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梦:不只是一克拉的梦想 - 文章 - 当代文化研究
文章 > 考研梦:不只是一克拉的梦想
考研梦:不只是一克拉的梦想
关键词:考研 梦想
最终,考研也是每一个考生“一克拉的梦想”——不仅昂贵,而且单纯。然而如今,当知识完全商品化,文凭与科研爱好和能力无法直接挂钩,这一方式实现梦想的成本早已不止一克拉,考研本身就更不应是个人单纯的成功学故事。如果每位大学生能够心怀社会,就不易这样地被资本所缠,最终,无论考上与考不上,也不会给自己带来那么多的困扰。

12月26日-28日是一年一度的考研日,又到了万千考研生们厚积而薄发的三天。如今,不少学子选择用这样的方式为自己争取一个更高的学历、更好的前途。今年全国的考研人数与前两年相较有所上升,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65.5万,录取比例大约为31.2%,比2015年的164.9万人有所上升。其中,广东省增幅19.4%,湖北省增幅19.05%,领跑全国。同时,2016年研究生考试招生计划总人数为51.72万人,也较2015年上涨4.4%。然而,这几年招考研究生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高校更加偏爱推免保送的学生,而往往形成的是“211”、“985”等院校的研究生生源内销,这对于考研生,特别是来自于非名牌大学的学生来说,更是加大了竞争压力。

考研,到底要花费多少成本?

过来人都说,考研是条艰辛的路,而对于“二战”“三战”甚至“四战”的“考研狗”(考研群体的自嘲)来说,这种压力就更大、成本也更高。考研要经历哪些“五关六将”,且听汪们的吐槽。

A、考研前:题海、补习、租房……一个都不能少

有记者对大四一批已经考完研的学生进行调查。其中,只有15%的学生考研期间学习开支在5千—1万元之间;有近八成开支大致在1万元—2万元;有近一成的考研开支达到了2万元以上。

这么多钱要花在什么地方?

“我打算报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四学生小柳,为自己的考研花费算了一笔账:买资料200多元,报名费是200元,复习最后阶段报冲刺班600元,生活费20元/天,按6个月计算共3600元。此外,住宿费和面试辗转车费,约花费5000多元。

当然,小柳的花费是比较节省的。据笔者了解,除一般性生活费用之外考研生的主要花费在三个方向:资料、补习和租房。

“《考研英语词汇》、《考研阅读100篇》、《考研政治》……这些都是考研所必须的参考书。”“二战”考研的陈杰说,他去年考完研是,清理自己的考研书籍和资料时,发现这些书堆起来差不多有1米高,“而且为了保险,这些书每一本都是正版,因为根据很多消息,以盗版书复习,答案错误、方向不对的事件太多了,听了都后怕。而且因为每年的出题类型在变化,今年考研,我得重新买一套教材,一切重头开始。”

“我的英语比较差,当年为了让英语不拖后腿,就必须报个考研班了”,萍萍是幸运的,去年她经过艰辛的备考,考上了北京大学。她的家庭条件并不宽裕,但还是下决心花了1000多元报了个补习班,“补习班虽然不一定能真正提高英语水平,但在短期内掌握答题技巧,抓住命题重点,对于提高分数还是比较有用的。”各类的补习班每年都筹备新一轮的考研培训,对于技巧的掌握自然比众多考研生们更加熟练,当这一种熟练成为了商品,自然由此遴选出可以花足够钱的学生,为他们增加考中的筹码。由此,这些年来,考研班更是开出了天价。

“我的本科学校只是一所一般的学校,所以大家都以考研来咸鱼翻身。我们班36个人,有30个人选择考研,最后考上的却只有5、6个。当时我们天天起早贪黑复习,每天早起占图书馆的座位,有一次都把图书馆的玻璃门挤碎了。后来,没考上的许多同学,还依旧决定‘二战’。”萍萍说。

“二战”“三战”不仅要承担更大的心理压力,花费也要翻倍,主要在租房上。为了考上心仪的学校,不少考上决定在学校周边租房,这样不仅有较好的复习环境,还可以时不时到学校听课,熟悉学校专业课的出题方向。一批批考生向学校周边拥入,房屋租金就蹭蹭蹭地向上猛涨,“我现在在清华周边租了个小隔断间,每月租金要1700多元,已经租了5个月了。”考生谭鑫说。

B、 考研之后,学费、工作,都是下一步支出

去年,“三战”失利的李霜决定放弃考研,找一份工作,发现遇到了许多困难,“首先不是应届生,很多就业优惠就没法享受了,更别说年龄上大、工作经历不足,如果不是有关系全凭自己,工作非常难找,已经没法和我的本科同学相比了。”即使是应届生,在春季之后的招聘岗位往往不及“金九银十”,这些都是决定考研考生的赌注。

然而,对于考上了研究生的幸运儿来说,读研费用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2014年开始,国家停止对研究生的学费减免,全部由研究生自己担负,而一般学校硕士研究生新的学费也达一年一万以上,再加之两年至三年的生活费用,通常研究生数年下来,整体花费就有数万元。

考研,谁才有资本?

小强已经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三年有余,有着一份可观的收入,但他如今却打算辞职,加入明年的考研大军。

“我个人是很想在学院里继续研读经济学或社会学知识的,也很感兴趣,但自己毕业那年没有这个条件,现在弟妹都已经读书出来了,我终于有考研的资本了。”小强是家中的长子,生于四川农村的他,父母身体并不好,年轻的他早早就要担负起养育家中弟妹、赡养父母的责任,毕业那年妹妹刚上大学、弟弟准备高考,他根本没有钱去考研。

在考研成本如此之大的现实情况下,考研过程本身也在筛选着不同的考生——谁有资本考研,谁耗得起,能一遍又一遍的战了又战,谁能花最大的价钱得到最好的突击补习……最终成了一场不仅仅是能力与才学的抗衡,家庭背景与储蓄也成了“押宝”的保障。

为什么,我们还有考研梦?

用这样大量的学费、时间、精力换来的一纸硕士文凭,到底是为了什么?在笔者询问的考生中,谈及考研的初衷,为了更好做科研的少之又少,而更多的是为了更好地找工作。“以我的了解,本科文凭比起硕士文凭,工资起码要低2000多块一个月,以后晋升的空间也大不一样。”“现在那么多人要找工作,用人单位都没法选人了,就定出各种奇奇怪怪的规则,比如只要硕士生、只要‘985’、‘211’院校的学生,像我们这种一般大学本科生,只能用考一个重点大学的研究生的方式当做跳板了。”

但是这种跳板真的有用吗?“本科毕业时赶上金融危机,找到的工作都不理想,最高薪酬也就3500元左右。后来我辞职,考到北京读研,但现在工作仍很难找。”即将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的小昕认为,名校的学历与一份理想的工作有时候并不能完全画等号,而且,在北京面临的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从目前硕士研究生报考专业的分布情况看,前十大热门专业中社科类占据较大比重,仅管理学和经济学就占据约七成。这也表明了很多人以考研为“跳板”的真实想法。

有专家认为,考研的“火爆”之势归结于当前经济增长乏力、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年年遭遇最难就业季;薪酬待遇和自己期待的差距过大,都促使考研队伍不断壮大。”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说。

有人认为,在如此之大的考研成本之下,其实越来越少的底层孩子能够考上大学,更不要谈考研了。想要通过考研翻身的,通常是小资产者家庭的孩子,他们想要以更高的学历,在就业形势极为复杂的今天,取得更高的地位,于是一遍又一遍地奋斗,但实际而言,真正通过考研咸鱼翻身的人,又有几何呢?

无论怎样,数月之后成绩出来,一切尘埃落定,考上的与考不上都各自有各自的命运。最终,考研也是每一个考生“一克拉的梦想”——不仅昂贵,而且单纯。然而如今,当知识完全商品化,文凭与科研爱好和能力无法直接挂钩,这一方式实现梦想的成本早已不止一克拉,考研本身就更不应是个人单纯的成功学故事。如果每位大学生能够心怀社会,就不易这样地被资本所缠,最终,无论考上与考不上,也不会给自己带来那么多的困扰。

本文版权为文章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本网站链接:http://www.cul-studies.com
分享到:

相关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