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睿:个人命运与社会命运的联系 - 快评 - 当代文化研究
快评 > 刘睿:个人命运与社会命运的联系
刘睿:个人命运与社会命运的联系
关键词:新工人文化 个人与社会
吕老师说,其实当时大家最清楚的就是知道自己是穷人,穷人要“做事”不容易,并且“穷人做事只能靠自力更生”,于是大家决定办社会企业解决资金问题,这才是“穷人的出路”。如今,我们看到新工人艺术团,以及“新工人”的命名方式在媒体和学校里已经越来越有感召力,尽管暂时不能彻底改变全体工人的现状,但是为不断“改变”而坚持的信念却异常鼓舞人心。
        第一次见到吕老师是一年多以前,那时她随同新工人艺术团来上大举办演出并参加学术会议。很早之前,我就听说了吕老师和艺术团负责人孙恒夫妻俩,因此一得知他们来了,便抱着“偶像崇拜”的幼稚心态跑去会场在人群中“定位”他们:孙恒笑容不多,壮实,说话时总给人沉稳、严肃和真诚的感觉。有的年轻人说孙恒是民谣歌手,我倒是觉得他更像摇滚青年;吕老师个子高,也许是齐刘海的缘故,显得格外年轻,不太像“老师”,倒更像“文艺女青年”。然而,直到我对他们两位以及新工人艺术团、皮村、同心小学和工人大学有了更多了解后,才发现自己当初的“定位”多么不准确。正巧,今年五月吕老师来到上海大学做讲座,让我有机会再次见到她。
 
“知道自己是谁,决定个人命运”

        吕老师讲话时喜欢带上闲聊常用的语气词,让人感到十分亲切。讲事情的她,一点不像“老师”,更不像“自我”的“文艺女青年”,她更像是一个温柔慈爱的年轻母亲。吕老师的开场白很简短,她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自己和新工人文化,接着她用数据和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工人社保的历年情况、工伤处理状况以及工人们的生活现状。尽管很多数据和图片我并不是第一次看到,但是每每看到,都免不了视觉与心理上的冲击感;在场同学们的表情和眼神也很复杂,或无奈、或同情、或焦急。此时,吕老师停下来,她看着学生们问:“大家觉得工人们的现状和我们大学生有关吗?”
 
        也许是太害羞,也许是心情太复杂,同学们并没有立刻回应吕老师的问题。对于我来说,“一定有关”是斩钉截铁的回答,然而我并不敢肯定地说出声。我想很多同学都和我的感受差不多。在前不久延泽工友的活动中,我发现,越是更多地了解工友的事情,我就越强烈地觉得自己“无用”,越觉得我与工友之间的联系是切断的:我工作经验上的不足以及与工友知识的不同让我很难对他们的处境做适当的判断;尽管通过实践课和读书,我打算有意识地拆卸与工友生活上的藩篱,但建立紧密的联系并不那么轻松顺利。因此,当吕老师抛出她的问题时,我与延泽工友接触的点滴记忆便一下子挤满了脑袋。我思绪凌乱,但教室里依旧安静,没有人回应,这时吕老师就笑着说鼓励大家发言,她说哪怕大家觉得自己和工人没有关系也可以说说的。于是,我就分享了自己的复杂感受,回答得有些离题但吕老师还是认真地回应了我。她说,自己也曾迷茫过,一开始做研究并不知道自己的知识能改变什么现实,她常思考自己除了做研究者还能做什么。另外,研究什么?怎么研究?也是难题。然而,吕老师说,是“皮村的生活”让她“发现”了自己和自己想做的事。那时,她接触了皮村的工人们和他们的生活,于是决定做行动研究。然而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吕老师连研究者的身份也决定放弃了,她认为自己早先的一份研究报告已经没有出版的必要了,因为她已经在做想做的事情了。我想,吕老师希望传达的应该是“做事”的意义,即在做事中思考、在做事中发现自己与世界的联系。“知道自己是谁,决定个人命运”是吕老师在谈中国新工人的出路时提到的,但是用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也很合适:去发现自己是谁,去决定自己要做什么事,去思考做什么样的人——这些努力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该回避的。
 

“做什么样的人,决定社会命运”
     
      去发现自己是谁,决定自己要做什么事,思考做什么样的人——这个过程并不轻松。除了每个个人,也包括每个组织或群体,大家为了自身的成长和价值体现,都会不同程度地经历一段“知道自己、发现自己”并“决定自己”的过程。新工人艺术团,以及新工人文化建设的探索过程也是如此。讲座中,吕老师和我们简单分享了新工人艺术团的成长历程:起初,几个打工青年只是因为文艺爱好聚在了一起,他们唱歌、创作,他们也做明星梦。但是,在经历了几次挫折后,这几个青年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社会地位,做“明星梦”也是白做。然而,这些自觉也促成了他们清楚地认识自己和探索自己的价值。他们在艺术团团队的基础上再转向面对更具体的社会问题,集合力量创办了同心小学。在办小学的过程中,他们又知道要想维持小学就需要钱,但若是拉赞助则可能丧失自主性,也会有突然失去赞助的风险。吕老师说,其实当时大家最清楚的就是知道自己是穷人,穷人要“做事”不容易,并且“穷人做事只能靠自力更生”,于是大家决定办社会企业解决资金问题,这才是“穷人的出路”。如今,我们看到新工人艺术团,以及“新工人”的命名方式在媒体和学校里已经越来越有感召力,尽管暂时不能彻底改变全体工人的现状,但是为不断“改变”而坚持的信念却异常鼓舞人心。
吕老师自己的经历、以及新工人艺术团的经历告诉我们,在寻求“改变”的艰难征程中,每个人不仅避不开去努力发现自己、知道自己是谁,还要思考自己的命运与别人、与社会命运之间的联系。尽管这次讲座并不算“火爆”、“热烈”,但吕老师给我们带来的问题却十分深刻。尽管吕老师开场时一再强调并感谢大家拿出人生中宝贵的、唯一的两小时来听讲座,但这次讲座带给我们学生的严肃思考将不止于这两小时。
 
(时间:2015年5月6日下午15:30 
地点:上海大学A602 
“中国新工人:现状与未来”讲座侧记)
 
作者:刘睿   编辑:高大明
本文版权为文章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本网站链接:http://www.cul-studies.com
分享到:

相关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