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明:鞭炮、城市与雾霾 - 快评 - 当代文化研究
快评 > 高大明:鞭炮、城市与雾霾
高大明:鞭炮、城市与雾霾
关键词:雾霾 鞭炮 城市
官方的鞭炮取代民间的鞭炮,后现代的娱乐取代传统鞭炮,工业雾霾逼走农业鞭炮。可能这就是趋势吧……
 

鞭炮、城市与雾霾

 
    起初,因为怕烧着紧紧贴在一起的房子,城里人过年放鞭炮受限制了。后来,是因为怕加重天气的雾霾,更不赞成放鞭炮了。起初,虽然政府号召大家不要放鞭炮,但还是有很多人放不下这个过年的习俗,寻找着拥挤的高楼之间难得的空地,小心翼翼地留意着安全,更小心翼翼地持守着年味儿。后来,不仅政府号召大家别放鞭炮了,觉悟高的市民们也纷纷主动不放了。因为意外着火的概率总是低的,而雾霾却每时每刻地让人窒息。

    可是,老天不给面子——或许应该说是人类的自作孽吧,大年三十儿照样是一个阴沉沉黑乎乎的雾霾天,给节日浇上了一盆冷水。也好,与春晚凑个趣儿,般配。

    不放鞭炮真的能阻止雾霾的加重么?不知有哪位专业人士能给解答一下。搜索了果壳网和科学松鼠会的网站,关于雾霾的科普文章有好几篇。那个饼状图印象最深(http://www.guokr.com/blog/488452/),机动车、工业燃煤、工业燃油和其他工业活动对雾霾的形成一共贡献了49%,工业污染占据了半壁江山。加上城市高楼大厦形成的“静风现象”与“逆温现象”,雾霾难以扩散稀释。不放鞭炮或许真能少制造些PM2.5颗粒,但究其根本,难道是中国人放了2500年的鞭炮惹的祸么?

    只问标,避谈本,从“全民关灯一小时”到“绿色春节,不放鞭炮”,就像齐泽克说的“赎罪券”一样,十足的噱头洗刷了内心的愧疚感,求得了心理安慰,回避了问题的本质。一边是挑个日子全民关灯,一边是外滩临江的高楼大厦上几乎天天亮着夜景灯,拼起“节约用电”的“公益广告”,让再近视的人也能看见彩灯的深刻寓意。一边是号召老百姓过节不放鞭炮,一边是长江沿岸的工厂黑烟滚滚。

    除了为开奥运会,谁有勇气和本领让工业生产少排几天污?有谁过问为什么限塑令一下,塑料袋不是减少了而是变成3、5毛一个了?有谁问过为什么中国变成了世界的工厂,高污染高消耗的行业都转移了过来?或许有人是拍手叫好的。的确,同一件事,对基本事实毫无争议的时候,判断却会大相径庭。有人会说,这是城市的派头,这是工业发展的兴旺景象!

    可就算我们不把雾霾的账算在放鞭炮的头上,老百姓的鞭炮在城里恐怕也放不长了。有报道说,不放鞭炮也有过年的气氛,我一点儿也不怀疑。此年味儿非彼年味儿了。当新的生产方式催生了新的生活方式,老一套的习俗如果无法承载新式生活赋予的意涵时,就会失去存在的土壤,必然成为历史的标本。城市的空间格局早已不利于放鞭炮,雾霾的降临更容不下鞭炮。当人们逐渐把春节过成宅、补觉、旅游、看电影的节日后,就更不需要鞭炮了。换句话说,当人们不再在乎节日的意义,只追求节日的享乐时,那个乐趣已经不在鞭炮声的寄托里了,而在新的娱乐方式里。

    将来,鞭炮的象征意义或许会更加远离老百姓的生活。国家有大事的时候,会集中鸣放鞭炮礼花,老百姓如果挤不进现场的话,可以在电视上看。又或者,像浦东世纪公园那样,大型的烟花炮竹盛会要收取门票,这就连电视上也看不到了。

    官方的鞭炮取代民间的鞭炮,后现代的娱乐替代传统鞭炮,工业雾霾逼走农业鞭炮。可能这就是趋势吧……
 
 

本文版权为文章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本网站链接:http://www.cul-studies.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