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明:追补的敬意 - 快评 - 当代文化研究
快评 > 王晓明:追补的敬意
王晓明:追补的敬意
关键词:
中国人多,学者也多,但真正有远见卓识的学者,实在不多,但我想,

中国人多,学者也多,但真正有远见卓识的学者,实在不多,但我想,只要读过邓英淘先生的《新发展方式与中国的未来》的人,都会与我一样确信,邓先生是真称得上有远见卓识的吧!

这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却清晰地勾勒出这样的大问题:中国人必须通盘考虑人与自然的全球关系,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国情,中国的现代化不能走西方的“经典发展方式”之路,必须开创自己的发展和进步方式,实现“多数人的现代化”…… 也许我孤陋寡闻,这样的全球视野和历史前瞻,1950年代以后,是第一次吧。

但它生不逢时。它出版于1991年,那正是《河殇》式的“蓝色文明”之梦好像被压入了地下,却依然如暗河一般四通八达、流势汹涌的时候,也是“与国际接轨”的口号即将郑重颁布、响彻大地的时候,在这样明暗暧昧、人心逼仄的时刻,邓先生这空谷足音式的告诫,自然遭遇了冷遇。2010年初夏,经朋友推荐,我从某名校图书馆借出这本小书,借书卡上,我竟是第一位读者。

邓先生并非只是大格局的思想家,他还是脚踏实地的求证者。提出“新发展方式”的设想之后,他陆续走访了全国的大部分地区,以一系列实地调查和补充分析,将资源分布与体制改革、发展方式和国际关系等等问题结合起来,持续推进和实化他的构想。即便因恶疾住进医院,依然心心念念,不肯懈怠,如此鞠躬尽瘁之人,世上也是不多吧。

要到将近20年以后,中国思想界才真正重视他的论述,这书也才译成英文,引起国际学界的注意,剑桥大学发展研究会的主席彼得·诺澜英文版序言中说:要看了中国这二十年的“发展”以后,我们才懂得“这本书的全部意义”。人类的颟顸迟钝,就有这么严重。

但社会——不只是中国的社会——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所谓现代化,本就是巨舰窄河的险事,即便一路小心,也难免东磕西碰,何况还常常头脑不清、视线如豆,种种生态和社会生活的搁浅和倾侧,我们以后还将承受其更深远的后果。

这就是为什么,我要郑重推荐上海人民出版社的这三卷本邓英淘作品系列。它的编选是认真的,所以能完整呈现邓先生及其同道的思想和学术成果;它的装帧也仔细,展现了很好的书籍品质。但我的主要理由,还是类似于“亡羊补牢”的古训:对因为愚昧而错失了其告诫的智者的追补的敬意,是我们走出那愚昧的第一步。

 

2013年7月30日

本文版权为文章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本网站链接:http://www.cul-studies.com
分享到:

相关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