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彧:寄给未来的明信片 - 快评 - 当代文化研究
快评 > 树彧:寄给未来的明信片
树彧:寄给未来的明信片
关键词:创意产业 小资情调
如今,人们总得训练出几颗矫情的细胞,来与这个都市和时代和解。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每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尤其是一些旅游景区或民俗风情街,专以特色概念为卖点的各色小店如雨后春笋般繁茂起来。

    上海田子坊、嘉定老街,苏州平江路,厦门鼓浪屿,重庆磁器口……
    作为一个活动范围有限的死宅,在我跑过的几乎每一处风情景区,总能发现这样的小店——质朴的木调装修或是欧式田园风格,手工的碎花布制商品,各类充满文艺气息的明信片、装饰物和纪念品等……有些还同时提供咖啡、调酒和简餐,以及免费借阅的报刊书籍,或许还养着几只娇贵懒散的猫。



 

    前几天我在苏州的平江路上游荡时,发现了一家名为“猫的天空之城”的概念书店,在林林总总的各类概念小店里,这算是目前所见的功能最全也是发展地最成熟的一家。除了平江路上的这家总店外,“猫空”在全国其他省市也设有分点,包括上海、昆山、同里、周庄、西塘、常州、天津、大连、无锡。店内贩售着各类手绘物和手工制品,提供书报、茶饮和简餐,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毫无压力地在这里消磨掉一整天的时光。
    在“猫空”的豆瓣小站上,他们这样描述自己的经营理念:
 

    我们是一个书店,更是一个明信片主题店,我们主要经营明信片,手绘地图,某些特定的书籍和杂志,和一些小杂物。
    我们卖很小众的杂志,比如氧气生活,恋物志,还有读库。
    我们主要卖自己设计的明信片,在很多朋友的帮助下,我们自己出版了将近300种明信片,基本上都是关于苏州的。
    我们还有一面明信片墙,名字叫“寄给未来”,你可以在这里写了明信片,然后放在你选定的日期格内,到那一天,我们会帮你寄出去,也许是给你的朋友,也是仅仅给你自己。这面墙,也是全国唯一的一面,是我们店的镇店之宝。

 

    这面名为“寄给未来”的明信片墙,是“猫空”小店的特色专利,在这里,顾客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明信片,将其放在那面详细区分了年度和日期的格子里,到了那一天,店员会按明信片上留下的地址将它寄出去。与之前在重庆磁器口看到的一家提供同样服务的特色店“时空漫步”相比,“猫空”显然更“高端上档次”:装修精致、分类清晰的一个个小格子,让人不由得生出一份信任来——你这一瞬间的心情是被如此谨慎地呵护、保存着,直到某一天,它被妥善地送到某个人的手中。这怎能不让绿茶系豆瓣系森林系……的寂寞灵魂们为之颤抖?


 

    百度上“猫的天空之城”词条中有这样一句,“不像书店却在售书,不像邮局却在寄信寄明信片,不像咖啡馆却在卖咖啡……它是一个时尚,一个混搭。”的确如此,如今,“混搭”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目前不少书店都配有贩售咖啡和简餐的专区,相对的,许多饭馆却装修的像个书店或是图书馆。

                 
 

左图为重庆经典书店,右图为重庆铜锣湾茶餐厅星光68店
 

    这样总会给人一种错觉,似乎能够同时解决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饥饿。而这个时代的“多功能”,不仅是一个趋势,更成为一种必需。因此,当书店、咖啡店、文具/纪念品零售店,甚至邮局,被十分经济地压缩在一座两层小楼里时,“猫空”就诞生了。

    坐在位于千年古城区中的这间小院,为未来的自己或他人,记录下此时此刻的心情,过去、现在、未来,时光似乎在此发生了某种扭曲和交汇。人们的消费范围,早已不只限于实在的空间和事物,而是向更为抽象的存在蔓延开来。在“猫空”,时间借助特殊的空间平台而被捕捉、被设计、被消费,从而超越了通常状况下,被空间强制与压缩的尴尬境地——它似乎不再仅仅只是被化约成空间的附庸品:例如以时程表、机器运转时间、铁路交叉点、运载量等的方式出现,而是成为一种新的消费元素,被纳入到抽象空间的生产过程当中。
    然而,如果我们进一步思考,就会发现,无论这封明信片究竟是寄往过去还是未来,其真正消费的恰恰是当下,是这一时刻的某种心情与触动,消费的是其行动背后所隐藏着的意义。因而,“猫空”最重要的商品,并不是那些实实在在的贺卡、明信片或是饮品,也不真是在贩卖“时间”——他们并未神奇到能割裂时间,将其如均质化的空间般无等差地交换和贩卖。“猫空”真正在贩售的,是对未来某一时刻,自己或他人的心情与状态的对等式意淫,文艺版本的说法是,为未知的未来,保留下此时此刻的悸动……这种行为的动力,往往来自于一种对自我内部的关注,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心中,“我”字占有越来越大的分量。而被悉心分类为一个个小格子的明信片墙,俨然成为某种意义上的“育我室”,为这份脆弱的悸动增添了一抹呵护与小心翼翼。
    手工奶茶、进口咖啡与奶浆、名种猫咪、手绘明信片和地图、西西的《我城》、柏邦妮《老女孩》、大大小小鱼龙混杂的游记、文艺理论、设计类图册还有诗……再混搭上一句《小时代》的经典台词:“如果我们都是孩子,就可以留恋在时光的原地,坐在一起一边听那些永不老去的故事一边漫漫皓首。”于是寂寞的心灵摇曳在一湖淡淡的惆怅中,漾出绿绿的波纹……资本永远比文学更神奇,它能用一种绝对物质的结构,来精准地锁定并持续生产某种抽象的事物,例如心情、氛围亦或是感受,倒也可以说成是某种意义上的“虚实相生”。
    尽管“猫空”们并不向所有人开放——你不仅得具备一定档次的消费能力,还得有相当程度的品味和感悟力——否则下场只会是煮鹤焚琴、糟践情调。因此,屌丝如我,大多只能木着脸站在那堵充满爱与痛的低语的未来墙边,嗫嚅着不知该对自己说些什么。但好在“猫空”们还是十分慷慨,精神的渴求咱汹涌不起,总还有些实实在在的精致餐点可供饕餮。没法子,现如今,你总得训练出几颗矫情的细胞,来与这个都市和时代和解。




 

本文版权为文章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本网站链接:http://www.cul-studies.com
分享到:

相关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