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
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9-13 21:07:08 阅读:
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Program in Cultural Studies )成立于2004年7月,是中国大陆第一个文化研究的教学机构。
本系旨在培养眼界开阔、能够批判性地分析文化现实、促进良性文化因素生长的专门人才。因此,致力于发展跨越专业和地域、兼具研究性和实践性的教学体系。
2011年,在多年借助同校其他学科(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等)培养文化研究方向的硕、博士生的基础上,本系与同校中文系合作建成独立的文化研究硕士和博士学位点,并于2012年开始招生。
硕士生招生方向有:都市文化与日常生活分析、新媒体研究和社会组织与集体文化分析;博士生招生方向有:都市文化与日常生活分析、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文化研究和新媒体研究。
除本系教师外,还有加州大学、早稻田大学和伦敦大学的三位教授,以兼职博导的身份参与授课和指导学位论文。
本系不招收本科生,但提供多类面向全校本科学生的文化研究课程。
课程设置
博士课程
文化研究理论前沿(必修,4学分)
文化研究方法论(必修,4学分)
文化研究实践课(必修,4学分)
社会主义文化专题(选修,4学分)
硕士课程
新媒体研究专题(必修,4学分)
当代文化分析专题(必修,4学分)
文化研究基本理论(必修,4学分)
现代早期的中国思想(必修,4学分)
性别、社会与文化(必修,4学分)
社会与文化思想前沿(必修,4学分)
文化研究方法论(必修,5学分)
专业英语(必修,4学分)
文化研究实践课(必修,4学分)
本科课程
文化研究导论(必修,4学分)
文化研究专题研读(选修,3学分)
日常生活的文化分析(通识课,2学分)
乡村建设与全球化(通识课,2学分)
电视与当代文化(通识课,2学分)
城市化的误区(新生研讨课,1学分)
魔都上海的五副面孔(新生研讨课,1学分)
文化研究硕士联合课程
2006年建立,主要由上海的6所大学/研究所(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教师联合授课,学生亦主要来自上述学校和研究所。授课时间一般为每月4个半天。
跨地域联合教学
1.亚际文化研究联合课程计划(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Joint-postgraduate Course Program)。这是亚洲各地二十余所大学和研究所的联合教学计划,内容包括互派教师和学生、互认学分、联合指导学位论文、创立“亚际文化研究”(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学位等。2009开始分阶段实施。本系是该计划的创始成员之一。
2.联合培养博士生:到目前为止,已与早稻田大学中文系、那不勒斯东方大学亚洲学系、韩国圣公会大学研究生院、加州大学Santa Cruz分校文学院、台湾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院等分别建立了联合培养文化研究方向的博士生的计划。上述机构的研究生,从2006年开始陆续到本系访学;本系的研究生也从2012年起陆续去访。
3.上海大学-早稻田大学博士生对谈会。由本系与早稻田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合办。2008年起每1或2年举办一届。自第二届开始,复旦大学和南开大学的相关系科的师生相继参加。
4.上海大学-台湾交通大学研究生对谈会。由本系和台湾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合办。2008年在新竹举办第一届,2010年在上海举办第二届。
系务委员会
由来自同校多个系科的教授组成,向本系提供校内的学术支援。目前的成员是:
蔡 翔(中文系)
陈犀禾(影视艺术系)
董丽敏(中文系)
李友梅(社会学系)
曲春景(影视艺术系)
陶鑫良(知识产权学院)
王晓明(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目前为该委员会主任)
张江华(人类学研究所)
校外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就本系的课程设置、外籍教师的引荐与评价、国际合作等提供咨询意见和其他帮助。目前的成员有:
Andrew Rose(纽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
白元淡 (圣公会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
坂井洋史 (一桥大学大学院教授)
Christopher Connery(加州大学Santa Cruz分校文学院教授)
陈光兴 (台湾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教授)
陈清侨 (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教授)
戴锦华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
吉见俊哉 (东京大学社会情报研究所教授)
李欧梵 (哈佛大学东亚系退休教授)
林春城 (木浦大学文学院教授)
孟 悦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系教授)
Meaghan Morris(悉尼大学性别与文化研究系教授)
千野拓政 (早稻田大学人文学部教授)
Scott Lash (伦敦大学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孙立平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Thedore Huters(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系退休教授)
王宏志 (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教授)
Yann M. Boutang(贡皮埃涅技术大学经济学教授)
本文版权为文章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本网站链接:http://www.cul-studi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