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驴:人民到底需不需要临时工 - 文章 - 当代文化研究
文章 > 郑小驴:人民到底需不需要临时工
郑小驴:人民到底需不需要临时工
关键词:临时工 人民
在中国,临时工是现象级的。其独特的体制,造就了庞大的临时工群体。,有关部门将“临时工”的伎俩使用得越来越高明。一件事故的背后总会有几个临时工冒出来。在法治健全的社会,事故发生后,最先站出来的往往是领导阶层,鞠躬道歉,动辄引咎辞职,这些权高位重的才应该是真正的“临时工”。
                                 

    我认识我的城管朋友的时候,正好沈阳小贩夏俊峰刚被执行死刑。那段时间,城管俨然成了过街老鼠,到了人人喊打的份。他和我初次见面的时候,免不了先将自己的职业自嘲一番,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像做了件不光彩的事,没脸见人。
    事实上,了解他之后,才发现城管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面目可憎。我的朋友热爱读书,喜爱诗歌,读书过目不忘,很多句子几年之后还能一一背诵,记忆力惊人地好。他每天要干的事情,就是开着一辆皮卡车,在县城的大街小巷里穿梭巡逻,提醒小贩不要乱摆乱设。很多小贩都认得他。来当城管前,他曾是一位小学的校长,一个和城管八竿子打不着的职业。他在城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六年,从未出过差错。我问他有没有秘笈,他笑了笑说,别的没有,只有两点我一直牢记于心:第一,不当体制的替罪羊;第二,不站在人民的对立面。
    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近年来,“临时工”基本上是给政府的负面新闻埋单的人。出了任何事,临时工就会像救火队员一样勇敢地冲出来,充当罪魁祸首的角色。这些年屡见不鲜的“临时工”现象,一次次让真相蒙羞,让正义的天平往丑恶的一方倾斜,自然也让人民对政府的印象大打折扣。临时工现象的泛滥,对现代公民社会而言,是一种羞辱。它意味着,政府部门可以随意掩盖和篡改真相,即便是事情败露,也能随便拉上几个替死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不了了之。这么多年来,我们似乎已经习惯接受了这样的现实:再重大的灾情事故,我们也听不见那些卑微的受害者的声音(或许也有,他们有时也有机会面对镜头说: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前几天发生在青岛的中石化石油管道爆炸事件是最好的例子。面对死伤数百人的特大安全事故,青岛的本地媒体妙笔生花,将一场无比惨烈的灾难写得暖意融融,营造出一种感人至深的赈灾场面……《昼夜鏖战击溃死神》《官兵做饭百姓喊香》《排队献血爱暖寒冬》《水电气已通,生活步入正轨》《住安置点如家温暖》,这些充斥着正能量令人愤慨的报道,我们看不到任何在这场惨烈的事故面前应有的画面和细节……事故本身避而不谈,这些本应该引起高度关注的新闻聚焦点,被有意地转移了。通篇报道读下来,仿佛灾难并没发生,青岛人民生活依旧美好,我们甚至应该感谢中石化这场惊天大爆炸,使我们意识到自己依然生活在这个倍受关怀倍感温暖的土地上。至于那些被这场特大事故带走的生命,他们的名字几天之后会消失得干干净净。
    在法治健全的社会,事故发生后,最先站出来的往往是领导阶层,鞠躬道歉,动辄引咎辞职,这些权高位重的才是真正的“临时工”。而在中国,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全是领导们处理事故时如何果断英明,而事故的根源和由谁来承担的责任,鲜有人提及,往往一笔带过。
    在中国,临时工是现象级的。其独特的体制,造就了庞大的临时工群体。这些人往往工作在一线,却拿着比一线正式工要少得多的工资。但即便是在政府部门当名临时工,其感受到的身份尊严也要强过在一般的公司企业,所以很多人削尖脑袋往里钻。然而在很多场合里,他们不得不被推向人民的对立面,在一些见不得光的地方,充当着不光彩的角色。哪里存在黑暗贪腐和不公,哪里就会有当替罪羊的临时工身影。他们永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旦出了什么事故,勇敢担起体制的替罪羊的重任,是这个时代真正的“活雷锋”。
    这些年来,有关部门将“临时工”的伎俩使用得越来越高明。一件事故的背后总会有几个临时工冒出来。而越是重大的灾情和事故,意味着过后越隆重的庆功典礼。灾难成了集体表功的前提条件,这种充斥于我们眼前的“正能量”难道不是作为媒体人的耻辱吗?不是对死者灵魂的亵渎吗?在那些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到了非要给民众一个交代的时候,答案却是压断桥梁的卡车司机、引起火灾的焊工,和这些神秘的临时工。
                                                      2013/11/26
 
 
    郑小驴,原名郑朋,1986年出生于湖南隆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作协签约制作家。著有小说集《1921年的童谣》《痒》《少儿不宜》,长篇小说《西洲曲》。《深圳特区报》《方圆》等报纸杂志专栏作家。
本文版权为文章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本网站链接:http://www.cul-studies.com
分享到:

相关文章列表