铁达尼,目前还属天方夜谭。只是老杨头一句“中国人民从来就不是吓大的”抛得掷地有声。面对美国来的洋电影,我们该端出什么态度?老杨头就是一个很好的范本。洋孙子嚷着要吃汉堡包,老杨头跑遍村头,寻不着。综合商店的老板娘稍稍见过世面,自制了一个毛坯汉堡。老杨头带回家,见孙子吃得欢,心里便纳了闷,自言自语道:“我当那汉堡包儿是个啥?不就是把咱们这地方的肉夹馍的饼子换成了面包,以为是啥子高科技呢。”
    
    好莱坞就是那个传说中的汉堡包,口耳相传中金光四射,怯了魅,不过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常一餐。我们完全不必对其顶礼膜拜,甚至,在很多情况下,扒开“现象级”的外衣,剩下的也只是“限制级”的内核了。
    
    
    
本文版权为文章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本网站链接:http://www.cul-studies.com
分享到:

相关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