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来了,平民走了:没有“真人”的真人秀 - 文章 - 当代文化研究
文章 > 偶像来了,平民走了:没有“真人”的真人秀
偶像来了,平民走了:没有“真人”的真人秀
关键词:
【破土编者按】自2005年疯狂的全民选秀开始,真人秀伴随我们走过了10年。从每一个人都可以变成偶像到我们只看偶像,我们都已经习惯了每天看

【破土编者按】自2005年疯狂的全民选秀开始,真人秀伴随我们走过了10年。从“每一个人都可以变成偶像”到“我们只看偶像”,我们都已经习惯了每天看着明星们带娃、上学、做饭、旅游、居家、撕名牌。过去是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明星,现在呢,是要表现明星也和我们一样。以前我们或许可以说真人秀让很多“普通人”进入电视领域,但走到现在,真人秀其实越来越和“普通人”没有关系。“偶像”们不但占领了公共的话语空间,也垄断了我们今天的影像制造。

偶像来了,平民走了:没有“真人”的真人秀

从“制造偶像”到“制造平民”

十年前,我们为了选李宇春还是周笔畅撕的势不两立。层出不穷的平民偶像向我们一再确认着“努力就能成功”的故事。那个时候每个人怀揣着单纯美好的音乐梦想,以为只要永不放弃得想唱就唱就能飞出十八线城市,走向国际。青春和努力成了那个时期的关键词,鼓励着成千上万小沈阳和丫蛋儿,从靠山屯、从铁岭走向星光大舞台。一时间,神州大地似乎迎来的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一下子这么多梦想的机会向你敞开,而你只要努力,生活就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当然梦想——努力——出人头地,这种“每个人都能成为偶像”的成功学叙事并不是平民真人秀所独有的,传销便是此种叙事的另一个重镇。哪怕我成名成家也无法超越赢在起跑线上的思聪少爷,但是只要一遍遍的反复吟唱《我的未来不是梦》,在格子间里、流水线上也一定有我实现中国梦的一天。

几乎所有的平民真人秀都要遵从这个叙事蓝本来挤出无数感动的泪水。没有泪光,哪来的星光。谁要是家庭幸福、事业顺利,都不配在真人秀里做平民百姓。不然,导师转身后和你聊什么?你又拿什么来佐证你的音乐梦想?除了抹眼泪,神马雷人选手、不和传闻、乃至身家背景,都是播出之后必不可少的炒作要点。不然我们茶余饭后聊什么?“为什么我被拖欠工资、为什么只能靠加班养活自己、为什么那么多企业都不招女的”么?

除了制造平民偶像,还有一类平明真人秀以上演宫心计著称,统称“老大哥”模式。自千禧年播出以来,平明真人秀《老大哥》是欧美电视绝对的收视霸主(名称源来自《1984》里的经典名言:老大哥在看着你)。一群性格特征明(qí)显(pā)的选手24小时全景监控并网络直播的房子里拉帮结派勾心斗角,每周全体投票淘汰一位选手,留到最后的就能拿走巨额奖金。“老大哥”模式一出世便横扫了几乎所有在做真人秀的国家。各国观众们纷纷表示,太好看、太真实了。这人与人之间阴谋诡计、撕逼斗狠简直是现代的职场生活的翻版。2002年模仿《老大哥》的《完美假期》一时成为了某省内的收视霸主,但因为过多的暴露了人性黑暗面而被取消。而到了2015年,《完美假期》在一片期待声中重出江湖。而引进自《老大哥》姊妹版《乌托邦》的《我们十五个》也已经火爆上演了一个夏天。一群人的撕X大战,似乎已经成了新时代的政治正确。每个观众都可以在自己的屏幕上时刻监控着里面的利益算计、权衡和交易。现在的平民真人秀更像一本生动的教材,教导我们如何在资本世界你死我活的游戏里用双商(智商、情商)斩获人气和财富。然而这种种的计划和谋略技术在真人秀被化约成一种“人的本质”,而种种被计划的表演则是“真人”们在“做自己”。“做自己”,到底哪家强?在纽约,有专门的真人秀职业技术培训学校(the New York Reality TV School),教你如何在真人秀中靠“做自己”发光发亮,不但赢得奖金,还可以成为一代网红。

不撕X哪来的“真实”

十年后,韩国娱乐工业开创了另一种真人秀模式,明星真人秀。有了偶像,神马平民大众,你们统统排到后面。干脆也别谈什么音乐梦想了,你看这些明星成功人士还不照样的吃喝拉撒、擦玻璃搬砖。我们累死累活,回到家能看看偶像出丑也不错,“你看这些明星干活还不如我呢”。

真人秀嘛,就是表现“真人”的一场“秀”而已。哪怕我们舔着屏幕希望崔始源/刘雯、诺一/夏天走到一起,也不得不接受所谓“真人秀”都是在走“台本”和“被剪辑”这个残酷的现实。最后无非是创意和演技的大比拼。受邀明星是经过节目组精心挑选,每个嘉宾都有各自的目标受众,也都承担着不同的表演任务。你遥控器换来换去,每个频道基本都是和龟毛的公主加上和气的大妈、万能的主妇、还有心直口快的逗比。有人负责卖颜值,就有人负责抖包袱。你必须看起来“真实”,但绝对不能呆板、乏味。不然呢就是“作”。有人负责“作”,就有人负责“撕”。明星们相敬如宾、举案齐眉,谁还要看。想在真人秀里优雅动人、和善大方、独善其身,你以为你是林青霞啊?

看着偶像们一个个都“平民化”了,在那撕的不亦乐乎,咱平民心里那个爽啊。我们可以消费明星,我们是主人了呀。再看下去,我真是恨不得多买几包时刻在节目里晃的xx牌天然皂液。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消费明星,节目组后期还为我们精心提供了大量的话题和槽点成为各大社交媒体和视频网站的关键词。你看xxx居然还是单身汪唉,好可怜,我就幸福多了。xxx真是自恋、公举病,我竟是如此优秀与谦逊。xxx这种女汉子好可怕哦,怪不得没人要。种种带着深刻偏见和歧视的话题设置让所有人都不经意的成为的道德警察,审查着偶像们的一言一行是否符合主流的文化和价值。如果有女汉子单身却心安理得呢?对不起,你不真实,你做作。

自我改造,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机器

动辄上百万一集的出场费换来了偶像们乐此不疲的参与一出又一出的变形记。明星上山下乡、奔走异域成了贯穿这堆真人秀的主线。就连《偶像来了》这种喜欢把十个互相不熟的女人困在一个KTV包房里,无休无止地点餐、假high、硬聊、玩喝酒小游戏的节目,也需要有某些偶像们放下身段,去村里充当给女神搬砖的角色。

明星们的上山下乡并没有肩负神马改造社会的使命。相反,国王去体验乞丐的生活是为了确认自己所处的特权位置。体会到了别人的不幸,自己才会更珍惜目前的生活不是么。在那些热衷把明星们往死里“整”的节目里,国民偶像们在被迫搬砖、放羊、养鸡、种田之后的结论永远都是“你们真辛苦,原来我过得这么幸福”。

把“上山下乡”这种模式发挥到极致的就要数《变形记》了。这个被吐槽无数的节目的固定套就是,一个家境殷实放、弃人生的狂躁少年去了趟穷山恶水里吃苦,短短七天就变成一个自律进取的理想学生;而另一个理想被风雨阻挡的农村孩子在城市开阔了眼界,怀揣的感恩之心在走出大山的追梦之路上更加拼命地风雨兼程。两个人都看上去被打了满满当当的鸡血回到最初的地方,那些节目一开始交代的一切家庭矛盾就奇迹般的化解了。这便是节目所宣称的——“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在整个过程中,节目把城乡少年不平等的成长之路变成了一场仅仅关于个人意志和努力的自我改造。就像最近参加该节目的某“星二代”在节目的结尾说道,“我要把这里人的故事写下来。让这些觉得自己不幸福的人,看完这本书觉得自己特别幸福”。

于是,工作困了累了怎么办,看真人秀啊。它会告诉你,只要你想想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你就会疯狂的热爱自己当下的处境,以饱满的热情给祖国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哪怕这些砖瓦最后不会有多少落到我手上,但我自己至少比电视上演的强多了。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机器需要自我强大的调试能力,能够时刻在异化劳动的乏味和无意义中感受到满足。咱们老百姓啊,最好是可以在这些真人秀和玛丽苏电视剧中完成光合作用,成为一台二十四小时待命的不插电永动机。若是真人秀和玛丽苏居然都不管用?没关系,我们还有心理医生等着接客呢。

这些真人秀不但妨碍了我们认清这个带给我们苦难的世界,也瓦解了任何改变社会不平等的意志。从“平民偶像”到“偶像平民”,真人秀在娱乐全民、兜售梦想、炒作明星、收获利益的同时,也进行着一场深远的社会教育——“凡事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你必须改变自己来适应社会”。笑脸、泪水、暴怒、撕X,这些真人秀的标配,不但构成了让我们娱乐至死的庞大景观,还教会我们如何在运筹帷幄各种利益关系的时候做一个“真人”。

本文版权为文章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本网站链接:http://www.cul-studies.com
分享到:

相关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